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劳模史(1932-1979)

中国劳模史(1932-1979)

作者:姚荣启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68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61.6(7.0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劳模史(1932-1979)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873846
  • 条形码:9787500873846 ; 978-7-5008-7384-6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劳模史(1932-1979) 本书特色

献礼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强劳动教育重要图书。

中国劳模史(1932-1979) 内容简介

《中国劳模史(1932-1979)》是靠前首本记录中国劳模发展辉煌历史的史料著作。本书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劳模在瑞金中央苏区起源、在抗日战争中坚持大生产运动、积极生产支援解放战争、在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力量、改革开放后积极恢复生产建设等历史,反映中国劳模爱岗敬业、争创品质,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中国劳模史(1932-1979) 目录

目录

 **章 中国劳模的起源 001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 003

二、毛泽东出席武阳劳模表彰大会 004

三、革命竞赛在苏区蓬勃开展 009

四、组织革命竞赛的背景条件 016

五、井冈山精神与中国**代劳模 019

 第二章 劳模运动与延安大生产运动 021

一、延安大生产运动的缘起 023

二、大生产运动在抗日根据地蓬勃开展 027

三、评选奖励劳模办法的规范化 036

四、“五一”生产大竞赛与“赵占魁运动” 054

五、日益发展的劳模表彰工作 064

 第三章 晋冀鲁豫边区大生产运动与群英大会 083

一、晋冀鲁豫边区的大生产运动 085

二、“新劳动者运动”与“甄荣典运动” 095

三、太行区三次召开群英大会 100

四、太岳区隆重举行**届群英大会 110

 第四章 晋绥边区大生产运动和劳模表彰 115

一、晋绥边区的大生产运动 117

二、张秋凤与“张秋凤运动” 123

三、四次劳动英雄表彰大会 126

 第五章 晋察冀边区大生产运动与群英大会 147

一、大生产运动在晋察冀边区蓬勃开展 149

二、培养赵占魁式的英雄模范 152

三、军区工业部和公营工厂表彰英模 156

四、晋察冀边区两次召开群英大会 160

 第六章 解放区积极发展生产支援解放战争 177

一、东北解放区积极恢复生产支援解放战争 179

二、六次劳大明确中国职工运动的当前任务 189

三、东北职工总会组织开展生产竞赛运动 190

四、创新纪录运动从沈阳推广到全东北 198

五、各解放区大力支持解放战争 206

 第七章 新中国组织召开**次全国劳模代表会议 209

一、召开全国劳模代表会议的群众基础 211

二、精心筹备全国劳模代表会议 222

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全国劳模代表会议 239

四、参会英雄模范积极进行经验交流 247

五、英雄模范在会议期间参加各项活动 252

六、参会代表将会议精神传达到全国各地 258

 第八章 发展国民经济与先进生产者运动 275

一、先进生产者运动加快新中国工业化建设 277

二、积极开展先进生产者代表的评选表彰 287

三、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胜利召开 300

 第九章 鼓足干劲积极建设社会主义 319

一、表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先进模范 322

二、以实际行动迎接全国群英会的召开 324

三、全国群英会在首都北京隆重召开 333

四、新中国的**次全国文教群英盛会 357

 第十章 掀起“工业学大庆”建设高潮 377

一、大庆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 379

二、中国工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386

三、召开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 394

四、召开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会议 401

第十一章 积极投身四个现代化建设 413

一、科学的春天与全国科学大会 415

二、工业、交通、基本建设战线劳模受到表彰 428

三、农业、财贸、教育等战线劳模受到表彰 438

主要参考文献 446

后 记 457


展开全部

中国劳模史(1932-1979) 节选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艰苦卓绝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队伍和湘南起义的农民军陆续到达井冈山地区,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实现了胜利会师。后来,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平江起义的部队也到达井冈山,这样更增强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日益扩大。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同土地革命是分不开的。在根据地建立之初,只有个别地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随着根据地的逐步巩固,1928年5月至7月,各县都掀起了分田的热潮,并于年底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为老百姓服务的,都衷心地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红军。 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到赣南、闽西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1929年4月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以下简称红四军)进驻赣南瑞金,和彭德怀率领的部队会合。 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后,便迅速开展土地革命。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了兴国县的《土地法》,根据形势的发展,对井冈山《土地法》中的一些内容做了修改。在三年多的土地革命实践中,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线、政策和方法。其主要内容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分配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根据地普遍开展了土地革命。获得土地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人民生活逐步改善,根据地日益巩固和发展。在各根据地和红军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尤其是伴随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政权建设被提上中国共产党的议事日程。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大祠堂隆重开幕。毛泽东代表中共苏区中央局向大会作报告。大会选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人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11月27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次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主席,项英、张国焘当选为副主席。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之下,组织人民委员会,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行政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当选为副主席。中华苏维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定都瑞金,开始了人民共和国的一次“伟大预演”。 二、毛泽东出席武阳劳模表彰大会 瑞金时期,孕育在中华大地,有着中国特色,被人们誉为时代精神、民族脊梁、社会中坚的中国劳模就已经开始涌现。 在1933年的春耕生产运动中,瑞金武阳区,特别是该区石水乡“发动了生产比赛,激发了群众积极性和革命热忱……家与家比,屋(小村)与屋比,村与村比,乡与乡比。比什么?比耕耘,比肥料,比杂粮蔬菜种植……比赛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武阳部分革命老同志回忆,“由于武阳区在备耕中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中央政府为了总结和推广经验,决定在武阳召开春耕生产运动代表大会” 。 这次会议在武阳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邹家祠召开,毛泽东出席武阳劳模表彰大会,向模范单位赠送锦旗,并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中央政府土地部长胡海、秘书王观澜出席大会。会议代表有江西省的于都、兴国、瑞金、会昌、宁都、石城、广昌等地以及福建省长汀县的苏维埃政府主席、土地部长,还有瑞金县的妇女委员会、水利建设科、农业生产科等部门负责人。此外,瑞金各区、乡的苏维埃政府主席,武阳区的妇女委员会、贫农团、少共区委及各乡的耕田队、贫农小组均有代表参加。会议代表共有80多人。 据《毛泽东年谱(1893—1949)》记载: (毛泽东)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代表团前往瑞金县武阳区,准备出席在武阳区举行的赠旗大会,以这个典型推动夏耕运动。途经该区石水乡,听取乡苏干部的汇报,视察生产劳动。晚上召开乡苏干部座谈会,了解土地、劳动、优抚红军家属、耕田追肥等情况,还着重调查苏维埃代表制度和代表联系群众的情形。十八日,到达武阳区苏维埃所在地。晚上,同干部座谈,了解他们动员群众搞好春耕生产的经验,鼓励他们继续搞好夏季生产。十九日,出席临时中央政府召开的武阳区赠旗万人大会,并发表演讲,称赞武阳区特别是石水乡的春耕生产,号召瑞金全县人民向武阳区学习,搞好夏耕生产运动。会上,代表临时中央政府将写有“春耕模范”的奖旗赠给武阳区和石水乡群众。 武阳劳模表彰大会从1933年5月18日开到22日,一共开了五天。毛泽东在会上对当前革命战争的形势以及革命战争与发展生产的关系、改善群众的生活等工作作了报告,表扬了武阳区全体干部群众参军支前、发展生产的精神;号召到会人员学习武阳的好经验,把它推广到全苏区去。毛泽东还结合武阳生产经验起草了“春耕生产运动大纲”,会议代表对该大纲进行了认真讨论。 毛泽东在武阳劳模表彰大会上发表的讲话是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和工作方法的重要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妇女劳动模范也于此时开始涌现。在战争年代,青壮年男子大量参加红军,而在农村的村村寨寨,前山后沟,大小片的土地上,妇女成了生产劳动的主力。据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中的记载:长冈乡十六岁至四十五岁的全部青壮年七百三十三人,出外当红军做工作去了三百二十人,在乡四百一十三人,其中男子只八十七人,女子竟占三百二十六人(一与四之比),因此长冈乡的生产绝大部分是依靠女子。长冈乡提出了“妇女学习犁耙”的口号,女子已是成群地进入生产战线中,这证明有组织地调剂人工与推动女子参加生产,是不可分离的任务。长冈乡扩大红军如此之多,生产不减少,反增加了,即因为他们把这个问题很好地解决了。 在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一个个妇女走出家门,摆脱枷锁,走向田园,在妇女劳动模范们的带动下,她们也同男人一样耙地犁田,开展劳动。对此,老一辈革命家、曾任中央局妇女部长的李坚真曾回忆道: 中央局妇女部提出了“每个劳动妇女英勇地踏上生产战线,像红军战士上火线一样英勇”的口号,来鼓动妇女积极参加生产。过去江西的妇女多数是做家务和参加田间辅助劳动,犁田、耙田和播种这些活都是男人干的。现在妇女要承担主要劳动,必须学会犁田、耙田。于是,我们在各乡组织了生产教育委员会,请犁耙田能手直接教妇女们学会生产技能。但是,江西妇女有不少是小脚,小脚怎么下田呢?我们就动员青年妇女放脚。**步,要她们解开裹脚布,穿上鞋袜,先在旱地干活,每天晚上用热水烫脚,让她们慢慢习惯在地里走路、干活;第二步,穿上草鞋下地;第三步,打赤脚下水田。江西的妇女真好,为了支援革命战争,她们硬是咬着牙下水田劳动。 苏维埃政府为了表彰和推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于1934年春,在瑞金叶坪召开了苏区妇女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福建、湘赣、粤赣省的妇女代表都来参加,代表中的部分犁耙田能手还到瑞金武阳区进行了劳动现场示范表演。毛主席亲自参加了现场会,那时毛主席被剥夺对红军的领导职务,只担任苏维埃政府的主席。他为了掌握**手材料,看看妇女学犁田、耙田到底行不行,有什么困难,如果妇女能把犁田、耙田的担子挑起来,那么后方生产的任务也就有办法完成了。毛主席那天穿了一身便衣,脖子上搭了一条毛巾,裤腿卷得高高的,站在田埂上。他看到那些妇女犁耙田能手,扶着犁把在水田里操作得很好,学习犁田的妇女劲头也很高,高兴极了,对大家说:“封建社会有种迷信说法,说妇女犁田会遭雷公打,现在时代不同了,男女平等,男同志能做到的事情,你们女同志也可以做到,今天你们不是也做到了吗……”毛主席讲完话,又亲自给学犁田、耙田的妇女劳动模范发了奖状和奖品。奖品是一条围裙和一顶竹笠,围裙上绣了“学犁耙能手”的字样,竹笠上印有“劳动模范妇女”几个大字。由于我当时也和妇女们一起学犁耙田,并做了示范表演,因此也得到了奖状和奖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毛泽东给苏区妇女颁发的奖品中,竹笠上印有“劳动模范妇女”这几个大字,这应是中国首次使用“劳动模范”这一称谓来称呼在生产建设中成绩卓越的劳动者。这一名词的出现在中国劳模史上有重要意义。此后,劳动模范阵营日益发展扩大,其影响贯穿了整个新中国发展建设史。 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毛泽东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向代表们作了长篇报告。会上通过的《关于苏维埃经济建设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思想。《决议》提出:必须更进一步来发扬与提高苏区工农群众的劳动热忱。乡村中由农民自己所组织的生产突击队、冲锋劳动队以及国家企业中的革命竞赛等,应该广泛地散布出去,以提高生产。苏维埃政府应该特别奖励模范乡村的农户,模范的工厂、生产队以及个别的劳动战线上的英雄。鼓励广大妇女群众参加农业上与工业上的生产,对于发展苏区生产是非常必要的。私人资本企业中,在工人自愿,改善工人生活,苏维埃政府与工会监督的条件之下,亦得增加劳动生产率。必须让每个工人群众了解,苏维埃政权下生产的发展,是和全体民众生活的改善不能分开的。共产主义礼拜六必须真正开始。对于劳动的共产主义态度,首先应该在国家企业内极大地发扬起来,教育工人群众为苏维埃政府劳动,即是为了无产阶级自身的*后解放与社会主义的胜利而劳动。在苏维埃企业内的劳动纪律,应该是无产阶级纪律的模范。一切提高生产力的发明都应该得到苏维埃政府的奖励。 时任苏区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长的吴亮平曾在《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苏区领导经济建设和作长冈乡调查》一文中谈道: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是在毛泽东同志的亲自领导下进行的。为了团结群众,发动群众搞好经济建设,毛泽东同志亲手制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因为王明路线主要是在军事路线(上)表现*激烈,而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干扰,不像军事上那么严重、那么激烈……抓典型是毛泽东同志的一贯思想。毛泽东同志为了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广泛向社会作调查。既调查农村,也调查城市。 毛泽东在1931年11月和1934年1月先后经中华苏维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近三年时间里,紧紧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集中精力抓苏区的经济建设,在工厂、农村的各行各业广泛开展革命竞赛[即现在常讲的生产(劳动)竞赛、工作竞赛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有力地调动了中央苏区群众的工作积极性,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力地保障了前线的供给,中央苏区群众的生活也逐步改善。 三、革命竞赛在苏区蓬勃开展 中央苏区开展的革命竞赛形式多样,广泛而又深入。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时间,竞赛的内容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一个,即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通过革命竞赛这种形式,在群众中,在单位与单位之间,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生动活泼的争当先进模范的可喜局面。 中央苏区创办的报纸《苏区工人》于1932年8月25日刊载《江西省职工联合会提出各县职工联合会革命竞赛条约草案》,对竞赛的单位、内容、目的、组织领导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该草案显示,从1932年9月1日至11月1日,兵工厂与中央印刷局等国家企业需:**,加强参战工作,帮助红军家属,组织慰劳队自愿募捐慰劳红军。第二,努力增加生产,在这两个月内生产要超过以前的10%,节省材料,生产完美优良,组织义务劳动。第三,组织文化教育工作,在这两个月内要建立(识字班、读报班)墙报政治讨论俱乐部,军事研究组要按时上课训练。瑞金、会昌、胜利、兴国、于都、赣县等16个县需:**,各自负责几十到百余不等的扩大红军工作,拟扩红总数达1850人。第二,动员工人群众参加各种抗战组织,如工人赤卫军、模范营、慰劳队、侦探队、破坏队,参加修理道路桥梁等工作,在两个月内必须做到99%的工人参加上述各种组织。第三,发展经济斗争及保护经济利益。第四,扩大与健全工会的组织。第五,加强文化教育工作。同时特别提出,各县职工会9月1日必须派代表到中心县开会订立革命竞赛合同,到11月1日,各中心县职工会召集邻县工会代表,将两个月革命竞赛进行总结,检阅工作成绩优良者特别奖励。这就强调了工会对革命竞赛的组织领导和对先进模范的奖励。 从上述材料中不难看出,当时的江西省工会对革命竞赛的内容要求具体、工作组织到位。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工会用这种竞赛的形式来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用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事迹来推动竞赛广泛深入地开展,其工作发挥着巨大作用。 革命竞赛在中央苏区开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在国家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职工的觉悟明显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增长。1934年6月26日的《红色中华》刊载的《我们是苏维埃的主人,我们是为自己劳动》一文中写道:

中国劳模史(1932-1979) 作者简介

姚荣启,生于1944年10月,湖北武汉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高级编辑。在工厂当过工人,在企业和机关做过宣传干部。曾任《工人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工会新闻部主任,《工会信息》杂志主编,中国职工文学艺术基金会办公室主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秘书长。在《工人日报》《北京日报》《新民晚报》等报刋上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