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中国与世界文明古国的交流(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中国与世界文明古国的交流(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作者:江晓原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111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29.9(7.5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中国与世界文明古国的交流(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4862455
  • 条形码:9787544862455 ; 978-7-5448-6245-5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中国与世界文明古国的交流(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本书特色

★一套书全方位展现上下五千年的中国科技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刘嘉麒,科普名家刘兵、尹传红、韩建民联袂推荐 ★上下五千年历史、数千个知识点、上百个人物故事、近千幅珍贵图片,引领青少年了解中国科技的辉煌成就 ★ 打开这套书,让深埋在故纸堆中的中国科技鲜活起来 ★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中国与世界文明古国的交流(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内容简介

  科学为什么诞生在古代地中海沿岸?浑天说创立地与古希腊有何关联?浑天说与盖天说争论的焦点是什么?黄道十二宫是怎样传入中国的?七曜术是怎么演变成星期制的?《马可·波罗行纪》为什么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阿拉伯数字是怎样一步步在全世界应用的?  《中国科技通史:中国与世界文明古国的交流(彩图青少版)》主要介绍了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古希腊、古印度、古巴比伦,以及元明时期的阿拉伯地区的科技交流。伴随着汉代以来印度佛教的东传,以及对阿拉伯地区天文历法的借鉴,中外科学技术的交流由此展开。中国与世界文明古国在天文历算、数学、医学、造船、航海等方面的文明互鉴,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

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中国与世界文明古国的交流(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目录

**章 现代科学诞生所引发的争论
**节 现代科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
“世界”和“天下”哪个更大
科学为什么出现在古代地中海沿岸
第二节 科学方法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科学方法是怎么确立的
延伸阅读
科学精神光照千秋——寒门青年求学的故事
关于科学的定义:面条越宽越好吃吗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中外科学技术对照大事年表(1912年到2000年)地学

第二章 中国古代宇宙论从何而来
**节 中国古代宇宙学说的异域色彩
中国古代有哪几种宇宙学说
浑天说与盖天说相争
浑天说的起源有什么令人费解的地方
浑天说创立地与古希腊有何关联
第二节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科学史上的希腊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波斯帝国的毁灭给希腊科学带来怎样的机遇
希腊科学的黄金时代是怎样结束的

第三章 西来帆影:船舶技术**次传播浪潮
**节 古代中国风帆技术的起源
中国的帆船*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两汉三国出现的帆船是中国的吗
第二节 航海技术东西方传播浪潮的兴起
中国人对域外船舶的*初印象是什么
风帆航海术是怎么从西方传到中国的
什么事件让古印度人和中国人先后赞叹不已
延伸阅读
为什么说汉武帝时期的海船勃兴只是昙花一现

第四章 随佛教大举东传的西方天文学
**节 古代印度天文学对中国影响深远
印度天文学为什么可以繁盛千年
印度在大唐的“天学三家”是谁
延仲阅读
中印天文学交流史上的一起抄袭诉讼
第二节 寻觅巴比伦天文学在中国的痕迹
黄道十二宫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古巴比伦怎样测算白天的长短之比
古巴比伦对行星运动理论有哪些影响
七曜术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知识拓展
“七曜术”是怎么演变成“星期制”的
第三节 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古希腊元素
七曜之外的隐形“天体”有哪些
古代中国天文学中有哪些希腊元素
中外科学技术对照大事年表(1912年到2000年)天文学

第五章 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科学文化交流
**节 元朝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高峰的出现
成吉思汗时期有哪些天文高手
东西方两大天文机构如何相互影响与借鉴
延伸阅读
《马可·波罗行纪》为什么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
第二节 明代对两部阿拉伯天文名著的翻译
延伸阅读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
中外科学技术对照大事年表(1912年到2000年)医学、生物学
展开全部

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中国与世界文明古国的交流(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作者简介

  江晓原,1955年生,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