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从容淡定过一生:李叔同传+人生哲学

从容淡定过一生:李叔同传+人生哲学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8-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56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1.7(5.7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从容淡定过一生:李叔同传+人生哲学 版权信息

从容淡定过一生:李叔同传+人生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艺术地再现了李叔同传奇的一生,展现其不论是在春光中明媚,还是与青灯古佛为伍,都一心钻研学问、淬炼艺术的学者大家风范,并对其人生哲学进行分析归纳,留待后人感悟学习。

从容淡定过一生:李叔同传+人生哲学 目录

上篇 李叔同传

**章

懵懂:锦瑟华年谁与度

家世显赫

幼年失怙

以兄为父

情迷梨园

萧郎陌路

第二章

初梦:秋风走马出咸阳

红烛有泪

远离津门

沪上初度文名渐盛

诗画唱酬

第三章

历练:蓝田日暖玉生烟

故园梦碎

公学淬炼

吟风弄月

痛失慈母

游学东瀛

第四章

漂泊:梦里不知身是客

钻研音画

异国之恋

醉心话剧

重回故里

家业凋零

第五章

求索:江春不肯留行客

教书办报

砥砺艺术

执教杭州

惊世骇俗

左支右绌

第六章

空门:庄生晓梦迷蝴蝶

虎跑断食

勘破红尘

法号弘一安然持戒

潜心修行

第七章

修持:心底清静方为道

掩关治律

渡过死劫

得拜高僧

参透真味

了却前尘

第八章

落幕:留得残荷听雨声

弘法四方

心静如水再历生死

晚晴终暮

天心月圆

下篇 李叔同的人生哲学

**章

情操:名士风范影随身

真名士,自风流

谦谦君子范

看淡生死

视钱财如粪土

切断名利心

不做应酬和尚

第二章

治学:要做就做*好

做事须严谨

先器识而后文艺

决定了就义无反顾

虔诚拜师

以身作则教后学

要做就做得彻底

第三章

修身: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提携与感恩

以诚动人

宽以待人

自知心是佛

常以戒为师

第四章

气节:有格品自高

念佛不忘救国

不用外国货

人格的力量

平等待众生

以身护佛

遗嘱展现的高风亮节

附录

李叔同年表

李叔同经典诗文选

李叔同信精选


展开全部

从容淡定过一生:李叔同传+人生哲学 节选

  《从容淡定过一生 李叔同传+人生哲学》:  家世显赫  天津粮店后街六十号,是一座古意盎然的四合院。宅院中间有一间新式洋书房,窗子格外雅致,装有两层玻璃,且缀着一层纱。顺着洋房向前走,有一座名为“意园”的园林。每至春日,西府海棠、红枝蔷薇以及翠绿秀竹让园子风雅备至,摇曳生姿。夏日正逢石榴花开,微风起时,一只蜻蜓便会攀上刚刚绽开的荷花。站在庭院中,隔着海河,可望见对岸的天津古文化街,天后宫与玉皇阁威严耸立,钟鼓楼与六角亭熠熠生辉。  在这般气势与雅致兼具的庭院里,住着的便是桐达李家,纵然此处并非李叔同出生之地,却寄存着李叔同的年少时光。  百年易逝,宅子已然作古,为了惦念与缅怀,此处修葺一新后,作为李叔同故居,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万事皆空,一切如云似雾,美好之人与美好之事都脆弱且短暂,人们却偏偏喜欢追逐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说不清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但人们却演得如此认真。生旦净末丑,无论自己扮哪一个角色,都是技艺纯熟的演员。李叔同已经逝去百年有余,但他撒落的琼瑶玉屑,终究随着时间之河,抵达你我之岸。只是,后世有心人,循着他那婉曲的足迹,读着他那美感与智慧并存的字句,不知是梦是醒。  到头来,无论故事内外,痴人终究会悟到,万境归空。然而,化为虚无又何妨,这一趟亦步亦趋的追寻,已然成全了美的历程。于是,那些旧事,不妨重提;那些故地,不妨重游。  清末之时,大清帝国仍尊崇自己为天朝上国,物阜民丰,文治教化,衣冠器具,无不丰盈,当朝统治者自然认为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关起门来在自己酿造的美酒中醉得醺醺然。殊不知,昔日帝国已成为将要隐没山中的夕阳,辉煌不过是回光返照的假象。  果然,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的炮舰撞开了清朝的封建大门。短短二十载之后,距离皇城*近的天津,即被迫开埠通商。新旧思潮碰撞更迭,天津城一半是传统的市井风情,一半是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  天津市三岔河口,算得上是满街流金的繁华地段,南北运河与海河在此地交汇,长芦盐在这里集散。其东侧便是一条名为粮店后街的南北走向的马路,马路之东有条路家胡同,胡同东口二号,坐落着一座坐北向南的三合院,这即是李叔同出生之所了。  这般情景,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又有何异。贾宝玉本是女娲补天余下的顽石,却投在了“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做了一场红尘之梦,醒来之后一无所有而去。李叔同在出生之时,亦是千人喜,万人宠,就连院中的那株老梅树,都愈发苍劲。  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秋意渐浓。  熙熙攘攘的李家大院里,佣人们跑前跑后,大门外更是商贩云集,人们说这比逢年过节还要热闹。天亮之时,一声啼哭惊飞了落于梅枝的那只麻雀,置身于佛堂的李筱楼喜极而泣,连忙跪拜叩谢。  六十八岁的李筱楼一向沉稳有致,如今抱着被红绸子包裹的儿子,竟兴奋得有些茫然失措。盖一袭丝绵印花被的王凤玲,正值芳龄,不满二十,作为李筱楼的第四房太太,**次在这座宅院里找到了存在感,她温柔地提醒着李筱楼该给孩子取个名字。李筱楼的目光始终未曾离开手中的婴儿,略加思索,便为儿子起名为李文涛,字叔同。  王凤玲喃喃地念着叔同,叔同,心里只是欢喜,却无法预知他将会走上怎样的道路,得到一个怎样的结局。忽而,秋风掀起纱帘的一角,王凤玲看到一枚花瓣落于窗上,心中又涌起万千悲伤,这个孩子长大后,想必会有人在背后说他不过是庶出,是小妾之子。她想一辈子护着这个孩子,却知晓造化弄人,有些事强求不得,漫漫人生路,终究要由他亲自去走。  “老爷,再为他取个乳名吧。”王凤玲的声音中,已带了些许泪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乳名就叫‘成蹊’吧。”  万事皆有源头,顺流而下,总会觅见枝叶与繁花,而后渐渐走向苍凉与萧瑟。  在那个任外人欺凌的时代里,比时局更乱的是人心。  同治四年(1865年),李筱楼考中进士,曾担任吏部主事,但战火不熄,人心不宁,不消几年,他便辞去官职,承父业经商,一心操持家中生意,经营盐业,锦绣绸缎,珍珠白玉,后又创办了“桐达”等几家钱铺。家中终日沸沸扬扬,热闹异常,阳光拂在脸上,让人觉得这场繁华盛会永远不会结束。  李叔同三岁那年,父亲又在老宅附近的山西会馆斜对过购置了一座豪宅,即天津粮店后街六十号。这座豪宅依街而建,大门为“虎座”门楼,其上挂着“进士第”匾额,门楣上的百寿图镂刻砖雕,精致而大气。过道里挂着“文元”匾额,威严气派,大而方正。这样的宅院,在天津这座开放的城市里,真算得上是一道耀眼的景观。  搬迁之日,李筱楼邀请了津门各界名流,甚至奥地利公使和公使夫人都专程前来赴宴。时人说起桐达李家,总会啧啧称赞,语气里满是艳羡与倾慕。  这段流光溢彩的时光,美则美矣,终究太过短暂,犹如天边的那一缕云彩,风一吹便散了。  静阔云空,变幻无常,未来已经为他而来,而他要做的,只是循着命运的指引,一步步走向彼岸。无论那里是真是幻,他都得虔诚地接受这一场生命恩赐。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