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辅学读本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辅学读本

作者:夏欣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6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8.2(7.0折) 定价  ¥2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辅学读本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6095341
  • 条形码:9787216095341 ; 978-7-216-0953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辅学读本 内容简介

  《学生辅学读本》为华夏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辅学读本”系列丛书之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为蓝本,在《学生辅学读本》的基础上,结合大会精神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对思想道德和法律相关基础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阐述与分析。  《学生辅学读本》按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的基本结构,每章设置五个部分的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辅学读本 目录

绪论 一、知识点解析 二、阅读材料 三、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练习题 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练习题答案及要点 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一、知识点解析 二、阅读材料 三、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练习题 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练习题答案及要点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一、知识点解析 二、阅读材料 三、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练习题 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练习题答案及要点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一、知识点解析 二、阅读材料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练习题 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练习题答案及要点 ……
展开全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辅学读本 节选

  《学生辅学读本》:  幸福是非常复杂的一种情感,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和境界。它既是主观的,更是客观的;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既是感性的,更是理性的;既是结果的,更是过程的;既是理论的,更是实践的;既是个体的,更是与别人、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但也与具体的社会生活条件分不开。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有不同生活目标和理想的人有着不同的幸福观,因此幸福具有主观性。但人们追求幸福需求的满足,是整个历史发展的结果,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因此幸福又具有客观性。虽说幸福是人们的一种内心感受,但这种感受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依赖于一定的外物刺激才形成的。即幸福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条件决定的,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环境的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和他人幸福的有机统一。幸福具有个体性,但决不意味着幸福是“个人的私事”。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和他人幸福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一方面,社会整体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基础,没有社会整体幸福,就没有个人幸福。个人幸福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彻底改造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而且有赖于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力的提高,个人幸福只有在社会整体幸福的不断增长中才有保障。另一方面,社会整体幸福高于个人幸福,个人幸福充实社会整体幸福。个人要索取,首先要有贡献,要想获得幸福,就要为社会、为他人创造幸福。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幸福的人”。  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但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是幸福更重要的方面。人对自身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需求是正当的,满足正当需要是人不可剥夺的权利,一切压抑人正当需要的行为都是违背人性的。而人的正当需要,绝不仅仅指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自然需要,还包括满足人们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的自然需要主要指人的生理需要,如吃、穿、住、用等;人的社会需要包括人的政治的、经济的以及发展的需要等;人的精神需要包括归属、认同、自尊的需要等。所以,人的幸福不仅仅来自对自然需要的满足,也来自对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  幸福不仅包含着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劳动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创造。人应该把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结合起来,并把创造幸福作为前提,然后才谈得上享受幸福。劳动是人的根本的生存方式。人的幸福感来自物质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而这些需要的满足不能祈求神的安排,也不能靠大自然的恩赐,只能通过劳动改变世界来实现。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人们不仅通过劳动创造适合需要的对象物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通过劳动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需求,创造新的幸福。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人由于幸福观不同,追求幸福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所有人在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过程中,都不能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的利益,不能通过非法途径去攫取。正如孔子所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还有一句更简明的俗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第二,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得与失是人们*常遇到的一对矛盾,能否处理好这对矛盾,影响着每个人的爱情、婚姻、家庭、事业、健康、幸福、成就等,即影响着每个人生命的质量与数量、人生的成功与失败。正确认识“得”与“失”,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对于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正确认识和处理利益问题,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积极的意义。权衡得失,必有一个比较取舍的过程,孟子曾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之言,正应了“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较取其重”之理。  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不要满足于一时的得,不要惧怕一时的失。如果失去成就了别人,那是成人之美,这对自己是精神意义上的获得。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社会上才有了善举、友情和见义勇为的壮举。对于不经意而失去的东西,我们大可以重新去争取。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挫折和失去,我们应当保持良好的姿态,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就轻言放弃,面对一点失败就灰心丧气,相反,我们应因势利导,化不利为有利。要努力从患得患失中跳出来,主动舍弃那些可有可无、不触及生命意义的东西,去追求生命中*有价值、*纯粹的东西。正确认识得与失,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应是每个人不容忽视的自我修炼。有了正确的得失观,人的心胸会更加豁达,人的心灵会更加美丽,人的境界也会更加高尚。整个社会在这种得失观的影响下,才会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健康。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