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品读中原

品读中原

作者:张新斌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9-01
开本: 25cm 页数: 14,243页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3.3(4.9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品读中原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4993473
  • 条形码:9787534993473 ; 978-7-5349-934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品读中原 本书特色

本书全方位介绍了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除了传统图文之外,还加入了音频、视频资源,手机扫码即可收听或收看。 读者只需手机扫描书中二维码或根据节目名称打开央视网进行搜索,即可收听该地市历史、名人故事,或观看权威媒体制作的和该地市有关的电视节目,如《百家讲坛》《国宝档案》等。 本书通过图、文、影、音等富媒体形式,全方位介绍河南省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风景名胜。

品读中原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原文化进行了纵向的梳理和全景式的扫描, 解析了中原文化的内涵, 划分了中原文化的时段, 介绍了中原文化的一个个亮点, 包括古都名城文化、名人圣贤文化、姓氏根亲文化、宗教思想文化、教育科技文化、商业经济文化、戏剧书画文化、军事文化、民俗文化等。

品读中原 目录

**章 时代:历史长河中的主流时段
**节 史前文化
第二节 夏商文化
第三节 汉魏文化
第四节 北宋文化

第二章 寻根:凝聚海内外华人的根脉与纽带
**节 始祖文化
第二节 姓氏文化
第三节 名人文化

第三章 地理:山川形胜间的文化与自然遗产
**节 都城文化
第二节 城镇文化
第三节 山水文化

第四章 思想:影响文明进程的智慧之光
**节 易学文化
第二节 诸子文化
第三节 道教文化
第四节 佛教文化

第五章 社会:闪耀在社会层面的文化辉煌
**节 商业文化
第二节 军事文化
第三节 教育文化

第六章 科技:紧追科学前沿的历史印记
**节 天文文化
第二节 农耕文化
第三节 冶铸文化
第四节 陶瓷文化
第五节 医药文化

第七章 文艺:文化艺术海洋中的晶莹明珠
**节 汉字文化
第二节 书画文化
第三节 诗文文化
第四节 戏剧文化

第八章 民俗:散落在民间的文化遗珍
**节 武术文化
第二节 节令文化
第三节 传说文化
第四节 饮食文化
后记
展开全部

品读中原 节选

  《品读中原(融媒体版)/记忆中原丛书》:  二、河南夏商文化的亮点  *大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城址——王城岗遗址。王城岗城址位于登封市告成镇西北,1976-1981年发掘,为两座并列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小城堡。两城均近方形,面积各约1万平方米。王城岗所处的位置恰恰与文献上所记载的禹都阳城在“嵩山之阳,箕山之阴”相吻合,还出土不少印有“阳城”戳记的战国陶器,因此被学术界一致认为是禹都阳城。自2002年起,对王城岗遗址新一轮的发掘重新开始,发现了龙山文化晚期的大城与城壕。大城面积据现有资料推算有30万平方米左右,成为目前在河南境内发现的*大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城址,为王城岗是“禹都阳城”之说提供了有力证据。此外,还在离城墙和城壕很近的地方发现了埋有入骨的祭祀坑,在城壕底部发现有用于祭祀的人头骨,以及很能反映使用者身份的玉器(琮等)、绿松石器和白陶器等高规格遗物,还有几处大面积夯土基址,都说明这一遗址是古代中原地区重要的中心聚落之一。  唯一一座地面保留有城垣的二里头文化城址——大师姑遗址。大师姑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北郊,2002年开始发掘,确认是一处二里头文化中晚期大型城址。城址由城垣和城壕两部分组成,所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存全部集中在城垣和城壕以内,总面积约51万平方米。此外还发现了早商时期大型环壕。大师姑夏代城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座地面保留有城墙的二里头文化城址,它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夏代城址考古的空白,为进一步研究古代的城市发展、夏商文化关系、夏商交替年代等一系列夏商考古研究中的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是2003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罕见绿松石“中国龙”。2002年春,考古工作者在清理二里头遗址宫殿区3号大型建筑基址南院墓葬时,在其中一座贵族墓中发现了一件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该墓葬属于二里头文化二期,距今至少3700年。这件器物全长64.5厘米,中部*宽处4厘米。它共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的细小绿松石片组合而成。龙形器巨头蜷尾,龙身起伏有致,形象生动传神,出土时色彩绚丽。龙头为扁圆形,置于梯形托座上,鼻、眼则充填以白玉和绿松石,被学者誉为“中国龙”,它的出土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直接、*正统的根源。  规模庞大的商代早中期都城——郑州商城。郑州商城位于郑州市市区。1955年发现并开始发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平面为长方形,面积25平方公里。夯土城墙,周长近7公里,有11个缺口,其中有的可能是城门。城内东北部有宫殿区,发现宫殿基址多处,其中心有用石板砌筑的人工蓄水设施。城中还有小型房址和水井遗址。城外有居民区、墓地、铸铜遗址及制陶、制骨作坊址等。小型墓的随葬品以陶器为主;中型墓多随葬青铜礼器、玉石器及象牙器。在南城外侧还发现一段外郭城墙。此外,发现两处铜器窖藏。遗址中还出土原始瓷器、少量陶文、刻辞卜骨等。郑州商城时代属于商代前期,有人认为是商汤所都之亳,也有人认为该城是商代中期仲丁所迁之隞都。  夏商文化的界标——偃师商城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位于偃师市区西南隅。1983年发现并开始发掘。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700米,东西宽约1200米。城墙的外围是护城河、夯筑城垣两道屏障,城墙上至少有6座城门;城内先后建有宫城、大城、小城三重城垣,宫城内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祭祀场所、池苑;宫城附近有府库;宫城位于小城的中轴线上,拥有完善的人工水系。发现的墓葬均为中小型,城中出土的遗物有陶、石、骨、蚌、铜器等大量文物。偃师商城始建于商代初年,是商汤灭夏之后建造的都城。多数学者认同把偃师商城的始建作为夏商文化的分界。  ……

品读中原 作者简介

张新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黄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