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428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61.5(7.5折) 定价  ¥8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7206045
  • 条形码:9787307206045 ; 978-7-307-20604-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学与艺术类的研究文集,是湖北省美学学会会议的成果集。本书共分7个部分,分别为民族艺术、美学与当代审美文化,中国美学,西方美学,艺术美学,博士论坛,图书评论,学术信息。本书收集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目录

民族艺术、美学与当代审美文化
致朱光潜、宗白华与二十一世纪中华美学
——“纪念朱光潜、宗白华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
贺信
审美民族性与德国启蒙主义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
关于民族美学、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的一点反思
在传统与大革命之间开创新帝国:拿破仑加冕仪式的象征意义
——兼对大卫《拿破仑加冕》的叙事学解读(一)
隐喻类推与书法意象的生成
中国大众文化语境与国家文化领导权的重建
梅兰芳艺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解释错位
——对斯达克·杨戏曲评论的辨析

中国美学
有关中西美学的若干比较与思考
巫术、祭祀传统与中国美学
“以美育代宗教”的再批判
《坛经》中的“顿悟”及其审美意义
《宋诗钞》中“茅”意象的审美呈现
中国园林的四时之景
论书法审美对象中空间的时间化
传统佛教造像中的“正面像”样式刍议
西方美学
器物世界与天地人神的生成性关联
——海德格尔设计美学思想的根本问题
当代艺术的美
论波德莱尔的诗化自然
情绪具身观与《舞论》中戏剧艺术的感情效应
绘画作为“有意味的形式”何以可能
——从“这不是一只烟斗”谈起

艺术美学
雅同所好
——文徵明诗画中的访友与雅集
雅俗之纠结
——沈尹默书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知识分子改造
运动
天真与写意的交融
——关良先生绘画语言描述
暧昧的身份,尴尬的处境
——从电影史的视角看待中国独立电影的“身份变奏
戏与戏·影与戏·影与影
——论电影中戏曲唱段与电影悲剧之关系

博士论坛
论身体的旋律性特质
甘中流《中国书法批评史》三题
论“凝神”的审美心理意义
论戏剧的戏剧性
论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之“态度”款的戏曲美学内涵
南宋山水画的“诗意”特性溯源

图书评论
问题、方法与历史现场的“再生
——评余来明《“文学”概念史》
时尚设计的创意生成及其民族间性
——评张贤根的《民族元素与文化认同的建构》
学术信息
“‘民族艺术、美学与当代审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美学学会2017年年会”综述
鼓励创新,把握当代美学艺术的前沿问题
——“2018年全国美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综述

编后记
展开全部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节选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一)自己给自己加冕  “他迅速走向神坛,拿起丝绒枕托上的金质月桂冠,转身面向宾客,给自己戴上了冕冠”①。这个在油画画面之外的,拿破仑自己给自己加冕的动作,传神地演绎了拿破仑自我奋斗,从卑微走向辉煌的一生。  拿破仑·波拿巴于1769年出生于科西嘉岛的一个小贵族家庭,父亲是科西嘉岛*高咨议院律师。1768年科西嘉岛并入法国,使得虽没有权势但有贵族头衔的拿破仑家族有资格接受贵族教育。拿破仑得以进入布里安莱沙托军校——当时法国12所专为小贵族子弟服务的学校之一。他因操着一口浓重的科西嘉口音的法语在学校时常被同学嘲笑戏弄。他17岁时,父亲去世,拿破仑虽然不是长子,但他认为其兄长约瑟夫太过软弱,就毅然以17岁之身担起一家之长的重任。  1784年,拿破仑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他在此受训成为炮兵军官。那个时代,血缘出生决定一切,也就是说,他注定永远没机会进入国家的决策阶层。而那些命定的法兰西未来精英,拿破仑的贵族子弟同窗们,整天打架生事、寻欢作乐,拿破仑对他们的评价是愚蠢无知又自大,难道将来就是这样的人来领导法兰西吗?拿破仑常常彻夜长读,思考自己的人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接触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并日益服膺启蒙思想家的学说。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命运不应该由出身而应由自身努力来决定,这些思想逐渐在年轻的拿破仑心中扎根。而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恰巧成为改变拿破仑命运的契机。  1789年9月至1793年之间,拿破仑在回科西嘉休假时,先是号召家乡同胞带上象征革命的三色帽徽,并带头呼吁法国制宪议会保障科西嘉公民的自由权。而*后一次探亲期间,他参加了当地的雅各宾俱乐部,并成为该俱乐部的一名领导人。由于那时岛上的亲英势力猖獗,拿破仑不得不于1793年6月携全家逃离科西嘉。  1793年雅各宾党人开始执政,拿破仑在为养老抚幼疲于奔命的同时,仍怀着满腔热忱赶写出一本小册子《博盖尔的晚餐》,指出大革命“是法国的爱国志士同欧洲暴君间的殊死搏斗”,这本小册子无疑是拿破仑的一份政治宣言书。  1795年,他为罗伯斯庇尔领导下的督政府炮轰王党复辟势力;1796年,他在约瑟芬的帮助下成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1798年,他作为远东部队司令官远赴埃及:1799年,他在雾月政变后成为法兰西**共和国执政官;1802年,修改共和八年宪法,成为终身执政……乱世出英雄,拿破仑凭借过人的勇敢坚毅、超卓的军事才能,牢牢把握住大革命时期的乱局,一步一步,*终成为法兰西人民的皇帝,拿破仑帝国的创造者。他并不认为这一切的成功与神意有关联,也不是出于任何人的恩赐,而是他自己凭双手赢得的。所以,他毫不犹豫地给自己戴上皇冠。  (二)背朝神坛与立于中心  如《拿破仑加冕》这幅画中表现的,拿破仑高抬双手,持着皇后的冕冠,准备给他钟爱的约瑟芬戴上;而且他面向众人站立,背朝神坛和教皇,而不是像以前的王室加冕仪式中,君王面向神坛,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他这个姿势是典型的“法兰西骑士”姿态,他想借此表明,我是为法兰西人服务的,而不是上帝的仆人(以前的法国历任国君都自认是上帝的仆人)。从约瑟芬开始,所有画中的人物,还有被邀请前来观礼的宾客,都是当时法国各阶层的代表人物。拿破仑面向他们的这一姿态,表明了法国人的皇帝为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努力。  被邀前来巴黎圣母院参加观礼的人员有15000人之多。客人名单在10月份通过政令确定,包括法院、议会等立法机构的代表,法国36个主要城市的市长、外国大使、国务委员,以及宫廷显要,等等。总之,都是构成帝国统治基础的新贵。  ……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 作者简介

邹元江,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艺术系兼职教授。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师从有名美学家刘纲纪教授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任湖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戏曲学会汤显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曾获武汉大学很好教学质量奖、湖北省很好博士学位论文奖、湖北省很好文艺论文一等奖、全国“田汉戏剧奖”一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很好论文一等奖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