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我不敢让灵魂缺着供养/民国最美情书

我不敢让灵魂缺着供养/民国最美情书

作者:闻一多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24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3.1(3.3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我不敢让灵魂缺着供养/民国最美情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260091
  • 条形码:9787568260091 ; 978-7-5682-6009-1
  • 装帧:10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我不敢让灵魂缺着供养/民国最美情书 本书特色

一、在这个电子通信时代,你还会一个字地一个字地手写一封情书吗?你不会写,但是,你还可以看,看文学大师、才女名媛,通过情书来表达自己心中那热烈、坦率、真诚的满腔柔情。那些旧时光里的情书,横溢才华之外满满的都是感动。情之一字,误尽天下苍生,也幸尽天下苍生。似水流年,沧桑岁月,扰攘人世间,或许,再也没有这样的爱情。 二、读大师经典情书,悟自己的人生。我们要互相亏欠,不然怎会相见,不然凭何怀缅。在这样一个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人们思想得到解放的时代里,人们不再为说爱谈情而赧颜,而是大胆地通过情书、情诗、情话来表达自己心田当中很真挚的似水柔情,在人生美好的如梦佳期里,将自己美好的话语与情感,以美妙的方式传达给爱人,于是诞生了大量堪称百代之经典的情书。 三、打动亿万读者,穿越半个世纪的爱情传奇!也许信笺会发黄,但是爱意却能永恒璀璨! 四、情书在爱情的化学反应里犹如催化剂,将彼此关注的两颗心灵拉近,带领彼此进入对方的生命,成就温柔、缱绻、浪漫、温暖、永恒的爱的记忆。 在这些情书里,我们可以发现那些为后世敬仰钦佩的大师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不敢让灵魂缺着供养/民国最美情书 内容简介

闻一多曾说:“一个人要善于培植感情,无论是夫妇、兄弟、朋友、子女,经过曲折的人生培养出来的感情,才是永远回味无穷的。”这也是他对自己的婚姻和爱情的亲身体会。闻一多与高孝贞的爱情没有一见钟情的开始,他们在颠沛流离中互相搀扶,在艰难困苦中相濡以沫,在战火纷飞中不离不弃,他们的爱情在曲折的生活中分外浪漫,好似一坛美酒在岁月中酝酿出醉人的醇香。这本书除了收录了闻一多给高孝贞的信件之外,还收录了他写给家中其他人的信件,从闻一多写给家人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闻一多先生从血气方刚的清华学子,到留美的爱国青年,再到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师的成长过程。对于父母,闻一多是孝顺谦恭的儿子;对于妻子,闻一多是顶天立地的丈夫;对于姊妹弟兄,闻一多与之互相督促亦师亦友;对于儿女闻一多是慈祥可亲的父亲。

我不敢让灵魂缺着供养/民国最美情书 目录

**章 致爱妻


大家在一起,我也心安 / 005

我在想你,我亲爱的妻 / 007

小小妹病好否,甚念 / 008

这里并不像你们想得那样享福 / 009

小小妹可取名为“湘” / 011

我现在哀求你速来一信 / 012

我设法早些接你们来长沙 / 013

你常常写信来,我就快乐 / 014

薪水一俟发下,定即寄归 / 016

你脚痛现在好了没有 / 017

知彼等念我,令我心酸 / 019

我拟先回家一看 / 021

男人事业心重,你得原谅 / 023

家中一切,务照余所吩咐 / 024

千辛万苦,只为你我和你我的儿女 / 025

一切并不像当初所想象的那样苦 / 027

你说每星期写一信来,使我喜出望外 / 030

你们的行止务必随时来信告我 / 032

只悔当初未能下决心带你们出来 / 034

我一生未做亏心事,天会保佑你们 / 037

要多多写来,免我挂念 / 039

心中不快,只因未见你的笔迹 / 041

无论如何,我决不再离开你一步 / 043

路上要谨慎 / 045

从今以后,只做你的奴仆 / 046


第二章 致家人


家中吉否,甚以为念 / 051

清华预举行周年纪念会 / 052

黄昏人静,不觉思乡 / 053

日日以家为念 / 055

各科成绩次第揭晓 / 056

立心坚确,向学不懈 / 058

偕八哥参观北京大学 / 059

志在服事读书两全 / 060

堂堂华胄岂可受辱 / 077

离家三月未接家中只字 / 079

对于文学的趣味深于美术 / 080

阔的饭我吃不起,阔的书我非看不可 / 083

远在万里如在家中 / 085

我还要看更好的信 / 087

异邦佳节,倍思故乡 / 090

所托诸事,烦请费心 / 092

为《红烛》出版四处筹款 / 094

国家大事,责任所在 / 061

因爱国之热忱,暑假无法回家 / 064

大考成绩已揭晓 / 065

请允我妇早归求学 / 066

作诗,抄诗,阅诗,讲诗 / 067

求仁得仁,无怨无悔 / 068

我不愿早出洋 / 070

家庭是一把铁链 / 072

外洋居之,万分不易 / 075

我乃有国之民,有何不若彼美人者? / 095

我得一女,正如我愿 / 097

中国几乎无处没有诗 / 099

诗兴总比画兴浓些 / 101

只求在文坛打出一条道来 / 103

达到一种目的必须一种方法 / 105

除接家信外,更无乐事 / 108

希望中国学生多为有血性者 / 111

恭祝母亲万福金安 / 113

速寄书来 / 114

寄居外邦,情何以堪 / 117

闻氏子孙皆应留心中文,先后相袭 / 118

转学珂泉 / 121

世间诚有比金钱更重要者 / 124

自强不息,时相督责 / 126

我之长短固自胸有成竹 / 128

牢骚发得太多,自己亦觉无味 / 130

学生时代交友乃一大事 / 132

家与国乃不可推卸之责任也 / 134

纽约之繁华为人梦想所不及者 / 137

正式加入新月社 / 139

恢复美专亦不难实现 / 140

目下尚无危险,遇事仍需谨慎 / 142

孩子们,要听妈妈的话 / 144

云彩从我们身边飘过 / 145

汝等宜早回乡为妙 / 146

家中老幼均好否 / 148

决定立即回家一看 / 149

拟徒步入滇 / 150

借此得一游桂林山水 / 151

大多数仍知读书重要 / 152

难道我一出门你们就把我忘记了? / 154

离家愈远,系念愈切 / 155

步行渐成习惯,不觉难矣 / 156

保险公司通知事宜 / 158

贵阳遇熟人甚多 / 159

能诵四书将来可终身受用 / 160

家中琐事,都可写信告我 / 161

不久即可重见天日也 / 162

驷弟事已大有眉目 / 163

时局变化不测 / 165

感恩戴德,没齿不忘 / 166

请通知弟妇速上省来 / 168

享自由为权利,则争自由为义务 / 169

纪念鲁迅祭日 / 171

不会放弃早来的机会 / 172


第三章 命运织就了我们的婚姻之锦


红烛 / 177

幻中之邂逅 / 180

爱之神——题画 / 181

深夜底泪 / 182

花儿开过了 / 184

《红豆》组诗(42首) / 186

国手 / 203

香篆 / 204

相遇已成过去 / 205

奇迹 / 207


展开全部

我不敢让灵魂缺着供养/民国最美情书 节选

**章 致爱妻 1937年6月,高孝贞携两个大儿子回湖北探望久别的母亲,闻一多带着三个小儿女留在北平。7月7日卢沟桥炮声一响,把他们一家分隔两地。高孝贞很着急,一封接一封的加急电报,催丈夫即刻带孩子们回武汉。闻一多在北平也焦急万分,平汉路已不通,只能辗转走别的路线,兵荒马乱,自己又带着三个孩子,路途艰难,危险重重,令人担忧。如果不走,一旦北平沦于日寇之手,后果不堪设想。在举棋不定,心乱如麻的时候,他拿起笔来给妻子写信,倾吐在危难时刻对妻子的思念和牵挂:“亲爱的,我不怕死,只要我俩死在一起。”闻一多在结婚前曾抱怨:“家庭是一把铁链,捆着我的手,捆着我的脚,捆着我的喉咙,还捆 着我的脑筋;我不把他摆脱了,撞碎了,我将永远没有自由,永远没有生命!”令闻一多没想到的是,捆住的不是他的手脚却是他的心。他的心早已和妻子紧紧捆在了一起,婚姻已经从开始的让他感觉“永远没有生命”,变成了生死相随的挚爱。信发出后不久,闻一多便毅然带着三个孩子经津浦路赶回武昌。 卢沟桥事变后,清华、北大、南开都迁至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临大开学仅两个多月,战局急剧恶化,三校又奉命远迁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之邀随校南渡。闻一多利用寒假从长沙返回浠水老家安排有关事宜。途经武昌时,老友顾毓琇来访,邀请他参加正在组建的战时教育问题研究委员会工作。闻一多认为这是做官,不符合自己的兴趣,断然谢绝了。回到浠水说起这件事,高孝贞非常生气。她希望丈夫接受这项工作,可以在汉口留下来,和她一起照顾家庭。烽烟四起,战火纷飞,谁不想一家人守在一起,可闻一多偏偏要舍近求远随西南联大迁往云南。万一日本鬼子打来,兵荒马乱,她一个女人带着五个孩子怎么办?高孝贞反复恳求丈夫留下来,但闻一多横下一条心,就是不答应。高孝贞一向贤良淑德,凡事总为丈夫着想,这次是动了真气,闷着头流眼泪,饭也不 吃,话也不说,甚至闻一多启程回长沙那天夜里,都没有起床与丈夫告别。闻一多走后,高孝贞一个月也没有给他写信,不仅自己不写还不让孩子们写。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苦苦等待回信的闻一多慌了神,心中既有对妻子的无限思念和牵挂,又嗔怒妻子“何以此次狠心至此”。这一封信怨艾中包含着丈夫对妻子的爱之切与情之深。在信的末尾,还赌气道:“不然,你就当我已经死了,以后也永远不必写信来。” 高孝贞接到丈夫“以死相逼”的信后,理解了丈夫的苦衷和难处,更理解他对自己和家庭的牵挂。连忙拿起笔来给丈夫回信,也让孩子们一起给远方的爸爸写信。 连日奔波劳顿,刚到昆明的闻一多看到妻子和孩子的信,满身疲惫顷刻便烟消云散。“到此,果有你们的信四封之多,三千余里之辛苦,得此犒赏,余愿足矣!”他握着妻子的信如获至宝、欣喜若狂,过了许久才平静下来,然后提笔给妻子回信。闻一多在信里像话家常一样,对妻子诉说了自己在云南的情况,盼望早日和妻子团聚。经过这次的波折,他们彼此更增添了理解和尊重。在与妻子分别的日子里,两个人就是靠着一封一封的书信传递着对彼此的思念和牵挂。 大家在一起,我也心安 (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 贞: 如果你们未走,纵然危险,大家在一起,我也心安。现在时常想着你在挂念我们,我也不安了,我早已想起搬到乾面胡同一层,但安全得了多少,也是问题。今夫已找勋侄来,托打听旅行手续。同时将应用衣服,清理一下,放在箱里,作一准备。现在只有津浦一路可通,听说联运可以从北平直到汉口(续讯此点不确),这倒也方便。……方才彭丽天来说他也要回家,我已约他与我们同行,这来,路上有一帮忙的人,使我放心点。不然,我自己出门的本事本不大高明,再带三个小孩,一个老妈,我几乎无此勇气。好了,现在计划是有了,要走,三天内一定动身,再过四五天就可到家。不过,*好时局能好转,你们能短期内回北 平。万一时局三天之内更恶化了,那就根本走不动。不过照目下情势看来,多半不至如此。写到此处,又有人来电话报告,消息确乎和缓了,为“家”设想,倒也罢,虽然为“国”设想,恐非幸事。来电所拟办法,大司夫与赵妈都同意了。戚焕章与吴妈大起恐慌。我答应他们:我走以后,在名义上仍旧算雇他们,并且多给一月工资,反正时局在一个月内必见分晓,如果太平,一月内我们必回来,否则发生大战,大家和天倒,一切都谈不到了。这样他们二人也很满意。这一星期内,可真难为了我!在家里做老爷,又做太太,做父亲,还要做母亲。小弟闭口不言,只时来我身边亲亲,大妹就毫不客气,心直口快,小小妹到夜里就发脾 气,你知道她心里有事,只口不会说罢了!家里既然如此,再加上耳边时来一阵炮声,飞机声,提醒你多少你不敢想的事,令你作文章没有心思,看书也没有心思,拔草也没有心思只好满处找人打听消息,结果你一嘴,我一嘴,好消息和坏消息抵消了,等于没有打听。够了,我的牢骚发完了,只盼望平汉一通车,你们就上车,叫我好早些卸下作母亲的责任。你不晓得男人作起母亲来,比女人的心还要软。写到这里,立勋又来电话,消息与前面又相反了。这正证实我所谓消息与消息相抵的事实。于是又作走的打算了。碰巧孙作云来了。你知道他是东北人,如果事态扩大,他是无家可归的。我忽然想到何不约他到我家来,我向他提出这意思,他颇为之心动。这一来路上又多一伴,我更可以放心了。立勋明天再来,他个人不愿走,明天再劝劝他。鉴恕二人因受训未完,恐不能马上就走,我已嘱立勋明天上西苑去打听。 万一他们能早走,那就更好。总之,我十分知道局势的严重,自然要相机行事,你放心好了! 多 七月十五灯下 (根据手书刊印) 我在想你,我亲爱的妻 (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六日、十七日) 亲爱的妻: 这时他们都出去了,我一人在屋里,静极了,静极了,我在想你,我亲爱的妻。我不晓得我是这样无用的人,你一去了,我就如同落了魂一样。我什么也不能做。前回我骂一个学生为恋爱问题读书不努力,今天才知道我自己也一样。这几天忧国忧家,然而心里*不快的,是你不在我身边。亲爱的,我不怕死,只要我俩死在一起。我的心肝,我亲爱的妹妹,你在那里?从此我再不放你离开我一天,我的肉,我的心肝!你一哥在想你,想得要死! 亲爱的:午睡醒来,我又在想你。时局确乎要平静下来,我现在一心一意盼望你回来,我的心这时安静了好多。 十六日 ... ...

我不敢让灵魂缺着供养/民国最美情书 作者简介

闻一多,字友三,亦字友山,族名家骅,学名闻多,又改名一多,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1912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十年学子生涯。1922年赴美留学,1925年回国,先后在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国立山东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著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 史庆书,大学任教,心在江湖。业余混迹于各文学期刊,公众号。文字幽默温馨,2005年起在期刊杂志发表小说数十篇,代表作《顾若溪的相亲往事》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