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规范汉语大学堂3

规范汉语大学堂3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8-19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22.5(7.5折) 定价  ¥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规范汉语大学堂3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3512884
  • 条形码:9787553512884 ; 978-7-5535-1288-4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规范汉语大学堂3 本书特色

《规范汉语大学堂3》共分四册,分别为:《敬词敬语》《谦词谦语》《法言法语》《财言财语》,谈的是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礼貌用语、法律语言、金融语言。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语言源远流长。其中的敬词、谦词,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类词语的正确运用,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法律语言引起关注,则和现代人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有关。《法言法语》针对现实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法律词语,不但从语言上,更从法理上进行解释和辨析。《财言财语》一书则以专业的眼光,对金融语言作了通俗易懂又趣味盎然的讲解。

规范汉语大学堂3 内容简介

《规范汉语大学堂3》以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规范标准为出发点,本辑共分四册,分别为:《敬词敬语》《谦词谦语》《法言法语》《财言财语》,谈的是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礼貌用语、法律语言、金融语言。礼貌用语分为两册:《敬词敬语》和《谦词谦语》。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语言源远流长。其中的敬词、谦词,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类词语的正确运用,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法律语言引起关注,则和现代人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有关。《法言法语》针对现实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法律词语,不但从语言上,更从法理上进行解释和辨析。《财言财语》一书则以专业的眼光,对金融语言作了通俗易懂又趣味盎然的讲解。

规范汉语大学堂3 目录

《谦词谦语》目录
前言
“家父”是自己的父亲
何来“舍兄”
“愚见”岂能他称
“拙荆”的含义
岂能喝人家的“薄酒”
不能称属下“卑职”
“鄙意”并非卑鄙者的心意
妻子不能自称“贱内”
“贫僧”并非穷和尚
“寒门”并不一定冷
“敝村”是破村吗
“小可”何意
老和尚为何自称“老衲”
“在下”就是处于下座的
“忝列”不能用于他人
“叨陪”用于他人大不敬
到别人家里岂能称“辱临”
过奖:夸奖过分了
失迎:应该迎接而没有迎接
“领教”即领受教诲
“管窥”即从管中看物
“瞽言”何言
自称“晚生”有谦意
“山妻”是山里人的妻子吗
君王为何称“孤”道“寡”
“不佞”:不是“奸佞”?
“樗材”是什么“材”
鲁迅曾称“仆”
女性的自谦之词:“奴”
“妾”不只是妻子的谦称
自比“犬马”为谦卑
“滥竽充数”有谦意
“狗尾”“续貂”难相配
苍蝇“附骥尾”可致千里
“芹献”的出典
自称“绵力”表谦卑
“刍议”浅说
自比愚人:“千虑一得”
“不揣”即不自量
掷还:请把某物还给自己
“谬爱”即错受爱护
寸心:小意思而已
“佛头着粪”的故事
问人姓什么不能说“免贵”
“涂鸦”的出典:“涂抹诗书如老鸦”
思路不开比“茅塞”
心意微薄比“杯水”
由“下家”说到“下”
由“末议”说到“末”
“浅见”即见识肤浅

展开全部

规范汉语大学堂3 节选

  “家父”是自己的父亲  “家父”是个常用的谦词,但也常被用错。这个词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在节目中却用来称呼嘉宾的父亲,结果媒体一片哗然,纷纷批评朱军“认错了父亲”!  家,本指“人所居住的房子”,后引申指家族、家庭等。三国时期,曹植在诗文中普遍使用“家”谦称自己家中的亲属,如《宝刀赋序》中“家父魏王”、《叙愁赋》中“家母见二弟”、《释思赋序》中“家弟出养”等等,其中的“家父”指父亲曹操,“家母”指母亲卞氏,“家弟”指弟弟曹整。  “家”为什么成了一个谦词呢?  这和传统文化有关。中国古代是个农业社会,居有定所,食有保障,只要在一个地方建立了“家”,就会世代定居,一般不会搬迁。所以,“家”是古代社会的基础,是组成“国”的基本单位。然而,在“家”与“国”的关系中,“家”处于从属地位,“国”为大“家”为小,有时甚至要“舍家为国”。所以,在汉语语境中,有重“国”抑“家”的倾向。一些“国”字族语词,都带有尊崇之意,如“国手”“国术”“国母”等等,往往会让人肃然起敬。与此相对,“家”也就发展出了“谦词”之义:对别人谦称自己的亲属。如:家姑,对人称说自己的姑母;家兄,对人称说自己的兄长;家妹,对人称说自己的妹妹;家孙,对人称说自己的孙子。  大约从明代开始,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家”字族称呼词开始缩小使用范围,仅用来专称家族中的长辈或比自己年长的同辈亲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在明以后的文献中,“家弟”“家孙”“家妹”等词很少出现。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家第家孙》:“今人与尊者言家,于卑者不言家。”这种分工,一直延续至今。《现代汉语词典》:“(家)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  ……

规范汉语大学堂3 作者简介

《规范汉语大学堂》的作者团队来自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上海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富有经验。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