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管理学概论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8-01
开本: 23cm 页数: 176页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37.8(9.0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管理学概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3897078
  • 条形码:9787503897078 ; 978-7-5038-970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管理学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共8章, 第1章为导论, 介绍了管理的定义和职能, 管理学含义、特点与学习方法, 以及学习管理学的价值所在 ; 第2章为管理思想与理论, 全面介绍了我国各个时期的管理思想主张, 系统分析了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历程、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思想观点 ; 第3章为管理主体与客体, 分析了管理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管理活动面临的环境以及管理系统的结构与运行机理 ; 第4章至第7章采用PDCA循环的逻辑, 分别阐述了管理过程的决策与计划、执行与控制、评估与检验、调整与激励等主要管理活动 ; 第8章探讨了全球化背景、市场化条件以及信息化驱动下的管理创新与发展。

管理学概论 目录

前言

第1章 导论

第1章 导论
1.1 管理的含义与性质
1.1.1 管理的含义
1.1.2 管理的性质
1.2 管理的职能
1.3 管理学的含义、特点与研究方法
1.3.1 管理学的含义
1.3.2 管理学的特点
1.3.3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4 管理学的学习价值

第2章 管理思想与理论
2.1 我国管理思想概述
2.1.1 我国传统管理思想
2.1.2 我国现代管理思想
2.2 国外管理思想概述
2.2.1 国外早期管理思想
2.2.2 国外古典管理思想
2.2.3 国外现代管理思想
2.3 当代管理相关理论
2.3.1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学说
2.3.2 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2.3.3 戴明和朱兰的质量管理理论
2.3.4 企业流程再造理论

第3章 管理主体与客体
3.1 管理主体
3.1.1 管理者的基本概念
3.1.2 管理者的类型划分
3.1.3 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3.1.4 管理者的主要技能
3.2 管理客体
3.2.1 组织层面的管理对象
3.2.2 要素层面的管理对象
3.2.3 活动层面的管理对象
3.3 管理环境
3.3.1 管理环境概述
3.3.2 管理环境对管理主体的影响
3.3.3 管理主体对管理环境的反作用
3.4 管理机制
3.4.1 管理机制的含义
3.4.2 管理机制的特征
3.4.3 管理机制的类型
3.4.4 管理运行机制:PDCA循环

第4章 决策与计划
4.1 决策涵义与类型
4.1.1 决策涵义
4.1.2 决策类型
4.2 决策目标与程序
4.2.1 决策目标
4.2.2 决策程序
4.3 决策的原则与方法
4.3.1 决策的原则
4.3.2 决策的方法
4.4 计划的概念与编制
4.4.1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4.4.2 计划编制过程

第5章 执行与控制
5.1 执行的内涵和保障
5.1.1 执行和执行力的涵义
5.1.2 执行与管理
5.1.3 执行的保障
5.2 执行的组织
5.2.1 组织的概念
5.2.2 组织设计
5.2.3 组织结构
5.2.4 组织文化
5.3 执行的方法
5.3.1 明确目标
5.3.2 核心流程
5.3.3 沟通机制
5.4 控制的策略
5.4.1 控制概述
5.4.2 控制类型
5.4.3 控制过程
5.4.4 控制方法

第6章 评估与检验
6.1 评估概述
6.1.1 评估的含义
6.1.2 评估的内容
6.1.3 评估的主要特征
6.1.4 评估的目的及作用
6.2 评估的依据和原则
6.2.1 评估的依据
6.2.2 评估的原则
6.3 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6.3.1 评估的具体步骤
6.3.2 评估的具体方法
6.4 检验的类型与过程
6.4.1 检验的类型
6.4.2 检验模型

第7章 调整与激励
7.1 调整概述
7.1.1 调整的含义
7.1.2 调整的目的
7.1.3 调整的内容
7.1.4 调整的模式
7.2 调整的步骤和策略
7.2.1 调整的步骤
7.2.2 调整的策略
7.3 激励的理论和机制
7.3.1 激励理论
7.3.2 激励机制

第8章 创新与发展
8.1 全球化背景下的管理创新与发展
8.1.1 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8.1.2 全球化背景下的管理理念创新
8.1.3 全球化背景下的管理方法创新
8.2 市场化条件下的管理创新与发展
8.2.1 市场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8.2.2 市场化背景下的管理理念创新
8.2.3 市场化背景下的管理方法创新
8.3 信息化驱动下的管理创新与发展
8.3.1 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8.3.2 信息化背景下的管理理念创新
8.3.3 信息化背景下的管理方法创新
展开全部

管理学概论 节选

  《管理学概论》:  一、控制标准  控制标准是计量实际或预期工作成效的尺度,是作为一种模式或规范而建立起来的某种范围界限,是用来评价管理绩效、获得偏差信息的依据。制定标准是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没有适当的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就失去了客观依据,控制也就无从谈起。控制标准可以是价值标准,如收入标准、成本标准、利润标准等,也可以是实物标准,如以吨、件、平方米等计量的产量标准,还可以是时间标准,如工时、工日等用时标准等。  合理有效的控制标准应满足以下几个特征。一是适用性,即标准明确、不含糊,对标准的量值、单位及允许的偏差范围有精确说明,对标准的表述应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接受;二是协调性,管理控制涵盖了组织中的各项活动,制定出来的各项标准应当协调一致,不可相互矛盾冲突;三是可行性,制定标准要量力而行,具体而言,就是要符合组织成员的实际素质,过高或过低的标准都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四是稳定性,标准不宜频繁变化,否则会缺乏权威,也会影响控制的效率:五是前瞻性,标准既要符合当下要求,也应适度考虑未来的发展空间。  1.确定控制对象  所有的标准都是针对相应的对象而言的。因此,在制定控制标准时,首先要确定控制的对象。组织活动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要取得预期的成果,就必须在成果形成以前进行控制,纠正与预期成果存在偏差的活动。具体而言,就是要分析影响活动成果的各种关键因素,把这些关键因素列为控制对象。  一般而言,影响组织工作成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环境因素。管理者在特定时期进行的组织管理活动是建立在决策者对环境的认识和预测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那么原来的计划可能就无法进行。因此,制定管理计划所依据的环境应作为控制对象,列出“正常环境”的具体状态。  (2)资源投入。组织活动成果是建立在一系列的资源投入的基础之上的。投入的资源会影响组织活动进行的速度和质量,从而影响组织活动的成果。因此,要控制资源投入,使其在数量、质量及成本方面符合预期成果的要求。  (3)组织活动。投入到生产经营中的资源不可能自动转化为产品。组织的经营成果是各项组织活动有序进行的结果,是员工利用各种技术对资源进行加工得到的。员工的工作是决定组织经营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员工的工作严格管理,务必使他们的活动能够到达预期的结果。在实践中,就是要建立好明确的工作规范,对各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给出明确的定性和定量标准,以便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控制。  2.选择控制重点  组织没有条件,也无需对所有员工的所有活动进行控制,而应选择对计划目标实现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点作为控制的重点。一般包含以下3点,一是能够影响整个工作运行过程的重要操作与事项,二是能在重大损失出现之前显示出迹象的事项,三是若干能够反映组织主要绩效水平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均衡的控制点。具体而言,选择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明确这些问题,能够*好地反映本部门目标的是什么?当目标未能实现时,什么能*好地展示出来?什么能*好地衡量那些关键环节的偏差?怎么样才能*经济地获得信息?以通用电器为例,在对影响和反映企业绩效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之后,他们*终选择了决定企业成败的八个重要方面,以此建立相应控制标准。它们是:盈利能力,市场地位,生产效率,产品地位,人员发展,员工态度,公共责任,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  3.制定控制标准  控制的对象不同,为他们建立标准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常用的确定控制标准的方法有统计标准、经验标准和工程标准3个。  (1)统计标准。也称历史标准,是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建立的标准。这里的历史数据可能是源自组织自身的历史,也可能源自其他组织。由此得到的统计标准可能是建立在历史数据之上的平均数,也可能是采用别的算法得到的其他数。采用组织自身的历史数据确定工作标准,简便易行。但是,这种只考虑自身纵向数据而忽略横向比较确定工作标准的做法,可能造成劳动生产率的相对低下,从而导致组织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弱势。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在用历史数据制定未来工作标准时,应同时把行业整体数据纳入考量。  (2)经验标准。实际工作中,不是所有的组织活动都能够用明确的量化数据来衡量,也不是所有工作的历史数据都会保留下来的。对于那些无法量化或者没有保留数据的组织活动,或是没有那些历史数据的新型活动,就可以考虑根据管理人员的经验判断来建立活动标准。相对于历史统计标准而言,这种经验标准更为主观,因此在制定时应尽量参考多方意见,比如多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和技术人员提供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标准。  (3)工程标准。也是采用统计方法计算出的标准,但它不是对组织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而是对实际工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例如,某种技术工人完成某道工序的时间标准,是根据一个工人按照标准操作方法完成该工序所需的平均时间制定出来的。  ……

管理学概论 作者简介

  宋建晓,现任莆田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先后担任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政文二处副处长,福建省国家保密局科技处处长(期间挂职任福建省福鼎市委常委),2012年9月起任莆田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2017年10月起任莆田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一带一路与妈祖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基于乡村治理的闽台妈祖信俗与乡土文化互动发展研究”、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福建省台湾农民创业园政策支撑体系研究”和莆田市政府重大项目“莆田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等课题。在核心期刊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福建日报》等报纸刊物上发表40多篇论文,并出版《闽台农业产业链整合研究》《莆田市重点产业发展研究》等著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