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玩转资本魔方——新常态下湖南省国有产权管理经典案例选编

玩转资本魔方——新常态下湖南省国有产权管理经典案例选编

作者:樊建军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4-01
开本: 24cm 页数: 181页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25.9(7.2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玩转资本魔方——新常态下湖南省国有产权管理经典案例选编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6119684
  • 条形码:9787556119684 ; 978-7-5561-196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玩转资本魔方——新常态下湖南省国有产权管理经典案例选编 内容简介

本书按“导读”“案例介绍”“案例评价”等三部分, 精选我省国有产权运营和管理工作中所发生的16个经典案例进行阐介和解析, 所选案例均来自国有产权管理部门或国有企业的成功实战经验, 涉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 鲜活真实, 对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能力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玩转资本魔方——新常态下湖南省国有产权管理经典案例选编 目录

华丽转身 资本佳话/1

—长沙建机院整体上市案例

“两次握手”结“良缘”/14

—华菱集团与米塔尔合作始末

“文化航母”出三湘/28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改制上市、并购重组案例

进与退的平衡/46

—湘投控股国有产权管理案例

民爆聚变/63

—湖南南岭民爆与神斧民爆成功重组整合案例

“有色”突围/79

—湖南有色整合国内外资源做大做强企业案例

长丰圆梦/94

—“长丰汽车”带动湖南汽车工业发展案例

“非煤里”大挖“黄金”/107

—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控股案例

海外并购经典“联姻”/117

—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案例

华菱跨越/133

—华菱集团收购FMG部分股权案例

凯铂新生/145

—湘江投资重组凯铂药业案例

“资本魔方”创意多/160

—衡阳市国资委南岳公司股权回购及转让案例

换股吸收合并实施“大重组”/172

—电广传媒资本市场运作案例

后记/180


展开全部

玩转资本魔方——新常态下湖南省国有产权管理经典案例选编 节选

华丽转身 资本佳话 ——长沙建机院整体上市案例 1992年,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简称“长沙建机院”)7名员工,靠50万元借款创办实体中联重科。 20多年后,从长沙建机院脱胎而来的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重科”),成长为中国工程机械的领头羊,跻身全球同行业前六强。 20多年蝶变,一个传统的研究院,成为一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国际化大企业。一个全球化的中联重科,正以稳健的姿态,与世界共舞。 长袖善舞,长沙建机院,这个孕育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巨子的应用型研究院,几经华丽转身,不仅写下了中国工程机械的世界传奇,也成就了资本市场的一段佳话。 2007年上半年至2009年5月间,中联重科的母公司长沙建机院进行整体上市改造。长沙建机院与工程机械主业相关资产由中联重科收购,与主业不相关的资产则出售。*后,长沙建机院依法注销,包括中联重科在内的所有剩余资产在股东间按股权比例进行分配,长沙建机院各股东直接成为中联重科的股东。 长沙建机院整体上市成功,成为湖南省国资委在中国资本市场直接持有上市公司控股权的**例。 长沙建机院是国内唯一集建设机械科研开发和行业技术归口于一体的应用型研究院,曾经为徐工等所有的全国工程机械企业输出技术,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技术的发源地。 1956年,长沙建机院在北京成立,原为建设部直属院所;2000 年10月,转制进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2003年,实现属地化管理,划归湖南省;2004年,明确为湖南省国资委首批监管企业之一。 1985年,根据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长沙建机院经上级批准为建设部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实行了科研、生产承包责任制;从1985年到1991年,长沙建机院通过科、工、贸一体化等多种经营方式,经济上获得了初步发展;1992年,长沙建机院针对当时的形势和产业环境进行了分析,做出了设立规范化的产业公司以突破体制瓶颈、发挥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优势走科技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的战略决策,同年9月28日,詹纯新副院长带领7名职工,从行业厂家借款50万元,创建了中联重科,跳出科技人员靠卖图纸求生存的思维惯性,走上科技产业化之路,一场破茧成蝶的嬗变从此拉开大幕。 公司成立后,发展迅速,从1993年的拥有员工20人、销售收入400多万元、利税230多万元,发展到1996年的拥有员工450人、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4220多万元,中联重科迈出了从科研院所向企业转变的**步。 1992年前的研究院是吃“皇粮”的事业单位,而现在近期快速发展中联重科年利税达90亿元;1992年前的研究院制订的仅仅是国家标准,而现在的中联重科已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员,代表中国企业参与制订国际标准。 2008年,中联重科整体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这一举动是中国由工程机械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里程碑。 1997年5月底,长沙建机院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中联重科股份制改造事宜,并通过了提交职代会审议的改制总体方案。 改制方案获建设部批准后的1998年,中联重科终于赢得了一个股票发行上市的指标(1999年前我国股票发行实行配制)。 2000年10月,由长沙建机院、中标公司(长沙建机院职工代表为主要股东)等作为发起人的中联重科登陆深交所,上市发行5000 万股A股,募集资金6.14亿元,在上市发行后1.5亿股总股本中,长沙建机院持股49.83%,中标公司持股15.83%, 流通股东持股34.34%,中联重科由此迈出科研院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实质性一步。 上市后,中联重科借助资本市场开启了跨越式发展之旅。2001—2003年,中联重科先后并购英国保路捷、湖机、浦沅、中标公司,这一系列并购,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同时也迅速扩大了企业规模。到2004年年底,与上市之初相比较,中联重科的各项经营指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做强做大湖南工程机械产业为宗旨,在保持国有产权相对控股地位的前提下,一方面,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吸引财务投资者,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另一方面,通过产权转让实施管理层员工持股,搭建国家、企业和管理层员工的共同利益平台。同时,充分发挥中联重科品牌辐射和资源控制优势,用一个国有相对控股的主体,通过整合国际、国内、省内资源,带动多个国际品牌参股投资的国际化工程机械产业群体,形成品牌、资本的联动,打造湖南省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主体。 …… 优秀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上市公司长远健康发展的载体。整体上市,中联重科的治理架构将更加规范透明,尤其是财务报表体系的全透明,可以让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和风险一览无遗;中联重科所有的交易均须按照市场规则进行,没有渠道进行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有利于中联重科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 整体上市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设计合理的股权结构。长沙建机院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整体上市后中联重科的股权结构应前瞻性地做出安排。一方面要确保省属国有股东的控制力, 另一方面要考虑对管理层员工的激励与约束,并考虑引进财务投资者。该问题在母体长沙建机院改制时予以了充分考虑。二是辅业及非经营性资产的剥离。长沙建机院原作为一家事业单位,存在一些辅业及非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时,为不影响中联重科的核心竞争力,需进行剥离。三是妥善处理职工劳动关系。长沙建机院属转制科研院所,国家和湖南省暂无有关理顺转制科研院所职工劳动关系的具体的政策,因此,为维护企业的稳定,在长沙建机院清算注销时,该部分职工劳动关系暂时没有调整。 长沙建机院有限责任公司与工程机械主业相关的资产由中联重科收购,与中联重科工程机械主业不相关的资产则出售。长沙建机院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清算注销,包括中联重科股权在内的所有剩余资产在其股东间按股权比例进行分配,长沙建机院各股东成为中联重科的直接股东。 为打造国际化品牌,实现全球化发展,中联重科决定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助推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2010年12月底,中联重科成功发行10亿股H股、募集资金150亿港币,并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本次发行为近年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大公开融资,公司也是目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唯一的A+H股上市公司。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