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湖光金海

作者:李昌新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9.1(4.9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湖光金海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5153725
  • 条形码:9787105153725 ; 978-7-105-1537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湖光金海 内容简介

  金海湖是贵州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地区,这里的风光、人文、地理、历史都有其独特之处。三十多位作家来到金海湖采风,每个人都写出一篇散文,每一位的笔下都藏着自己的金海湖风景,文采各异,缤纷美好,是一册行走的文字,也是一本心灵之书。

湖光金海 目录

龙腾乌蒙——写意毕节金海湖新区(代序)
金海湖新区纪行
毕节抒怀
金海湖变奏
希望的土地上
大自然的大手
我在金海湖等你
到毕节,看金海湖
那些天,遇到*好的金海湖
在乌蒙山的腹地
五新金海湖
高原上的千里光
金海湖:离散多年的兄弟
金海湾,金海湖
金海湖:岂止一汪碧玉水
故史金海湖
欸乃一声山水绿
我与海马宫茶
跟金海湖干杯
在秋天,在金海湖
世间所有的变化
魅力金海湖
故乡文阁
金海湖不是湖
金海湖记
金海湖的初冬
贵州有一个金海湖
金海湖之光
骨子里透出的诗意
在毕节
阳光照在金海湖上
树枝上盛开的朵朵鲜花
时光的底片
从金海湖归来
后记:我们一起见证
展开全部

湖光金海 节选

  《湖光金海》:  金海湖新区纪行  海马宫茶园  季节上是初冬,黔西北的乌蒙山垭却正像北方的深秋。在霏霏细雨中,我们乘坐的中巴驱离市区,先是向北面的山包攀爬,*后在山间拐来拐去,绕了高高低低好几个青绿的山头,来到一片青翠山包笼围的坳地,等那中巴在缓坡慢下来进入村道,才知道我们已经爬上海拔一千六百米的高度,到达了竹园苗族彝族乡,海马宫。  这里是海马宫万亩茶园。海马宫是汉语译音,彝族人叫“合莫谷”。  先是一些绿树华盖参差巨干凌空,接着便是夹裹山包山脚,显现地畔地条的一簇簇,一丛丛,一排排,一行行,拥挤的小灌木茶林。蜿蜒曲折,回环缭绕,一直延伸到望也望不到的边际……  诗韵吟高处不胜寒,可对我这个北方之北的人来说,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寒冷”,我惊奇得两眼圆睁,恍惚亢奋。可惜不是采茶的时候!  在黔西北乌蒙一带,自古就盛产茶叶,茶叶生产历史两千多年。海马宫年均气温十三度左右,尤其适宜茶叶生长。  据说大山中仍有许多树龄逾千年之上的野生古老茶树留存,福泽着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也就是说这里是中华茶树原产地之一。  我们采风团四五人甚至更多人围坐在一起品味“贡茶”。  支部书记、村主任和乡民亲手给我们这些来宾沏茶,倒茶。世代生活在乌蒙大山垭这方诗香画意乡野中的苗、彝人家,还沿袭着古老而淳朴的待客礼仪。  茶自然是出自母土、亲手种植的香茶,他们拿出土头土脑的陶器土罐,小小心心取出一撮清香的海马宫新茶,冲上开水,数分钟后我们就慢慢享用了。**泡茶还是淡淡的鹅黄色;到了第二泡,就开始有了褐红的色泽,并有了一点点微苦的味道,这才是上佳的颜色。第三泡的时候,颜色就更加沉郁浑厚了,那味道也由淡淡的微苦变成了淡淡的甘洌。每桌都有他们村人相伴招呼。与我同桌的村主任非常趣味,他性格爽朗随和,一副憨厚的脸谱,一身民族服饰,他去过外面不少地方,见过世面,哈哈笑着尽情地给我们叙说着他们从前民族传统敬酒敬茶,渲染那种喜悦的风俗风采:腰一弯,像舀水一样,然后双手高擎杯子敬献你面前,让我们忍俊不禁。  他咧着大嘴说:喝本土自产的海马宫茶,舒服,感觉浑身自在。其他茶少了这种气息,我理解他的这种感情,是因为熟悉了它的气息,我懂他的这份故乡的情意。  深秋初冬的雨淅淅沥沥地飘在(遮阳、挡雨的)大雨伞上,海马宫茶热气袅袅地飘散出一缕缕诱人的清香。我们围拢圆桌品就着一杯杯香茶,五六张桌子茶香悠悠,一呼一吸间,阵阵清香使你会感觉心境清雅起来,眼前不远目之所及的山野也开阔起来,明朗起来。  《中国茶经》记载海马宫茶“一饮生津破闷,再饮情思朗爽,三饮得道通灵,使君融入和、静、清、圆之境地”。  相传奢香夫人以海马宫茶上贡明太祖朱元璋,朱品饮甚喜,大加赞赏。夫人建就黔中大道,不但是茶马古道,也为西南开辟了一条经济文化发展之道。又有清朝简贵朝官员,为海马宫带来“竹叶青”制作工艺,加工成“竹叶青”茶送官府品尝,深得赞赏,作为大定府的贡品,岁岁上贡。  黔西北人本来祖祖辈辈就对喝茶情有独钟,乌蒙茶叶历来就有“山崖水傍,不种自生”的野性,自由不羁的茶,自然也就有了一种原汁原味的野味,就像乌蒙山野那些土生土长的乡村女子,淳朴而又甜润。所以,这种茶固然会成为当时宫廷和上层人士的首选佳茗。  奢香夫人,我并不很清楚其人,好像断断续续看过一个电视剧。后在百度搜索,才知自己孤陋寡闻!奢香是古蔺彝族部落的女儿,才能出众,自古川东南黔西北一体。后嫁给贵州宣慰使、彝族首领陇赞霭翠,常辅佐丈夫处理政事,丈夫病逝后,她摄理宣慰使一职,在此执掌黔地,兴汉学,纳汉儒,励耕织,筑路,设驿站,通九驿,安边陲,为沟通中央王朝和西南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发展西南经济文化,做出卓越的贡献。她是元末明初黔西北了不起的女政治家。病逝后,朱元璋特遣专使吊祭,赐予朝衣锦帛;按正三品规格礼葬,并敕建陵园、祠堂……  可以说,开拓黔西北茶马古道,宫廷贡茶“海马宫茶”,自然也有她的功绩。而民间的极品名茗——“海马宫茶”的源头,遥远地让我们看到元末明初时中国茶文化的一缕亮光。  先茶,后酒。好客的彝、苗人家在上茶时,也会为你倒上一碗烧酒,端上来他们的农家饭。茶与酒同时招待,更见那一份厚朴的盛情。  我知道,改革开放,海阔天空自由了,再不像那时,给农民每月制定二十七八个必须完成的工日,加上各省、全国的统一粮票制,农民很难(全民都很难)轻易地流动他乡异地,而是死死地捆绑在那个旧篱笆中!长年困守那种僵硬的合作化大集体。想起我的故乡,好多农人都纷纷离开了祖先世世代代收获的故土,都进城打工闯荡了。有闯荡好的,也有命途多舛混得极其惨况的,好多偏远乡村已是空洞、索然寡味一片萧瑟……问及此事,村主任说,这一带大山也有一些人出去了,但大部分还在,有些出去以后又回来了。这使我坦然,想起黔贵大地,精准扶贫,不断引导农民开发产业,通过各种渠径吸引农人回乡,先行一步,培养技能型、知识型职业农民,在全国也是做得好的。更深感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对农民在专业技术培训上扎扎实实进行的工作。也赞叹在这远天远地故乡山水的逃匿者与穿越者中,像海马宫村支书、村主任这些众多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的守望者,他们在自己故乡的生活气象中长大、结婚生子、吵闹、仇恨、欢乐,在自己的土地上,与茶相伴,水乳交融,终了一生。  一九九一年有关部门在海马宫茶场新建茶园三千四百多亩,当地政府异常重视这一致富产业的开发,海马宫茶叶有限公司的“海马宫”茶被列为“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名优农特产品,并进入中国名茶排行榜。  乌蒙海马宫茶,在沉寂了很长一段岁月之后,在这个中国伟大复兴的时代又青春再现,又重新带着它特有的皇室至尊,寄托黔西北儿女的愫愿,再次散发出跨越时空的千年幽香。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