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还乡的路标-中西艺术现象学经典文本解读

还乡的路标-中西艺术现象学经典文本解读

作者:郭文成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3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61.6(7.0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还乡的路标-中西艺术现象学经典文本解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03231
  • 条形码:9787520303231 ; 978-7-5203-0323-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还乡的路标-中西艺术现象学经典文本解读 本书特色

郭文成著的《还乡的路标--中西艺术现象学经典文本解读》聚焦于艺术现象学的经典文本解读,以海德格尔的思想为主要焦点,研究方法是细致的文本解读与无原则的批判。
全书共分十三部分,内容包括:《关于人道主义的追问》解读、《诗·语言·思》解读、《艺术作品的本源》解读、《技术的追问》解读、《周易》解读、《人间词话》解读、中国当代艺术读书札记、艺术人类学研究札记等。

还乡的路标-中西艺术现象学经典文本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以海德格尔艺术现象学思想为主要脉络,关注《周易》、《庄子》以及尼采、王国维、李泽厚、彭富春等人的艺术现象学思想,聚焦于他们的艺术现象学经典文本解读,试图站在中西思想的边界上来回应当下的欲望主义、技术主义以及虚无主义等诸多精神困境及其现实问题。总体而言,本书对艺术现象研究专家而言会起到的启迪作用,而对广大的艺术现象学爱好者而言必将激起不一样的激情。

还乡的路标-中西艺术现象学经典文本解读 目录

《关于人道主义的追问》解读
人道主义的界限
《诗·语言·思》解读
诗意的思想
居住的思想
“思想”的经验
诗意的居住——海德格尔生态美学核心主题论纲
《艺术作品的本源》解读
艺术与世界的真理
艺术与历史的奠基
创造的沉思
《技术的追问》解读
技术现象学
死亡现象学
《周易》解读
周易精神的当代意义
《庄子》解读
庄子与尼采的艺术化生存思想之异同
《人间词话》解读
王国维境界说的哲学内涵新论
《美学三书》解读
李泽厚的积淀论
《哲学与美学问题》解读
《文学:诗意语言》的意义
当代美学的新道路——评彭富春的《哲学美学导论》
中国当代艺术读书札记
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
中国当代艺术的边界
中国当代艺术之谱系研究论纲
艺术人类学研究札记
梅山民俗艺术学研究的基本理路
论当代中国编辑人文精神机制的构建
网络文学研究札记
新媒介革命与当代文艺学研究的新道路——评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研究
译文
艺术美和艺术生产
参考文献
艺术现象学经典文本的当代意义(后记)
展开全部

还乡的路标-中西艺术现象学经典文本解读 作者简介

郭文成,男,汉族,湖北武汉人,副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哲学博士;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科技哲学博士后(一站),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后(二站)。现为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摄影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学、艺术学理论与摄影文化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其中教育部课题1项在《武汉大学学报》、《湖北社会科学》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一本有品位的好书

    书籍装帧极好,内容充实,观点独到。我十分关心虚无主义的问题。作者说:“我们应该防止审美文化成为技术主义、物质主义、虚无主义的俘虏。”可惜作者没有深入展开对虚无主义的论述。据前文可以把“技术主义”理解为我们被技术所捆绑,人成为技术化的人,时代成为技术化的时代,整个世界陷入到一种“无根”的状态。“物质主义”很好理解成沉迷于追求物质的需求,上升为欲望的一种狂欢。而“虚无主义”在此我把它理解成是病态的、灰暗的想法,也如尼采、海德格尔等一些思想家有所提到过的“上帝死了”、“世界并不是不存在,而是这个世界的存在并没有意义”这一类的想法。正是因为审美文化本身被放大的危险,所以我们这个时代才出现的“三俗”、“娱乐至死”等这些现象。

    2019/5/22 22:15:55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