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与艺术关系研究

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与艺术关系研究

搜集各个学术领域内有杰出贡献的、与艺术有关联的一流学人,探讨他们的学术、生活与艺术有着怎样的关联。

作者:史爱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55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29.6(3.8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与艺术关系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78493
  • 条形码:9787010178493 ; 978-7-01-017849-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与艺术关系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旨在从宏观角度上探讨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与艺术的关系。通过涉猎各个学术领域内有杰出贡献的、与艺术有关联的一流学人,搜集他们的艺术活动,分析他们拥有怎样的艺术生活、艺术趣味和艺术审美追求,探讨他们在哪些方面、以何种方式、对艺术的发展做了怎样的贡献,并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阐释。基于此目的,本书从学人的艺术世界、学人的艺术理解、学人与中国艺术精神三个部分多角度呈现了学人的艺术人生,表明艺术乃学人生命之需,艺术使学人的生活斑斓、感情释放、生命流畅、学理灵动;勾勒了学人对艺术的守护与发展、扶植与提携、传承与推广、引领与开辟的全景式构图,揭示学人使艺术由技入道、高雅深致、境界幽远、艺理精纯。同时指出,作为一个独特的创作群、欣赏群、传播群、鉴赏群、研究群体,学人参与艺事既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因子又有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点也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融通之德和整全之精神。

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与艺术关系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学人的艺术世界、学人的艺术理解、学人与中国艺术精神三个部分多角度呈现了学人的艺术人生, 表明艺术乃学人生命之需, 艺术使学人的生活斑斓、感情释放、生命流畅、学理灵动 ; 勾勒了学人对艺术的守护与发展、扶植与提携、传承与推广、引领与开辟的全景式构图, 揭示学人使艺术由技入道、高雅深致、境界幽远、艺理精纯。

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与艺术关系研究 目录


绪论

上篇 学人的艺术世界
**章 雅人深致——学人的艺术生活
**节 机缘种种——学人艺术生活的缘起
第二节 灵动洒脱——学人艺术生活的多姿
第三节 学艺互发——学人艺术生活的特点
第四节 悠游之美——学人艺术生活的美质
第二章 慧眼玄心——学人艺事
**节 提携与扶植
第二节 守护和开新
第三节 充实与提升
第四节 文化成因——学人艺事解读
第三章 天心月圆——学人艺术的生命意蕴
**节 艺术意蕴与学人艺术的生命意蕴
第二节 学人艺术生命意蕴的三层境界
上篇小结

中篇 学人的艺术理解
**章 中西会通——学人融合中西艺术思想提出自己的见解
**节 情之论
第二节 境界说
第二章 返求本心——学人从自身哲学体系出发谈艺术
**节 真际与本然
第二节 心的和乐
第三章 无用之用——学人艺术功能论
**节 成人与救国
第二节 艺术与人生
第四章 探本求源——学人的艺术起源说
**节 实用说
第二节 进化论
中篇小结

下篇 学人与中国艺术精神
**章 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
**节 中国艺术精神
第二节 中国艺术精神的哲学根源及表现形态
第二章 美善与仁德——学人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承继
**节 孔儒之仁心与仁善之音
第二节 乐和同与美善合一
第三章 感通之德——学人对中国艺术精神新解
**节 体验与交融:感通之内涵
第二节 内在仁心:感通之根本
第三节 理一分殊:感通之外因
第四节 游之新解:感通之表现
第四章 生生之机——学人对中国艺术生命精神的开启
**节 生命本体与艺术之源
第二节 有生宇宙观与艺术精神
第三节 生生之哲学与艺术基础
第四节 生命超拔的艺术主体
第五节 生香活意的艺术传达
第五章 自由之性——学人对中国艺术自由精神的阐释
**节 政治自由与哲学自由
第二节 文化体认与自由之梦
第三节 老庄之道与自由之本
第四节 山水灵韵与自由之象
第五节 人格修养与自由之路
下篇小结

结语:中国学人与艺术关系的文化解读
参考文献
后记
又记
展开全部

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与艺术关系研究 节选

《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与艺术关系研究》:
  艺术进入学人的生活,拥有艺术生活的学人便拥有了一个灵动的世界,拥有了一个多彩的人生。艺术在学人的生活之中,宛如绿叶中的一点点红,又宛如石砾中的一枚枚水晶,还宛如字里行间跳跃出来的五线音符,处处闪烁,处处灵动,活跃在学人的生命之中,装点着学人的人生。学人的艺术生活是其学术生活之外的别样天地,又是学术生活的重要组成。就像看到在白色底调的画布上涂抹的五彩,了解学人的艺术生活让我们有着别样的感动。翻阅厚厚的资料,打开尘封的记忆,学人学术严谨之外的另一份洒脱、另一份韵致、另一份情调展现于我们面前,下文列举几份材料说明之。
  材料一:万木草堂礼乐舞雩。为了寓教于乐,习礼尊孔,康有为谱写了《文成舞辞》,编制了文成舞,并且在其主持的万木草堂,特设了一个礼乐器库,藏有各种仪器和乐器,如钟、琴、鼓、磬、铎、干、戚、羽、旄等。每当孔子诞辰或喜庆之日,则乐曲高奏,锣鼓齐鸣,古舞蹁跹,动人心弦,梁启超等众学子无不陶醉于这种心旷神怡的“仙境”之中。康有为又常常率弟子演习乡饮酒礼和投壶等古礼,乃至于结队出游,领略自然风光,康氏头戴红风帽,身穿皮马褂,美髯飘拂,遨游过市,大有孔子浴沂舞雩之风,儒家的礼乐教化尽在其中。
  材料二:清华园中同乐会。清华园内每周六有一场同乐会,师生全参加,此时或有人讲故事,或有人说笑话、背书、唱戏、唱歌等。毕业于清华国学门的姜亮夫曾回忆到任公先生(梁启超)和静安先生(王国维)上课时很严肃,但到同乐会这天,他们的即兴表演能力也令人吃惊。他说:“有一次同乐会,大家要任公先生表演,任公先生说他背一段《桃花扇》,结果全段都背出。……静安先生当即也背诵《两京赋》,……赵元任先生的表演更是绝妙无比。记得有一次他把我们每人的茶杯收去十多只,然后敲打调音,七音调正后,用茶杯奏出一首乐曲,真是四座皆惊。”①可见,学人在为学之余还是颇具雅兴的。
  材料三:文美会雅集。李叔同留学日本归国之后,参加了《太平洋报》广告部的工作,为了完成他要把艺术的情绪普及到社会上去的宏愿,与叶楚怆、柳亚庐、朱少屏、曾孝谷诸人发起以研究文学美术为目的的文美会。规定每月雅集一次。虽然由于事务繁忙文美会只借陈师曾、范彦殊来上海之机举行了一次,但就材料看,此次集会气氛热烈,效果甚佳。会议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展览,作品分交换品、出售品、参考品三类;二是当场书画交换,由抽签来定夺个人所得艺术佳作;三是传观《文美》杂志,这是由大家亲手书写、画成的原作装订而成的杂志,内容丰富,有文(5篇)、诗词(若干首)、国画(16幅)、金石(5种)、滑稽告白(若干则),以及作为附录的《艺文记事》殿后,用杂志体裁,装订成册。其中有李叔同的《李庐印谱序》、油画《盼》、陈师曾为《太平洋广告集》设计的图案、严诗庵的一幅《文美纪念碑》,这本手抄、手画的《文美》杂志“别开生面,独具匠心”,集中了会员诗画作品的精华,极具保存价值。本来这本杂志要“集资印出”,但是非常遗憾,并没有得以印行。而且时过境迁,原物也可能不复存在了。此类活动的确能反映学人艺术生活一隅,令人心向往之。
  材料四:康桥的新春聚会。20世纪一代学人在青年时代,大都有求学海外的经历。徐志摩笔下的康桥正是众学子荟萃之地。学子们在紧张学习之余经常有聚会娱乐等活动,新春佳节更是如此。杨联隍在给胡适的一封信中谈到了学人们圣诞新年的一次康桥聚会,他说:“今年学人之多,几乎可比您在此地过生日那年。在康桥的赵元任、李方桂、洪煨莲、任叔永(洪不久到夏威夷,任就要回国)、陈衡哲几位先生,费城来的有冯友兰先生,新海汶来的有罗常培、梁思成、丁声树三位先生。……李、罗两位一吹一唱,昆曲之声不绝于耳,我没有胡琴,只可干唱皮黄(昆曲一段也不会),大家闹得不亦乐乎。新年赵府照例openhouse(招待客人),吃客由除夕下午三时到元旦下午三时。这一次到半夜就把菜吃得差不多了,连赵太太都没算住,大家胃口之好可知。”①康桥聚会正是学人兴之所致。
  ……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