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亨利.浦塞尔复调音乐研究

亨利.浦塞尔复调音乐研究

作者:谢泽慧著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245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31.5(7.0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亨利.浦塞尔复调音乐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9020354
  • 条形码:9787519020354 ; 978-7-5190-2035-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亨利.浦塞尔复调音乐研究 本书特色

亨利• 浦塞尔(Henry Purcell 1659~1695)是英国17世纪*杰出的作曲家。他创作了大量的复调音乐作品,几乎涉及了当时所有的复调音乐体裁,为复调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就此,本文从复调技法、复调曲式结构、复调音乐与表现内容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浦塞尔不同体裁的这类作品进行具体研究。 全文共分为6章:*章,主要介绍浦塞尔的生平及其创作历程,并从总体上加以概括。第二、三、四、五章分别对浦塞尔独立体裁的复调音乐、由复调音乐构成的声乐套曲、声乐套曲中的复调音乐、戏剧音乐中的复调音乐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分析。第六章对浦塞尔复调音乐特征、浦塞尔复调音乐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及研究浦塞尔复调音乐对当今的现实意义等进行了概括总结。 笔者试图通过对浦塞尔复调音乐的具体分析以达到宏观认识与评价。以期填补和充实国内外在浦塞尔复调音乐研究领域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西方17世纪复调音乐发展脉络与轨迹,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复调音乐发展史、复调音乐创作等学科的科研与教学内容。

亨利.浦塞尔复调音乐研究 内容简介

亨利• 浦塞尔(Henry Purcell, 1659—1695)是英国17世纪*杰出的作曲家,也是优秀的管风琴家和歌唱家。他165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音乐世家, 其父托马斯•浦塞尔为国王御前乐师。10岁时亨利•浦塞尔进入皇家教堂唱诗班。14岁时他因倒嗓而离开唱诗班,被指定为皇家乐器管理员的助手,后又从事调音、抄谱等工作。自1677年起担任“国王专用小提琴队”作曲。1679年担任西敏士教堂的管风琴师。1682年任皇家小教堂的管风琴师。1683年被任命为皇家管风琴制造和乐器保管员。浦塞尔于1695年11月21日因病去世,年仅36岁,被作为有名的音乐科学院士安葬在西敏士教堂的北走廊。
亨利•浦塞尔是一位兼收并蓄的作曲家。他的复调音乐与古英国音乐艺术传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英国音乐从中世纪开始就与法国、意大利音乐有明显的不同,它较少抽象理论的约束,与民间音乐保持着自然的联系” 。浦塞尔恰到好处地继承了这些英国音乐的传统,作为一名民族音乐家,他认识到英国的音乐必须成为欧洲传统的一部分,同时在艺术风格上又应包含英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他在“青年时期就抄录了大量的古英国风格复调大师的作品,并研究当时法国和意大利的优秀作品” 。通过抄谱、研究作品等简单又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掌握了不同国家、不同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与形式,并将它们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浦塞尔以1680年创作的《弦乐幻想曲》15首而成名,这是他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他*杰出的器乐作品,显示出他为自己的艺术服务的决心,而不只是一味地迎合宫廷和社会的趣味。在这些作品中他以独特的方法来处理传统曲式。1683年他出版了为皇家教堂创作的《三重奏鸣曲》。
从1680年起他开始创作长系列的《迎宾颂歌》及各种皇家场合演唱的合唱曲,他的颂歌和赞美诗以一种极为雄浑、有力的室外音乐方式而适合在庄严仪式上采用。在他上百首宗教和世俗的声乐作品中,1685年为国王加冕典礼而作的赞美诗《我的心正在吟诗赋曲》(My Heart Is Inditing Z.30)是其创作的里程碑;颂歌《圣塞西里亚节日颂歌 》(1692年)是一部力作,也是亨德尔英语清唱剧体裁的前身。
戏剧音乐是浦塞尔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为当时伦敦的各个剧院创作戏剧配乐,其中有五部作品,即《亚瑟王》(King Arthur)、《仙后》(Fairy Queen)、《印度女王》(The Indian Queen)、《暴风雨》(The Tempest)、《狄奥克莱西安》(Dioclesian),“被罗格•斯洛称为半歌剧(semi-operas)” ,实际上是话剧配乐,只不过这五部话剧中的音乐比例非常之大,因而被17世纪的英国人称作歌剧——换言之是一种运用道白的歌剧。1689年浦塞尔创作了他的*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歌剧《狄朵与埃涅亚斯》(Dido and Aneeas)。他所写的戏剧音乐,尤其是歌剧与半歌剧,虽然在体裁上、声乐风格上受法国和意大利歌剧的影响,但在音乐语言的具体处理上又显示了鲜明的英国民族民间音乐风格,表现了他的个人创作风格。他在戏剧音乐创作方面的成就,为英国民族歌剧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亨利• 浦塞尔(Henry Purcell, 1659—1695)是英国17世纪*杰出的作曲家,也是优秀的管风琴家和歌唱家。他165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音乐世家, 其父托马斯•浦塞尔为国王御前乐师。10岁时亨利•浦塞尔进入皇家教堂唱诗班。14岁时他因倒嗓而离开唱诗班,被指定为皇家乐器管理员的助手,后又从事调音、抄谱等工作。自1677年起担任“国王专用小提琴队”作曲。1679年担任西敏士教堂的管风琴师。1682年任皇家小教堂的管风琴师。1683年被任命为皇家管风琴制造和乐器保管员。浦塞尔于1695年11月21日因病去世,年仅36岁,被作为有名的音乐科学院士安葬在西敏士教堂的北走廊。 亨利•浦塞尔是一位兼收并蓄的作曲家。他的复调音乐与古英国音乐艺术传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英国音乐从中世纪开始就与法国、意大利音乐有明显的不同,它较少抽象理论的约束,与民间音乐保持着自然的联系” 。浦塞尔恰到好处地继承了这些英国音乐的传统,作为一名民族音乐家,他认识到英国的音乐必须成为欧洲传统的一部分,同时在艺术风格上又应包含英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他在“青年时期就抄录了大量的古英国风格复调大师的作品,并研究当时法国和意大利的优秀作品” 。通过抄谱、研究作品等简单又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掌握了不同国家、不同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与形式,并将它们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浦塞尔以1680年创作的《弦乐幻想曲》15首而成名,这是他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他*杰出的器乐作品,显示出他为自己的艺术服务的决心,而不只是一味地迎合宫廷和社会的趣味。在这些作品中他以独特的方法来处理传统曲式。1683年他出版了为皇家教堂创作的《三重奏鸣曲》。 从1680年起他开始创作长系列的《迎宾颂歌》及各种皇家场合演唱的合唱曲,他的颂歌和赞美诗以一种极为雄浑、有力的室外音乐方式而适合在庄严仪式上采用。在他上百首宗教和世俗的声乐作品中,1685年为国王加冕典礼而作的赞美诗《我的心正在吟诗赋曲》(My Heart Is Inditing Z.30)是其创作的里程碑;颂歌《圣塞西里亚节日颂歌 》(1692年)是一部力作,也是亨德尔英语清唱剧体裁的前身。 戏剧音乐是浦塞尔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为当时伦敦的各个剧院创作戏剧配乐,其中有五部作品,即《亚瑟王》(King Arthur)、《仙后》(Fairy Queen)、《印度女王》(The Indian Queen)、《暴风雨》(The Tempest)、《狄奥克莱西安》(Dioclesian),“被罗格•斯洛称为半歌剧(semi-operas)” ,实际上是话剧配乐,只不过这五部话剧中的音乐比例非常之大,因而被17世纪的英国人称作歌剧——换言之是一种运用道白的歌剧。1689年浦塞尔创作了他的*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歌剧《狄朵与埃涅亚斯》(Dido and Aneeas)。他所写的戏剧音乐,尤其是歌剧与半歌剧,虽然在体裁上、声乐风格上受法国和意大利歌剧的影响,但在音乐语言的具体处理上又显示了鲜明的英国民族民间音乐风格,表现了他的个人创作风格。他在戏剧音乐创作方面的成就,为英国民族歌剧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主要作品有:戏剧音乐49部,其中歌剧1部,半歌剧5部,其他话剧配乐43部,颂歌23部,9首康塔塔,41首世俗二重唱,100多首世俗歌曲、圣歌、二重唱、三重唱和四重唱,大量轮唱歌曲;12首合唱赞美诗,40多首领唱赞美诗,3首礼拜乐;15首弦乐幻想曲,2首圣号经,12首三声部奏鸣曲,10首四声部奏鸣曲;8套为古钢琴或羽管键琴而作的组曲,《音乐侍女》中的各种乐曲,《演习曲选粹》等。 复调思维是浦塞尔音乐发展的重要基础。浦塞尔的复调音乐不仅复调技巧复杂多样,而且复调的体裁、结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他的复调音乐不仅用于合唱领域、器乐领域,而且*为突出的是他将复调音乐用于戏剧音乐中。此外,他使复调与和声得到了完美的均衡统一,水准之高远远超过了他同时代的许多作曲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浦塞尔的复调音乐作品中都有着清晰而富有逻辑的曲式结构,其中赋格曲式和固定低音复调变奏曲式在其复调音乐构成与发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虽然在浦塞尔所处的历史年代还没有出现“赋格”这一曲式名称,但毋庸置疑的是,赋格这一复调音乐*曲式结构形式在他的作品中已基本定型。他的作品中有大量标示出“康佐涅(Canzona)”的音乐即是赋格,此外仍有一些没有被标示“康佐涅”的音乐也具有赋格所特有的结构规律,即主题周期性的循环出现。这种周期出现的主题个性鲜明,与各种不同形式的音乐表现内容、情绪紧密相连,并通过调性转换来变化发展,通常具有呈示性、展开性与再现性的结构特征。 而固定低音复调变奏曲式更是被广泛地运用于浦塞尔不同体裁、不同表演形式、不同音乐情绪和风格的复调作品中,固定低音复调变奏在戏剧音乐中的运用是浦塞尔复调音乐*重要的风格特征之一。 西方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从9世纪末在格里高利圣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有记载的*早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还是12世纪后期至13世纪上半叶以巴黎大教堂为中心兴起的巴黎圣母院乐派的复调音乐;无论是15—16世纪以意大利作曲家帕勒斯特里那(Palestrina,约1525—1594)为代表人物的*个复调音乐发展高峰中的所谓“古代风格” 的复调音乐、17世纪英国浦塞尔的复调音乐,还是18世纪以德国作曲家巴赫和亨德尔为代表的第二个复调音乐高峰之间的复调音乐,都无不与宗教内容息息相关。而浦塞尔正是处在这样一个由宗教为主要表现内容的两个复调音乐发展高峰之间,然而,“高峰”之间并不是“低谷”,浦塞尔在这两个复调高峰之间正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在复调音乐上的创新对第二个复调高峰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他为复调音乐发展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的研究涵盖了浦塞尔一生创作的主要作品,试图从复调技法、复调曲式结构、复调音乐与表现内容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浦塞尔不同体裁的复调音乐作品进行研究,通过微观分析以达到宏观认识,以便对浦塞尔的复调音乐做出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以期充实和填补目前国内在浦塞尔音乐研究方面的一些空白。

亨利.浦塞尔复调音乐研究 目录

一、戏剧音乐 1.歌剧:一部 Z.626 《狄朵与埃涅亚斯》(Dido and Aeneas) 1689年  包括序曲、三幕四场 2.半歌剧:四部 Z.628 《亚瑟王》(King Arthur) 1691年 包括序曲、五幕 Z.629 《仙后》(The Fairy Queen ) 1692年 包括序曲、五幕 3.戏剧配乐:主要由零碎的音乐和歌曲组成 Z.597 《难解的结解开了》(The Gordian Knot Unty’d) 1691年 瞬间音乐 Z.596 《女学者》(The Female Vertuosos) 1693年 1首二重唱 Z.632 《雅典的泰门》(Timon of Athens) 1694年 歌曲、二重唱、瞬间音乐、合唱 二、赞美诗与颂歌 1.七首带弦乐的赞美诗(7 anthems with strings) Z.65 《外邦为什么争闹?》(Why do the heathen so furiously rage together) 1682—1685年 Z.30 《我的心正在吟诗赋曲》(My heart is inditing) 1685年 2.颂歌两部 Z.328 《圣塞西里亚节日颂歌》(Ode for St. Cecilia’s Days)1692年 由序曲、合唱、二重唱、独唱等13首作品组成 Z.323 《你,艺术之子》(Come Ye Sons of Art) 1694年 由序曲、合唱、独唱、二重唱等9首作品组成 三、器乐曲 1.键盘乐作品 《为古钢琴或羽管键而作的组曲集》 (A choice Collection of Lesson for the HARPSICHORD OR SPINNET) 包括组曲1—8套 《管风琴作品:4首仪式始终曲(独奏曲)》 (Works for Organ: Four Voluntaries) 2.管弦乐作品 (1)《三声部弦乐幻想曲》(Fantazia of Three Parts)共3首 1680年 (2)《四声部弦乐幻想曲》(Fantazia of Four Parts) 共9首 1680年 (3)《在一个音符上的弦乐幻想曲》(Fantazia upon One Note) 1680年 (4)《在一个固定低音上的三声部幻想曲》(Fantazia:Three Parts (5)《三声部奏鸣曲》(The Sonatas in Three Parts)(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 ) 共6首 1680年 (6)《10首四声部奏鸣曲》(Ten Sonatas of Four Parts)(两把小提琴、低音提琴与通奏低音) 1680年
展开全部

亨利.浦塞尔复调音乐研究 作者简介

谢泽慧,女,汉族,湖南人,2003年硕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于苏贤教授。 现为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现代音乐理论基础部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本科生、研究生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与教研工作。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省级音乐期刊发表各类音乐作品、论文多篇(首),曾获得国际级、省(部)级音乐创作奖项,并主持和参与多个教改科研课题。主要有: 器乐曲《赋》获美国第十届"长风奖"国际民族器乐作曲大赛优秀奖; 论文《亨利.浦塞尔戏剧音乐中的固定低音复调变奏原则》发表于音乐核心期刊《中国音乐学》;《亨利.浦塞尔戏剧音乐中的固定低音复调变奏原则》发表于音乐核心期刊《黄钟》等。个人主持的教改项目有:2014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整合、协同、创新——原创音乐剧创作与表演一体化教学实践改革与探索》、《复调音乐实践性教学改革与探索》。此外,科研项目《电子音乐制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获2014第七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