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陈晏清哲学文集-哲学教科书改革(上)-第二卷

陈晏清哲学文集-哲学教科书改革(上)-第二卷

作者:陈晏清著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5-01
开本: 32开 页数: 423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59.4(6.6折) 定价  ¥9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陈晏清哲学文集-哲学教科书改革(上)-第二卷 版权信息

陈晏清哲学文集-哲学教科书改革(上)-第二卷 本书特色

  十年“文化大革命”,无休无止、无限上纲且多是捕风捉影、颠倒黑白的“大批判”,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搞乱了理论。粉碎“四人帮”后,人们一时分不清真假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基本理论上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有所争论。这时候,就哲学教育来说,*急需的是编写新的、正本清源的教科书。这无疑也是哲学教科书的改革。本卷收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修订本(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编写的。
  1979年,教育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编写哲学专业教材,由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承蒙老师厚爱,我也被邀请参加《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编写。这给了我一个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1982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决定开设哲学课,聘请我做主讲教师,这个《纲要》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基础上,作为“电大”教材由我独自编写的。
  “电大”也是大学,大学教材的学术水平不能降低。但因课时和远距离教学方式的局限,内容应有所删减,表述应更加通俗。这不是降低了要求,反而是增大了难度。据我多年使用教材的体会,教科书*重要的要求是准确和简洁。“准确”就是给基本概念、原理提供一个标准的解释,语言必须是规范化的专业语言,“简洁”就是简明、干净、清晰。《纲要》的编写是按照这个要求去努力的。
  《纲要》虽然仍是采用传统哲学教科书的框架,但就当时中国的哲学状况来说,在具体内容和叙述方式上也还有加以改革的很大余地。在此之前我对“四人帮”哲学的批判,对“唯意志论”和“斗争哲学”的清理,都有一些研究成果可以且应当吸取和利用。例如批判“斗争哲学”的理论成果,包括关于同一性的作用、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制约特别是具体的同一性对于矛盾斗争形式和界限的制约作用,关于同一性的范畴规定等,都应当写进哲学教科书。为了便于充分地展开地阐述这些内容,我在参加《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编写时曾提出改变以往基本上按《矛盾论》的框架叙述“对立统一规律”的方式,并由我按照这个意见为该书改写了这一章,《纲要》的这一章也还是这样写的。再如,吸取批判“四人帮”唯心论的阶级斗争观的理论成果,划清阶级斗争观上历史唯物论和历史唯心论的界限,就构成了《纲要》第十三章即“阶级、国家、革命”这一章的基本叙述线索。马克思1852年致约·魏德迈的信中说的他对阶级斗争理论的三点新贡献,特别是其中的第1点,即证明了“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讲的就是历史唯物论的阶级斗争观,它要求从社会的生产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去说明阶级的起源、阶级关系的演变、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及阶级的消灭,等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就是阶级斗争观上的历史唯心论,如“四人帮”的上层建筑决定论。这两个例子是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两个*为重要的原理。

陈晏清哲学文集-哲学教科书改革(上)-第二卷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和相关论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陈晏清哲学文集-哲学教科书改革(上)-第二卷 目录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修订本)
绪论
**节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第二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章 世界的物质性
**节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第四节 辩证唯物论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论证
第二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节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第二节 意识是存在的反映
第三节 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发展的科学
第三节 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四章 质量互变规律
**节 质、量、度
第二节 质和量的相互转化
第三节 质量互变的客观普遍性和质变量变的复杂性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
**节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第二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六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节 肯定和否定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七章 唯物辩证法诸范畴
**节 原因和结果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第四节 形式和内容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
第八章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节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同唯心论的对立
第二节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
第三节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同旧唯物论的根本区别
第四节 辩证唯物论对认识主体和客体的规定
第九章 认识和实践
**节 辩证唯物论的实践观
第二节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

相关论文
展开全部

陈晏清哲学文集-哲学教科书改革(上)-第二卷 作者简介

陈晏清(1938-),湖南省新化县人,南开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62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分配至南开大学任教。1985年晋升教授,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南开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社会哲学研究所所长、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顾问,中国入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顾问,天津市哲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