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从地方性知识到生态文明--青藏边缘文化 与生态的人类学调查

从地方性知识到生态文明--青藏边缘文化 与生态的人类学调查

作者:范长风著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3.5(7.5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从地方性知识到生态文明--青藏边缘文化 与生态的人类学调查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7706243
  • 条形码:9787517706243 ; 978-7-5177-0624-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从地方性知识到生态文明--青藏边缘文化 与生态的人类学调查 本书特色

青藏高原东北部临潭、卓尼两县人民在严酷的生 态压力面前,沿着冰雹带出现了文化信仰区域,在此 基础上形成了一个跨村落、跨地域和跨民族的文化- 生态组织,并采取一致行动抵御冰雹灾害,保护森林 、草原和土地资源。正是由于文化-生态组织将古典 生态思想与地方生态实践的活用,才发挥了卓越的组 织作用,创造了启迪现实的地方生态文明。
由范长风所*的《从地方性知识到生态文明--青 藏边缘文化与生态的人类学调查》一书便讲述了青藏 高原东北区域的汉藏文化相关内容。

从地方性知识到生态文明--青藏边缘文化 与生态的人类学调查 内容简介

青藏高原东北部临潭、卓尼两县人民在严酷的生态压力面前,沿着冰雹带出现了文化信仰区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跨村落、跨地域和跨民族的文化-生态组织,并采取一致行动抵御冰雹灾害,保护森林、草原和土地资源。正是由于文化-生态组织将古典生态思想与地方生态实践的活用,才发挥了卓越的组织作用,创造了启迪现实的地方生态文明。

从地方性知识到生态文明--青藏边缘文化 与生态的人类学调查 目录

绪论 **章 从青藏腹地到汉藏边缘**节 雪域果洛的藏人与环境第二节 果洛牧民的信仰第三节 雪域高原笔录:生计 小结 第二章 青藏东北边缘的三个族群及其环境**节 自然条件与文化适应 第三章 作为环境与资源管理的文化景观——神山与圣湖**节 藏人的空间和环境认知第二节 作为资源环境管理的神山圣湖景观第三节 《山经》中的神异动物与山神 第四章 乡土中国的社会组织与星团结构**节 人类学关于地方社会及其组织的研究第二节 国家在边陲第三节 龙神庙的分布与青苗会的层级第四节 星团结构中的社会与国家的运行第五节 自足的星团第六节 “星团”之变小结 第五章 族群边界、迎神赛会和军事景观**节 移民社会第二节 青苗会的产生、分布与空间策略第三节 仪式性空间策略与生产的空间管理第四节 环境资源管理与生产领域的空间活动第五节 文化空间的权力与争夺小结 第六章 藏族“插箭”与汉人“扎山”**节 甘南地区藏族插箭仪式第二节 洮州汉人的“扎山”仪式第三节 宴家堡的“秋报愿”第四节 仪式与地方社会的诸多关联小结 第七章 景观面纱下的权力、认同与记忆**节 纳浪藏人的文化空间第二节 文化景观变迁的政治过程:危机、崩坏、记忆和重建第三节 空间分析的关键词:地方认同与权力下沉小结 第八章 与女神共居的乡村领袖**节 延川女神与沟域社会第二节 圣俗之间的亲密与敬畏第三节 乡村领导权问题小结 第九章 草原矿产开发与牧民的环境保护**节 “再造自然”与灾害性反馈第二节 农牧民的环境抗争与矿山老板的民俗策略小结 第十章 青藏牧场毒药、围栏与生物多样性的民族志**节 高原鼠兔的多维度认知第二节 权力与技术的共谋:“害兽”的污名与毒杀运动第三节 措池藏人的环保组织、社区权力和行动小结 结语**节 星团结构与小生境第二节 空间与景观第三节 仪式、生态与权力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从地方性知识到生态文明--青藏边缘文化 与生态的人类学调查 作者简介

范长风,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人类学博士。研究领域涉及生态人类学、藏学文化、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以及摄制人类学纪录片。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科基金西藏项目,以及教育部、上海市等多项课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