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梁晓声经典随笔三书

梁晓声经典随笔三书

作者:梁晓声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4-05-01
开本: 24cm 页数: 874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2.6(7.0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梁晓声经典随笔三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1121384
  • 条形码:9787101121384 ; 978-7-101-1213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梁晓声经典随笔三书 本书特色

  套装收入梁晓声先生经典随笔三书: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国人辩论的表情》、《原来》,为梁晓声1993到2015年二十余年间经典思想随笔百余篇,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平民立场和人文情怀。梁晓声的思想随笔质朴,淡泊,犀利,是值得珍藏的文学经典。

梁晓声经典随笔三书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国人辩论的表情》、《中国人, 你缺了什么》和《原来》三册。

梁晓声经典随笔三书 目录

1.《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自序 从“中华书局”想到的 Ⅰ. 公民的底线 儿子·母亲·公仆·水 贫富论 中国文化需要补课吗 文明的尺度 百年文化的表情 中国档案制度质疑 纸篓该由谁倒 看自行车的女人 关于“事实”的杂感 世无大国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 仅仅谴责是不够的 问官,问法 时间即上帝 巴金的启示 Ⅱ. 人性的质地 中国人文文化的现状 少年初识悔滋味 皇帝文化“化”了什么? 羞于说真话 关于良心之断想 关于“跑官” 站直了,不容易 论敬畏 清名 关于张澜 沉思鲁迅 未死的沙威 老驼的喘息 Ⅲ.被撕裂的中国 我看我们这一代 关于农民的“真理” 低消费,也潇洒 叹北方 ——中国高干子弟备忘录 万千说法 医生的位置 在西线的列车上 那年的北影制片厂 中国中产阶级,注定艰难 副刊的面孔城市化进程化什么? 三平方米的金融海啸 培养一个贵族是容易的 当“交管”撞上“人文” 三份提案 附录: 文化与和谐社会 ——凤凰卫视第220期《世纪大讲堂》演讲稿 2.《原来》 Ⅰ. 一种圆满的滋味 慈母情深 我的小学 **支钢笔 如何面对困境 “过年”的断想 丢失的香柚 初恋 16路公共汽车 婚姻 父亲与茶 父亲的演员生涯 母亲养蜗牛 母亲播种过什么 兄长 当爸的感觉 体恤儿子 心灵的花园 感激 Ⅱ. 暗夜里的微光 从前的事 一个青年和他的青春期 离乡 喷壶 孩子和雁 “巴顿将军”的荣誉 玻璃匠和他的儿子 玉顺嫂的股 老妪 歌者在桥头 羊皮灯罩 乘客与黑车司机 茶村印象 瘦老头 小垃圾女 一个陌生女孩的来信 带桔色袖套的人 Ⅲ. 美丽心灵的院落 我养鱼,我养花 “十姐妹”出走 练摊儿 人生真相 让我迟钝 沉默的墙 一天的声音 我的梦想 读的烙印 解剖我的心灵
3.《国人辩论的表情》 I 不完美的中国 国民心性之我见 国人辩论的表情 崇尚“曲晦”乃社会的变态 民主思想之写真 越民主,越成熟 “极左”思想是什么? 社会黑洞 故人往事 为情怀而纪念 论大学精神 龙!龙!龙! 一位法官的自白 我那小小的邮局 老茶农和他的女儿 该拿他们怎么办? 小村的往世今生 II 一个时代的入口处 人性薄处的记忆 知青与红卫兵 记忆的组合 这个女人不寻常 论网络文学之网 只看到的应看到的 每一只手都是拿得动笔的 大众的情绪 爱憎分明 民间意识形态与和谐社会 忐忑的广场 III 中国将如何开始 世界的丑陋 当今中国青年阶层分析 大官村的“海选” 树欲静而风不止 近虑远忧 我的科学观 武汉的启示 “开发蓝色国土”的历史记录 关于《风云翰墨》的杂感 静好的时代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文化应该是有原则的 为好社会而写作 答众学子问
展开全部

梁晓声经典随笔三书 相关资料

  二十多年来中国和世界的变化让我们改变得太多太多,但梁晓声式的慷慨陈词依然有自己的力量在。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 张颐武 鲁迅、巴金和沈从文等作家继承的都是契诃夫的传统,而梁晓声是个例外,梁晓声继承的是高尔基的传统。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路文彬 他的写作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始终禀持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情怀,始终高扬着人文主义的旗帜,他从不因为所谓纯文学的原因而放弃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批判。他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思想者。 ——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 吴义勤教授 我对晓声的主要印象有:一是文坛上辛勤的跋涉者,二是民族心灵的抚慰者。 ——作家、《文艺报》副社长 蒋巍 晓声的创作很广泛,是一个有责任感的执着追求现实主义的以平民题材、平民情怀来写作的平民作家。*近重点看了他几部写亲情的文章,真是看了会使人掉眼泪,……是有真感情、有平民情怀的。 ——作家 何镇邦 我们对梁晓声的作品一切的评论都是建立在感动上,如果没有感动,今天的赞扬是没有意义的。 ——作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胡平 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永恒的,比如说大地、人民、底层和那种人从困境中的奋争,这些东西是永恒的,在这方面晓声是抓住了的…… ——作家、《中国作家》副总编 雷达 文如其人,其文品与人品是一致的,这点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他的作品和他的人格、实践是一致的。他的心能与普通老百姓贴的更紧,他的忧患意识正是从这里来的。 ——作家、《人民文学》主编 程树榛 晓声创作突破有两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原有的悲壮的色彩中加入了柔情的色彩;另外写作视角上也有变化,从社会公共视角转向了普通民众的个体生命的视角。 ——作家、文艺评论家 吴秉杰 作家分两类:一类服务于社会,一类服务于心灵。而用心灵发展出的智识,又反哺于社会,或从社会发展出的智识,透浸于心灵,则是作家应物的本事。梁晓声有他那一代的作家的显著特点,既勤奋又悲悯,在社会与心灵的总作用下,替我们发声,这是尤为要致以敬谢的,我为其常识与智识所感动。 ——《新周刊》主笔 胡赳赳 生活中的梁晓声或许是个乡愿,低调、充满温情,但在争取公权力上,作为政协委员的梁晓声是个斗士,声色俱厉、直言上书。 ——《南方人物周刊》 如果一个民族完全陷于理想主义的狂热当中,那实在是太天真了,但是如果在一个民族当中,完全找不到理想主义的痕迹,那又实在是太堕落了,所以我想在今天我们这样一个商业社会当中,我们身边还会有像梁晓声先生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应该是我们所有年轻人的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凤凰卫视 世纪大讲堂》 我深为梁晓声的骨气和血性而感染……在为梁晓声不泯灭的良心叫好的同时,也不由使我为之一震:原来中国有血性的好人还没死绝! ——经济学家 巴俊宇

梁晓声经典随笔三书 作者简介

  梁晓声: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祖籍山东荣成,1949年生于哈尔滨,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代表作品有《今夜有暴风雪》《年轮》《浮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国人,你缺了什么》等,创作了小说、散文、杂文等一千六百余万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