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丝路采风随笔

丝路采风随笔

作者:谢吉恒著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2-01
开本: 32开 页数: 322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6.7(7.2折) 定价  ¥51.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丝路采风随笔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2474317
  • 条形码:9787502474317 ; 978-7-5024-7431-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丝路采风随笔 本书特色

谢吉恒著的《丝路采风随笔》是介绍“丝绸之路”文化的索引,能让更多的人关注丝路,走向丝路,走得更久,走得更远。 《丝路采风随笔》的作品,不但具有记实性、文学性和可读性,而且生动再现了丝路上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民族风俗等,是读者了解丝绸之路文化不可多得的文化专辑。

丝路采风随笔 内容简介

  《丝路采风随笔》是一部以纪念《中国冶金报》创刊60周年为主轴,特色旅游为看点、深度游为亮点的散文、报告文学集。甄选了作者近年在报纸、期刊发表的60余篇新作,分为“旅游长见识,行走即读书”“创刊六十载,浓墨抒深情”“展时代风采,听回声嘹亮”三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用饱满深情的笔触,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驰名海内外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水乡古镇、书画艺术馆、工业游等,使读者跟随作者的足迹和心路深游一回,饱览美景,感受正能量,有身临其境之感。  《丝路采风随笔》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文字优美、笔触细腻,集思想性、文学性、故事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融可读性、导游性、互动性于一炉。

丝路采风随笔 目录

旅游长见识 行走即读书
大美青海天空之境
青海湖景色美不胜收
梦幻茶卡盐湖
高原“小江南”——贵德
神奇宁夏塞上江南
时空穿越水洞沟
“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
情醉中华回乡文化园
枸杞之乡问“红宝”
洛阳牡丹花会散记
游习营村札记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
——记包一师六二届部分师生聚会
“太行绿宝石”——黄金寨
精彩纷呈唐山“世园会”
山叶口游记三篇
山叶口五彩石奇观
山叶口添新景
山叶口景象新
唐安酒漫笔
有故事的唐安酒
唐安情怀
中国山楂博物馆掠影
“钢铁村”绽放艺术奇葩
——走进全国首家榜书艺术馆
“慈玉”包尖白菜天下赞
犁园情
登犁市台乐悠悠
韩国纪行拾萃
登山临水不知老
——读谢吉恒两部散文集有感

创刊六十载 浓墨抒深情
马万水精神永放光芒
——走进马万水同志事迹展览馆
为涅槃重生
——唐山地震二十二冶救灾援建纪略
源于缘分与信任的自我超越
忆艾桂林总编二三事
国画家张世才的梦想
深度报道新作首版头条摘选
河北民营钢企的严冬博弈
河北省打响去钢铁产能硬仗
**钢铁大省的自我“消化”——河北延伸产业链、发展耗钢产业纪实
全方位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河北环保专项检查进行时
京津冀协同河北探路
承压开年钢企冷暖几何?
限产之后,揭开唐山钢铁业去产能“面纱”
钢铁去产能的河北“样本”
在“深海”里“捕鱼”的人
——读《中国冶金报》资深记者谢吉恒深度报道之感悟

展时代风采 听回声嘹亮
创新进取再铸辉煌
——津西建企30周年寄语
干音8员工皆卖力 为有源头活水来
——津西实施“两线五制”动态用工管理扫描
创新与梦想齐飞
韩敬远的津西创业轨迹
韩敬远的辉煌从这里起步——记河北省津西铁厂建厂十周年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写在河北津西钢铁达产暨为迎接建厂二十周年之际
韩敬远脚下的津西之路——回顾辉煌历程,迎来建厂三十载好时光
韩敬远心上的社会责任
上篇:“真情”撑起一片“绿荫”——津西钢铁集团捐资助教济困纪实
下篇:“助困基金”暖人心——津西钢铁集团“关爱员工”救助工作纪实
津西人(散文四篇)
我爱津西
钢城恋歌
我的母亲
练就钢铁技能争做“大国工匠”——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转炉炉长吴立保
敬业创新篇
为求生存,河北敬业“二次创业”
“敬业”,一个驰名商标的炼成轨迹
德龙轧辊的“柳暗花明”
内强,“寒冬”自“傲雪”——德龙轧辊逆势攀升的秘诀
德龙轧辊逆势上升的经验
特色营销大师——石国友
长袖善舞“三农”专家——胡志斌
上篇:引智扶贫“**人”
中篇:根扎基层“接地气”
下篇:心系会员“抓服务”
王广新梦想三部曲
让历史留住记忆
山叶口听故事
《王宝财圆钢铁梦》(暂定)序言
画家王泉涌超越自我的艺带人生
侯宪台的书法追求
孟庆江为艺之道
领跑银川钢贸业的追梦者

朋友圈点评的故事
倾情联手促发展
——写在《中国冶金报》创刊60周年之际
我与《中国冶金报》“结缘”
风景这边独好
友有缘情无价
——杨秀和老谢的情缘故事
我与挚友谢吉恒
为深度报道积聚力量
后记
展开全部

丝路采风随笔 节选

  《丝路采风随笔》:  大美青海天空之境青海湖景色美不胜收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在乎的是看风景的心情,带着自己的心与灵魂去旅行。  ——作者题记青海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丝绸之路“青海道”,是唐代丝绸之路*繁荣的干道之一。“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诗句,生动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青海道。西宁是青藏高原东方的门户,是古“丝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世界高海拔高原城市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8月下旬在青海视察时强调,青海*大的价值在生态,*大的责任在生态,*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9月下旬,《中国冶金报》记者同北京媒体组成的采风团一起来到西宁采风,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深入,一睹青海生态游和工业游的大美风光。  西宁市——甘河工业园区甘河工业园区是由青海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重点建设园区之一,位于湟中县,距西宁市35公里,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据园中管理人员提供的资料,工业园秉持绿色发展,依托青海独特丰富的电力和矿产资源,重点发展铝、铜、铅、锌、硅稀有金属及电石、烧碱、化肥等下游产品的深加工,将园区建成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和加工基地。现已有几十家企业入驻园区。  自开园以来,实现两项全国**:一是海纳水泥厂运料的皮带长达21.7公里,运转速度4米/秒,水泥生产粉尘排放量30毫克/立方米,低于国家的50毫克/立方米,每天为公司节约成本8万元。二是拥有全国*领先的余热发电技术。在硅铁行业内,青海物通集团10万吨硅系材料配套建设,利用10万吨余热发电,不向外排一滴水,每年增加1800万元的经济效益,成为铁合金行业**家清洁生产项目,并在联合国注册成功。  青海的生态地位很重要,为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青海省依托新能源、新材料资源、高原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等优势,通过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发展绿色经济。甘河工业园对人园的企业严把环保关,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坚决杜绝入园。  承建青海铜业10万吨阴极铜工程的一位中冶集团工程技术人员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说,青海铜业10万吨阴极铜工程项目,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24亿元,项目用地808亩,建筑面积142970平方米,项目于2015年9月落户于园区并全面启动建设,土建工程全面竣工。据中国西部矿业业主透露,此项目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氧气底吹炉熔炼+底吹吹炼工艺,突破了传统冶炼工艺低空污染的世界性难题,能够更大程度综合回收利用资源,实现低碳冶炼与清洁生产,属于目前铜冶炼行业的*高水平。此项目将于2017年7月建成投产,以先进的技术、良好的效益和卓越的环保水平,成为国家产业技术升级的典范,在填补青海地区铜冶炼空白,提升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有效推进我国有色工业向绿色、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中国冶金报》记者走进甘河工业园,见到青海西矿杭潇钢结构公司,投资8亿元、年产20万吨的新型绿色建筑工业化基地落户该园区,承建钢结构厂房制造安装的二十二冶集团青海分公司7月中旬开工,钢结构厂房建筑面积36120平方米、建筑高度12.15米,抢跑在西北地区新型绿色建筑业制造项目的前沿,正式开启了青海新型绿色建筑产业之门。  金银滩——中国的原子城9月21日,采风团一行从西宁出发驱车行驶100公里,来到青海湖北岸,中国*优美的著名第五大草原——金银滩草原,海拔3150米,面积方圆1100平方公里。我从车窗向外望去,浩瀚的草原美得使人震颤,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百鸟飞翔,浮云般的羊群,棕黑相间的牦牛,徜徉在青草和野花丛中,绝美的自然风光令人称奇。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莲花般的蒙古包散落在白云深处。  我们站在金银滩草原景区标志地举目四望,觉得蓝天白云触手可及。草原的天,蓝得醉人;草原的云,白得可心;草原的山,美得如画;草原的空气也甜得怡心。  金银滩大草原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西部同宝山与青海湖相邻,北、东部高山峻岭环绕,南部与海晏县三角城接壤(是西汉遗址,建于西汉王莽秉政时期)。金银滩分为金滩、银滩,一条小河穿流其间,北岸草滩盛开一种叫露梅的金黄色芳香小花,故称金滩;南岸草滩上是洁白如银的露梅的天下,谓之银滩,人们以金银遍地形容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故得名金银滩。  这里就是风靡海内外的“西部歌王”王洛宾的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采风地和诞生地。1939年秋,王洛宾受马步芳委派,协助电影艺术家郑君里在青海湖畔拍摄纪录片《民族万岁》,此时,王洛宾认识的藏族姑娘卓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在金银滩这个地方创作了这首歌。  《中国冶金报》记者今年提前约定,这次来到美丽草原深处,要参观一座神秘的原子城——中国**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它是中国**颗原子弹诞生的地方,也是中国**颗氢弹研制成功的地方,现已成为国家级4A级景区、青海省重要红色旅游区。  据了解,1958年中国决定研究核武器选择青海湖北岸的金银滩草原为厂址的理由为:这里四面环山,中间平地,宜于建厂;这里人口稀少,地域宽阔,便于疏散;边远闭塞,利于保密。在这里创建了我国**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罗布泊沙漠深处成功爆炸了中国**颗原子弹,两年零八个月后的1967年6月17日清晨,中国**颗氢弹在大漠深处成功炸响。两声巨响至今仍让中国人扬眉吐气。1995年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全面退役。  我走进核武器研制基地展览馆,讲解员介绍说,2001年原子城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又被命名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中国**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子城的主要看点有核武器研制基地展览馆和爆轰试验场。  ……

丝路采风随笔 作者简介

  谢吉恒,山东省莱阳市人。笔名川石,中共党员。现为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冶金报》记者。从事新闻、文学写作40余年,先后在部队、冶金企业、报社任报道员、新闻干事、记者、记者站站长,任中国冶金报社记者30多年,在各级报刊发表新闻作品、文学作品约396万字。近几年来,撰写的有关钢铁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钢铁去产能等方面的深度报道在省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