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朱熹《中庸》学阐释

朱熹《中庸》学阐释

作者:乐爱国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2-01
开本: 32开 页数: 301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1.8(7.2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朱熹《中庸》学阐释 版权信息

朱熹《中庸》学阐释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本书将朱熹的《中庸》学作为选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把“诚”看作是《中庸》全篇的枢纽,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诚”的境界,从而构成了以《大学章句》的格物致知为出发点、以《中庸章句》的“诚”为归宿的学术体系。本书有助于朱子学研究的深化,是当代朱子学研究的一本添砖加瓦之作,具有较大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对中国哲学的学科建设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朱熹《中庸》学阐释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本书将朱熹的《中庸》学作为选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把“诚”看作是《中庸》全篇的枢纽,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诚”的境界,从而构成了以《大学章句》的格物致知为出发点、以《中庸章句》的“诚”为归宿的学术体系。本书有助于朱子学研究的深化,是当代朱子学研究的一本添砖加瓦之作,具有较大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对中国哲学的学科建设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朱熹《中庸》学阐释 目录

导论 **章 《中庸章句》的形成 **节 学术背景 第二节 学思历程 第三节 成就新篇 第二章 子思作《中庸》 **节 《中庸》为子思所作 第二节 《中庸》旨在道学之传 第三节 《中庸》的篇章结构 第三章 何谓“中庸” **节 二程及其门人论“中庸” 第二节 “中”:兼中和之义 第三节 “庸”:平常则恒常 第四节 “极高明而道中庸” 第四章 《中庸》之体要 **节 论“性”“道”“教” 第二节 “戒慎恐惧乎其不睹不闻” 第三节 “君子慎其独” 第四节 “未发”“已发”与“敬” 第五节 “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 第五章 “中庸”与德行 **节 “中庸”与君子小人 第二节 “中庸”与知行 第三节 “中庸”与“知仁勇” 第六章 “道不可离” **节 道之体用 第二节 “道不远人” 第三节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第七章 “诚”之道 **节 “诚”之界定 第二节 “诚”与天道人道 第三节 “诚”与“三达德”“五达道” 第四节 “诚”与“成己”“成物” 第八章 “尊德性而道问学” **节 “尊德性”与“道问学” 第二节 朱陆“鹅湖之会” 第三节 如何“尊德性而道问学” 第九章 “至诚”与“至圣” **节 “诚”为圣人之德 第二节 “至诚”与“尽性” 第三节 “赞天地之化育” 第四节 “与天地参”与“至圣” 第十章 “不显之德” **节 “不显之德”幽深玄远 第二节 “不显之德”的成德之序 第三节 “不显之德”与“反身以谨独” 第十一章 “诚”为《中庸》之枢纽 **节 《中庸》之枢纽 第二节 《中庸》与“诚” 第三节 由“诚”而“中庸” 结语:“诚”是朱熹学术的*高境界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朱熹《中庸》学阐释 作者简介

乐爱国,浙江宁波人,现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宋明理学、朱子学。出版著作《朱熹的自然研究》、《朱子格物致知论研究》、《宋代的儒学与科学》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