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写生的传统与当下意义-中国美术太行论坛文集

写生的传统与当下意义-中国美术太行论坛文集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93.7(7.2折) 定价  ¥2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写生的传统与当下意义-中国美术太行论坛文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3092049
  • 条形码:9787203092049 ; 978-7-203-0920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写生的传统与当下意义-中国美术太行论坛文集 本书特色

该书是一本以“写生的传统与当下意义”为主题的美术论文集。全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继承发扬20世纪美术新传统,促进当代美术的创新发展,讨论和研究了写生问题的历史、理论和现状,写生创作的深厚底蕴和理论前沿,为中国美术的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写生的传统与当下意义-中国美术太行论坛文集 内容简介

  神与物游——中国传统绘画的写生观念与绘画创作刍议;传心与悟道——由山水画看写生的中国方式;方法VS目的——20世纪以来中国画写生之观察;写生与写意精神的背离——论当下中国花鸟画写生的夺造化问题;从自然到艺术的升华——李可染素描、速写论评三题;从写生的发现到个性图式的建立——读释李可染写生作品等。《写生的传统与当下意义:中国美术太行论坛文集》由薛永年、赵银邦主编。《写生的传统与当下意义:中国美术太行论坛文集》关键词:写生画、绘画研究、中国、现代、文集。《写生的传统与当下意义:中国美术太行论坛文集》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经销。《写生的传统与当下意义:中国美术太行论坛文集》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联系调换。

写生的传统与当下意义-中国美术太行论坛文集 目录

序一
序二
写生与新传统
谈师造化
写生与师造化
神与物游——中国传统绘画的写生观念与绘画创作刍议
传心与悟道——由山水画看写生的中国方式
发扬中国式写生的灵动自由
关于写生的几个关键词
宋代花鸟画的写生
论中国画的临摹与写生
精冲与认知的超越是写生与新传统的灵魂
中国美术“写生”百年回顾
20世纪中国画坛写生思潮得失辨析
写生与20世纪中国美术的重构
方法VS目的——20世纪以来中国画写生之观察
写生与写意精神的背离——论当下中国花鸟画写生的夺造化问题
“再写生”与“再批判”——论21世纪写生与新传统的关系
为国难写真——抗战写生面概述
刀笔投枪画意浓——以延安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美术写生活动散记
写意太行铸精神
漫论山水写生中的留白及其他
论山水写生中的情感
写生对现代中国山水碗发展的意义
山水画创作是写生的升华
从自然到艺术的升华——李可染素描、速写论评三题
从写生的发现到个性图式的建立——读释李可染写生作品
黄宾虹“眠起论”意义解读
黎雄才的域外写生行旅
约略点染天真烂如——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花卉图册》解读陈淳的花卉写生
后记
展开全部

写生的传统与当下意义-中国美术太行论坛文集 节选

  《写生的传统与当下意义:中国美术太行论坛文集》:  上述两类绘画所体现的共同点,是画家熟悉所表现的对象即花草、树木、禽兽、虫鱼等,大都具有深刻的认识和感受,能在绘画中予以精确而逼真的描绘。作品不是简单的记录所见,不是自然主义的表现,往往在其中插入细小的情节,以创造情趣,创作者注重画作中诗意的营造,追求画作格调的高雅,或者进行外在形式的精微刻画,甚至不惜有炫技之嫌。从基本的方面来看,正是这些共同点使中国画近距离贴近自然并达到对其精微的表现,从一个角度把艺术同现实的关系空前地贴近了。这也是此时期花鸟画写生的*大成就和其美术史的意义所在。应该说,写生为花鸟画的创作开创了一个广阔而富有生机的发展空间,可是,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前进,竟又出现了转机,怎样的转机呢?是“山穷水复”抑或“柳暗花明”呢?  四  “写生”的概念在北宋花鸟画坛出现不是偶然的。自五代至宋(或可上溯到中晚唐的边鸾、萧悦),一批花鸟画家专注于对现实物象的摹写,即已开始了所谓的写生。逐渐成为绘画中的一种风气或思潮。写生作品的突出特点是形似,是逼肖对象。对于写实作品*高的赞扬莫过于那些传奇性的描述了,例如,史载:公元259年,黄筌、居案父子在八卦殿内绘制了山水花鸟壁画,蜀帝孟昶将出行狩猎,带了鹰犬,“其间一鹰离□奋举,臂者不能制,遂纵之,直入殿搏其所画翎羽。”黄氏父子在壁画上绘制的鸟,被鹰误以为真而飞进殿里捕捉,御鹰者竟制止不住。这是中国早期绘画的一种艺术追求,论者多以西晋陆机“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之说为代表。但是,这种追求形似的绘画观念在漫长的中国绘画长河里只是处于一种次要的或隐性的地位,在某些特定时期也可能影响绘画的创作实践,但在更多情况下,只是用以对过度离形乃至弃形的偏颇加以矫正和抗衡。特别是自从宋元文人画兴起以后,“形似”的理念更是渐次远离绘画的主要追求了。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