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乱世薰风:民国书法风度

乱世薰风:民国书法风度

作者:赵润田著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0-01
开本: 27cm 页数: 311
读者评分:4.7分7条评论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42.1(4.3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乱世薰风:民国书法风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5995475
  • 条形码:9787505995475 ; 978-7-5059-954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乱世薰风:民国书法风度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赵润田,多年从事北京史志和书法绘画艺术研究,著有《古代小说鉴赏辞典》《寻找北京城》《一门一世界》等
民国时期军政要人、社会名流、书画大家、学者文人以及野逸其人在书法方面的才情展示,本书予以着力开掘
以往很多不被注意的文化现象和人物艺术成就,在书中有绝妙的展示
文章立足书法本体而结合人生情趣及性格分析,向读者展示民国时期书法人物斑斓多彩的艺术成就和追求历程
以特色鲜明的散文形式表达,叙述语言平易、通畅而富有可读性,佐以人物书法例证,成为文图并举的读物

迄今为止,图书界对民国书法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中的地位、艺术特征以及辉煌成就的研究和揭示都是不足的,民国书法艺术类书籍甚少。这与民国书法的艺术成就极不相称。
事实上,从清末到民国时期,是中国毛笔时代“*后的晚餐”。毛笔被钢笔、键盘取代之后,中国再也没有书法的全民普及性。历史给中国全民书法*后的岁月是极为灿烂辉煌的,然而很多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这段艺术史始终封存,国人对民国书法往事和成就的认识远远不足。同时,近代文化的断裂,又使得当代书法艺术缺少直接的继承,亟需“补课”。
本书以继绝学的精神,从解析文化现象入手,对民国时期书法人物的活动和成就进行展示、评析,重视社会环境对书法的作用,将人物放在时代坐标系中定位、考量。本书亦将人物的学养、阅历和生活轨迹与其书法艺术的审美内涵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力求实有所据地阐述这些书法家各呈异彩的艺术人生。文章立足书法本体而结合人生情趣及性格分析,向读者展示民国时期书法人物斑斓多彩的艺术成就和追求历程,使读者得以从人生和社会角度认识那一时期整个书法成就和审美趋向的深层原因。同时,本书以特色鲜明的散文形式表达,叙述语言平易、通畅而富有可读性,佐以人物书法例证,成为文图并举的读物。

乱世薰风:民国书法风度 内容简介

本书对民国书法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中的地位、艺术特征以及辉煌成就的研究和揭示都是不足的, 民国书法艺术类书籍甚少。这与民国书法的艺术成就极不相称。事实上, 从清末到民国时期, 是中国毛笔时代“*后的晚餐”。毛笔被钢笔、键盘取代之后, 中国再也没有书法的全民普及性。历

乱世薰风:民国书法风度 目录

序一
序二
甲编
吴昌硕(1844-1927): 一个时代的开始
沈曾植(1850-1922)
谢无量(1883-1964)
徐生翁(1875-1964):走向奇崛的岔路
康有为(1858-1927):搅动碑学一世新
郑孝胥(1860-1938):尴尬的盛名
曾熙(1861-1930)
李瑞清(1867-1920):民初海上两巨擘
华世奎(1863-1942):沉雄方正凛凛然
罗振玉(1866-1940):举烛识殷筮乱世继绝学
孙中山(1866-1925):宽厚自然真君子
潘龄皋(1867-1954):醇儒本色自从容
张丹斧(1868-1937):顽皮怪才不世出
张伯英(1871-1949):如此胜缘宁不当大书特书哉
刘春霖(1872-1942):*后一位状元的恪守
梁启超(1873-1929):雁横南浦月当楼
姚茫父(1876-1930)
陈师曾(1876-1923):领袖京城号“四全”
张海若(1877-1943):倦虎倚石威自在
于右任(1878-1964):一个世纪的草书圣手
陈独秀(1879-1942):其人其字慨当以慷
……
乙编
附:民国书法社团及教育机构
音序目录
后记
展开全部

乱世薰风:民国书法风度 节选
















乱世薰风:民国书法风度 相关资料

不久前,赵润田先生发来一份未刊书稿《乱世熏风:民国书法风度》,希望我抽时间看看,并为这部书写几句以为“序言”。由于这段时间一直瞎忙,直到最近几天方才有机会打开文档拜读。如此精致的专业评论,“序言”我是不敢写了,写几句读后心得向润田兄及诸位读者请教。 润田这部作品,如书名所示,描写民国时期的书法成就。这确实是一个乱世,自清帝退位,特别是自袁世凯帝制自为失败后,中国不幸陷入长时期内部纷争中。北洋系内部群龙无首,没有一个人可以取代突然逝去的袁世凯,这是袁世凯英雄一世最可悲的地方。取代北洋系的为国民党,国民党在经过十几年不懈努力,在国内外力量帮助下打败了北洋系,实际上是推翻了一个政权,重建了一个新国家。只是蒋介石和他的智囊太聪明了,他们只是“夺回”了中华民国的招牌,而不是新建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因而后人将1912-1949年视为一个整体,可能并不太准确。 不过,如果与1949年之后的中国历史进行比较,1912-1949年这一段大致上自成体系,为一独立单元。这个时间段的中国,确实处于一个政治上动荡,经济上萧条,外族入侵,内部纷争,三十八年的民国历史,确实属于润田兄所说的“乱世”。 如果一定要说民国三十八年的历史与后来又什么不同,那么除了政治上的主导力量不一样,经济形态不一样,对外关系不一样,社会结构不一样,可能最重要的还是文化上的完全不同。 民国在大陆三十八年历史,总体而言还是一个充满书香味的转型时代。传统中国的士大夫情结还深深影响着官场、学界、实业界,一个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润田兄这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民国官场、学界、实业界,几乎人人都能写一手好字,更不要说那些靠写字吃饭的专门家。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独门绝技,从世界范围看,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哪一种文化像中国文化这样重视书写艺术。只是遗憾的是,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渐趋职业化,一大批“专业书法家”的涌现,使中国的书法艺术面临着巨大的传承危机。 当然,今天的书法专业化,与现代书写工具的改变,特别是最近几十年电脑普及密切相关,像我们这些几十年如一日的所谓“文字工作者”,其实自从“换笔”,也是几十年如一日不再提笔,甚至已经到了提笔忘字,不要说书法,就连过去人际交往最简单的书信,现在也只靠“伊妹儿”,靠微信,书写与知识人的关联已经渐行渐远。 究竟应该怎样看待书写工具的转换?我认为,任何艺术均有其时代性,中国的书法艺术,极有可能像中国文明史上的许多文明样式一样,渐渐成为博物馆文化,渐渐失去其实用的一面,失去其群众性,渐渐成为小众,成为一部分人修习的对象。自有史以来,中国人丢弃或者说被取代的书写工具已经很多,尽管现在篆刻依然是一门艺术,但人们不可能继续以篆刻作为书写的主要样式,更不会将长篇大论刻写在竹简上。 中国文明的基本精神是与时俱进,任何有助于文明传播与发展的样式,都会很快普及,这对中国文明许多重要的部类看起来很残忍,但对中国文明自身的发展来说,又是一件非常值得深入分析的事情。与时俱进,当然有功利主义的考量,但是不与时俱进,比如在毛笔时代依然固守刀刻书写方式,在硬笔时代依然坚持毛笔书写的,固然值得敬仰,值得尊重,但毕竟不是中国文明的主体,书写工具的变化,是个人或少数人无法改变更不要说阻止了。 书法艺术,可能无意中在我们这一代人中终结。果如此,民国时期竟不期然成为书法艺术的最后辉煌。正如润田兄在这部书中所分析的那样,民国时期的书法艺术“为中国毛笔最后一次异彩纷呈的时代打造了充分展示个性风采的硕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活跃着多层次、多风格的书法群体,涌现出对今天仍有强劲影响的诸多书法大家,他们有的恪守传统,有的开辟新路,但都值得后人久久凝望。中国毛笔时代的最后一曲,金声玉振,八音克谐,群星灿烂,蔚为壮观。”润田兄的这部书,对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书法成就进行了细致梳理、分析。 读这部书,作为外行,我的感受是,作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法艺术分析。作者透过书法家的经历、为学、志趣,增加了许多一般艺术欣赏出版物所见不到的描述,这在“甲编”许多篇章中表现的非常突出。许多描写,对于我来说,也是增长了见闻,开阔了视野,知道了这些书法艺术家作品背后的人生故事。 当然,这部书的主旨,还是书法艺术的鉴赏。由于作者几十年深究此道,极富心得,因而许多点评见解独特,匠心独运,形象贴切阐释了书法艺术的精髓,让读者有恍然有悟的感觉。 润田兄具有浓烈的忧世情怀,他在点评民国作品时也不忘顺带兼及当下书界。许多评论相当犀利,书界朋友可以不认同,但也不能不承认当今中国的书法,问题多多。书法家究竟应该怎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可能还应充分讨论,寻求共识。增加书写文化底蕴,应是一个不容置疑的方向。 我与润田兄是同代人,几十年的朋友,但我对书法艺术,是外行,近乎一窍不通。我之所以愿意说这几句外行的话,主要是想表达一个外行对书法艺术的敬佩,对润田兄才华的敬佩。不对之处,敬请润田兄及各位同好批评赐教。           马勇,2015年1月29日。

乱世薰风:民国书法风度 作者简介

赵润田,1951年出生于北京。首都师范大学1983年中文系毕业,曾在数家学校、报社、杂志社任职。多年从事北京史志和书法绘画艺术研究。主要著作有《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主评明清小说部分)、《北漂白皮书――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演艺圈》(获第17届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奖)、《寻找北京城》、《一门一世界》,发现绝版历史著作并批注出版《撕裂北京的那一年》(原名《庚子外记》);策划出版艺术图书《陈文耀印谱》、《陈兴杰画集》等。

商品评论(7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