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东北近代经济地理-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九卷

东北近代经济地理-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九卷

作者:姚永超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342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56.2(7.2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东北近代经济地理-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九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7527294
  • 条形码:9787567527294 ; 978-7-5675-272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东北近代经济地理-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九卷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八卷,东北近代经济地理,作者姚永超。论述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变迁的原因、历史过程与结果,各区域工农业和交通邮政金融等方面发生的重大的变迁、全新的中国经济地理格局以及区域差异的形成,并探讨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形成的诸因素。

东北近代经济地理-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九卷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变迁的原因、历史过程与结果,各区域工农业和交通邮政金融等方面发生的重大的变迁、全新的中国经济地理格局以及区域差异的形成,并探讨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形成的诸因素。

东北近代经济地理-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九卷 目录

**章 绪论  **节 东北经济近代化的“空问范式”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二、“港口一腹地”分析框架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东北近代经济地理研究回顾    一、18951931年:地志的编纂    二、19321948年:传统经济地理学成果的涌现    三、19491977年:重点研究生产关系    四、1978年以来:生产分布的再认识  第三节 本书写作主线和基本资料说明    一、本书写作主线    二、基本资料说明第二章 近代经济区形成的自然环境、历史基础与影响因素  **节 近代经济区形成的自然环境    一、东北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特点    二、自然分区二元张力的历史性冲破  第二节 近代经济区形成的历史基础    一、柳条边:清前中期东北的自然、经济和政治分界线    二、南部的农业区    三、东部以渔猎经济为主的地区    四、西部以游牧经济为主的地区  第三节 近代经济区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移民与东北经济开发    二、日俄侵略与东北经济开发    三、清末、民国时期政府对东北的经济开发    四、三元社会经济结构的消融与近代经济区的形成第三章 港埠开放、对外贸易发展与辐射腹地  **节 口岸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一、口岸开放的时空格局    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  第二节 各口岸贸易发展特征分析    一、1907--1931年各el岸在东北对外贸易中的比重    二、1907—1931年各口岸贸易发展特征    三、伪满时期各口岸在东北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第三节 各f1岸辐射腹地    一、营口港腹地的盈缩    二、南满铁路干支线延伸与大连港腹地空间的拓展    三、安东港的腹地空间    四、俄国(苏联)海参崴港对东北北部地区的影响    五、朝鲜北部港口对东北东部地区的影响第四章 交通运输与通信体系近代化的空间进程与格局  **节 南部沿海港口的修筑与海运发展    一、新式港13的修筑及其运营    二、海洋航路的开辟和轮船运输的发展  第二节 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的兴起    一、以港口为指向的铁路交通网络的形成    二、公路的修筑和汽车运输    三、航空交通的兴起  第三节 传统大车与内河帆船运输的延续    一、大车运输的普遍    二、河运的变迁  第四节 邮政与电讯的发展    一、从通商e1岸开始的邮政    二、电讯的兴起和发展第五章 农垦拓展和农业商品化的空间过程与格局  **节 农垦的空间过程    一、由南向北、由内及边的农垦过程    二、土地利用的空间差异  第二节 农业经济的新变化    一、农垦企业的兴起和发展    二、近代农技的引进和推广  第三节 区域专业化的农业空问结构    一、大豆专业区的形成与重心推移    二、粮食作物的区域专业化生产趋向    三、经济作物的区域专业化生产  第四节 林、牧副业的外向化    一、林业的采伐和运销    二、畜牧业的分布和商品化    三、渔业资源的分布和开发第六章 工业化的空间进程与格局  **节 近代工业的勃兴与分布    一、出口加工和进口替代轻工业的勃兴    二、南满、中东铁路工业带的初现  第二节 伪满时期重工业发展和重点工业区的形成    一、满铁、满业主导下的重工业发展    二、重点工业区的形成第七章 商业体系和金融中心的变迁  **节 以商埠城市为中心的商品市场网络的形成    一、沿海、沿江、沿边城市的全面开放与区域中心市场的形成    二、区域中级市场与口岸城市、腹地城乡的经济互动    三、腹地集镇与村落初级市场的发育  第二节 商品流通结构的演进    一、19世纪后半期以营口为中心的商品交易    二、20世纪前期以大连为中心的商品流通    三、伪满时期对商品流通的统制  第三节 金融中心的变迁    一、1931年前以港埠城市为中心的区域金融体系    二、伪满时期统一金融体系的建立与金融统制第八章 城市化的空间进程与格局  **节 商埠城市的密集诞生    一、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型政区“市”的孕育    二、内陆商埠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  第二节 铁路交通枢纽和工矿业城市的兴起    一、铁路附属地与近代城市的兴起及转型    二、其他铁路沿线城市的发展    三、工矿业城市的崛起  第三节 城镇规模的急剧壮大与地域差异    一、大城市的急剧发展    二、中小城镇的迅速增长    三、城镇发展的地域差异  第四节 以港埠城市为核心的城镇结构体系    一、清中期东北城镇的连接结构    二、营口一口开放时期的城镇连接结构    三、南、北港口并存时期的城镇连接结构    四、伪满时期满铁一元化管理下的城镇连接结构第九章 近代东北的经济地理特性及区域发展分异  **节 近代东北的经济地理特性    一、基础设施布局的外向性    二、经济的商品性和输出性  第二节 经济近代化的南、北分异与其成因    一、商业发展差异    二、工业发展差异    三、农业发展差异    四、区域发展落差的历史地理成因  第三节 港埠经济区近代化发展的个案分析    一、“营口-辽西”港埠经济区构建的滞碍    二、“安东-辽东南”港埠经济区发展的困境后记表图总目参考征引文献举要索引
展开全部

东北近代经济地理-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九卷 作者简介

总主编 吴松弟,复旦大学教授,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变迁》,《中国移民史·第三卷:隋唐五代时期》、《第四卷:辽宋金元时期》,《中国人口史》第三卷,《移民与中国》等。姚永超,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教于上海海关学院。研究范围为中国近代历史地理、经济地理,对东北近代历史地理、经济地理尤有造诣。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