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万寿山下-三河农民生计与乡村变迁的人类学考察

万寿山下-三河农民生计与乡村变迁的人类学考察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427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6.2(7.2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万寿山下-三河农民生计与乡村变迁的人类学考察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034302
  • 条形码:9787513034302 ; 978-7-5130-343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万寿山下-三河农民生计与乡村变迁的人类学考察 本书特色

位于重庆市石柱县城东部20公里处的万寿山,是 明末清初著名女将军秦良玉筑寨御敌古战场为主的历 史文化景区。寨的南北各有一酷似男女的石柱耸立, 男女石柱的神话代代流传,使得石柱县县名在不经意 间变得意蕴深长。田阡、张洁编著的《万寿山下(三 河农民生计与乡村变迁的人类学考察)/流域与传统村 落系列/西南人类学文库》是对万寿山下三河乡田野 考察的报告,围绕近几十年来三河农民的生计与乡村 变迁进行人类学考察。

万寿山下-三河农民生计与乡村变迁的人类学考察 内容简介

总结七年来集中于西南地区的流域研究的理论与田野,初步得出了一些关于人类学区域研究,尤其是中国西南山区人类学区域研究的规律与方法。

万寿山下-三河农民生计与乡村变迁的人类学考察 目录

**章 导言
第二章 生存空间:三河乡的自然与社会生态
 **节 山水分割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第二节 紧张与宁静:川主村与万寿寨村的现实
第三章 空间的延伸与资源的变迁
 **节 从域内到域外:延伸生存空间的交通变迁
 第二节 地与路:资源消长之后的生计策略
 第三节 地与林:资源消长之后的升级策略
 第四节 延伸与收缩:生存资源的当下变迁
第四章 流动与固守:区域人口变迁
 **节 高速公路与人口流动
 第二节 退耕还林与人口流动
 第三节 现金需求:受到市场经济影响的农民生活
第五章 婚姻与家庭:变迁中的两性关系与社会基础
 **节 婚姻:择偶方式、择偶条件与婚姻形式的变迁
 第二节 通婚圈:趋于扩大的社交范围
 第三节 结婚:过程性的事件
 第四节 家庭:关于其结构与功能
第六章 社会交往:从血缘走向血缘之外
 **节 家的延续:从分家说起
 第二节 家的扩展:亲属制度及扩大的亲属关系圈
 第三节 血缘之外:社交的新拓展
第七章 传统的生计:种植与养殖
 **节 农耕:三河乡的生计传统
 第二节 生计传统的变迁:退耕还林后的传统种植业
 第三节 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新的生计探索
 第四节 困境: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探讨
 第五节 养殖:主要作为副业的生计途径
第八章 作为工人与商人的农民:农民生计方式的现代变迁
 **节 农民工:作为工人的农民
 第二节 商业与部分作为商人的农民
 第三节 家庭经济:现代生计的传统运作
第九章 从非正式到正式:社会合作和社会组织的变迁
 **节 传统合作:邻里之间的互助文化
 第二节 合作医疗:政府与农民合作的典型案例
 第三节 农民、企业与政府:新型生产合作的探索
 第四节 互助资金协会:新型资金合作方式
第十章 从治理到服务:政府与农民关系的变迁
 **节 社会治理概述
 第二节 现实背景:征地拆迁与退耕还林
 第三节 “村提留”:退耕还林补充的村治资金
 第四节 政府与农民:从管理走向合作
第十一章 老无所依:新生计下的养老困境
 **节 传统的养老方式
 第二节 “空巢老人”:新生计下的老人群体
 第三节 危机应对:当疾病发生的时候
第十二章 农民的孩子:在学校与社区中成长
 **节 学校:现代教育下的孩子们
 第二节 家庭与社区:孩子们又一成长空间
 第三节 其他教育
第十三章 结语
后记

展开全部

万寿山下-三河农民生计与乡村变迁的人类学考察 作者简介

田阡, 人类学博士,教授。1973年出生于湖北荆州。曾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山大学。现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主任、西南大学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信访与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国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入选教育部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兼任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获省部级人文社科奖励二等奖一项。担任《华人应用人类学学刊》执行编辑、《Chinese Sociology Anthropology》编委。在《人民日报·理论版》、《新华文摘》等专业学术刊物以及人民出版社等出版有关于族群与区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域研究等方面的论文和专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