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亲历航空军转民二十年

亲历航空军转民二十年

作者:张德全著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27.4(7.2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亲历航空军转民二十年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506745
  • 条形码:9787516506745 ; 978-7-5165-067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亲历航空军转民二十年 本书特色

  航空工业千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民品?  哪些企业在民品发展中贡献大?  如何评价第二次创业?  为什么军品任务一多民品就乱了阵脚?  为什么军转民过程中干一个丢一个,干一片丢一片?  为什么企业在军转民过程中经济效益起伏很大?  为什么把摩托车、汽车的资产卖掉?  军民结合能达到“以民养军”的目的吗?怎样认识军民结合?  ……  中国航空工业民品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或许能从《亲历航空军转民二十年(1979-1999)》中得到启迪。

亲历航空军转民二十年 内容简介

  《亲历航空军转民二十年(1979-1999)》是一部关于中国航空工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军民结合”方针,发展经济,振兴航空,开展第二次创业的回忆性著作。  作者以亲身经历,全面回忆了中国航空工业军转民20年民品发展过程。用淳朴的语言、翔实的资料,介绍了民品开发、技术改造、合资办厂等有关情况,并就亲自参与、见证一些支柱民品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描述。同时针对20年军转民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谈了个人的体会、认识和看法。这是一部珍贵的中国航空工业民品发展史料,可供人们学习、研究和借鉴,可使人们了解到中国航空工业第二次创业艰苦奋斗的历史。

亲历航空军转民二十年 目录

**章 第二次创业的*早参与者

第二章 从历史看军转民初期的大环境

第三章 民品机构的设置与变化
一、设立三机部民品工作机构
二、由民品处改为民品办公室
三、设立航空工业部民品司
四、设立航空航天工业部民品司
五、设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经济贸易发展局
六、设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汽车工业局

第四章 民品开发和支柱民品的分类
一、民品开发
二、民品分类
三、20年来开发的主要支柱和重点民品

第五章 军民结合前20年的演变过程
一、军转民启动阶段
二、军转民打基础阶段
三、军转民快速发展,支柱民品上规模时期

第六章 从几组数据图表看民品的发展变化
一、民品产值的变化
二、主要支柱民品产量变化

第七章 一条新闻勾起的回忆
一、航空工业为何选择微型汽车
二、沉痛的质量教训
三、汽车发展的进程
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第八章 不可阻挡的摩托车产业兴起
一、摩托车在航空工业的兴起
二、摩托车在航空工业的发展过程

第九章 空调压缩机的成长过程
一、空调压缩机的兴起
二、开展企业定点和争取扩充生产能力的活动
三、压缩机发展过程
四、庆安空调压缩机发展的三个特点
附件:20世纪80年代制冷企业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简况

第十章 4G1发动机立项前后
附件:4G1发动机审批纪实

第十一章 航空工业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过程
一、产业的兴起
二、进入主战场
三、向纵深发展
四、产业发展出现拐点
五、发挥优势,继续前进

第十二章 风力发电的往事
一、风力发电的兴起
二、航空工业风力发电的历史转折
三、部省联合开发中型风机共同闯市场
四、风力发电的徘徊和成长

第十三章 大客车和改装车的演进
一、大客车的发展过程
二、改装车行业的发展

第十四章 我所经历的民品技术改造
一、民品4次军民结合专项和两次“双加工程”技术改造
二、机电产品出口专项技术改造
三、“双加工程”始末
附件:关于一、二期“双加工程”阶段性总结汇报

第十五章 民品两次技术引进热潮和出口创汇
**次技术引进稳定产业布局
……
第十六章 中国航空工业汽车总公司的建立
第十七章 1999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改制前后
第十八章 对军民结合中几个问题的看法
注释
后记
展开全部

亲历航空军转民二十年 节选

  《亲历航空军转民二十年(1979-1999)》:  4.“七五”计划期间整顿航空部所属摩托车企业  1985年,在制订1986-1990年“七五”计划时,民品司副司长吴天晴提出要对航空部所属摩托车企业进行整顿的意见。1985年,航空工业有15个企业生产摩托车和发动机,布局分散、产品趋同、产量不大,其中2/3的企业生产750毫升的边三轮或正三轮,这类产品市场需求平稳,生产能力过剩,竞争激烈,是整顿的重点。而50-125毫升摩托车需求量大,处于卖方市场,成为支持、扶持的重点。  根据企业现状,对摩托车销售业绩、企业领导班子的态度、企业发展规划、企业科技实力综合平衡后,我们将摩托车生产企业划分为三种类型:**类是重点扶持的企业,有洪都、南方、金城等;第二类是支持的企业,有成飞、黎明、石飞;第三类是自行发展的企业,有兰翔等。吴副司长明确提出“突出重点,收缩战线,形成规模,实施一个半战略”,这个想法得到航空部崔光炜副部长的肯定。所谓“一个半战略”就是把洪都、南方作为一套,分别发展整车和发动机,重点产品是125毫升摩托车和发动机。半套是指金城以发动机为主体,形成规模,重点产品是100毫升发动机,也可生产摩托车。发动机主要提供部属企业如黎明等。其他企业根据财力自行发展。  至此,整顿摩托车生产企业的架构已形成。后来国家提出限制摩托车发展,实施定点生产、目录管理、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时,我们都是按“一个半战略”开展有关工作,效果显著。到“七五”计划末期,洪都形成年产6万辆125毫升摩托车的能力,南方形成年产10万台125毫升摩托车发动机能力,金城形成年产5万台100毫升摩托车发动机能力。这三个企业在“七五”计划期间开发生产了8个系列30多个品种的产品,累计生产42万辆(台)摩托车及其发动机,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产值占全国摩托车行业的1/6。1990年3月,南方总经理吴沈铎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金城的CJ70A摩托车在全国行检中荣获*高奖——“优等产品”称号。1993年1月,南方总经理吴沈铎、金城总经理陈立群被评为首届中国军转民十佳企业家,表彰他们在军转民中的突出贡献,这两个企业的支柱民品都是摩托车及发动机。  当然,在整顿摩托车企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够,生产线水平低,效率不高,生产管理相对落后,售后服务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洪都与南方因配套问题造成关系紧张。航空航天部林宗棠部长曾经设想组建“三南摩托车集团公司”,终因企业间利益矛盾未能实现。总之,三个企业还未进入良性发展状态,使得在后来激烈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

亲历航空军转民二十年 作者简介

  张德全,1938年12月生,河北省献县人。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经贸局副局长,自然科学研究员。  1958年参加工作。前20年(1958-1978年)在国营峨嵋机械厂(现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事飞机制造专业工作。1978年6月后的20多年里,一直在航空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机关工作,尤其是1980年军转民后,长期奋斗于非航空民用产品战线,是航空工业第二次创业首批工作人员之一,为发展经济、振兴航空做出了积极贡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