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韩振峰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4-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411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29.1(3.8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58.1(7.6折)定价  ¥7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1101553
  • 条形码:9787101101553 ; 978-7-101-1015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书特色

韩振峰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精)》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作风建设研究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的内容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作风建设历程的有机统一性和内在联系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精)》稿收入了作者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面的部分论文,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四)中国共产党思想作风建设研究。这四个部分的内容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目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个基本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贡献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贡献
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贡献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十个内在规定性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发展
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路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几个基本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协调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辩证统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几个深层次问题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文化强国的精神基石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全过程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高校思想教育的长效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指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四、中国共产党思想作风建设研究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创新历程及其启迪
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毛泽东对“党风”、“学风”、“文风”概念的科学界定
毛泽东的党风建设恩想

展开全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节选

  (一)提出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思路。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提出了推进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新的科学思路。胡锦涛指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共同为崇高理想和伟大目标而奋斗。”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呢?胡锦涛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这既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②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再次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⑧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实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进程。  (二)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通过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人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内容博大精深。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①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这一理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为谁而发展、发展什么、依谁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理论成果。  (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成果。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命题。之后,胡锦涛多次系统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②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