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转型升级的新战略与新对策-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研究

转型升级的新战略与新对策-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研究

作者:王战等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1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38.4(5.5折) 定价  ¥6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转型升级的新战略与新对策-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2008456
  • 条形码:9787552008456 ; 978-7-5520-084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转型升级的新战略与新对策-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研究 本书特色

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更是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一项重大战略定位和部署。《转型升级的新战略与新对策: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围绕这一主题,分五个方面作了研究:从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与目标研究、“十三五”期间重大工程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瓶颈问题及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配套研究、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与软环境研究、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人才新战略和政策创新研究。

转型升级的新战略与新对策-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研究 内容简介

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更是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一项重大战略定位和部署。本书围绕这一主题,分五个方面作了研究:从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与目标研究、“十三五”期间重大工程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瓶颈问题及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配套研究、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与软环境研究、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人才新战略和政策创新研究。

转型升级的新战略与新对策-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研究 目录

前言 / 1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必须突破的深层问题及对策建议(代序) / 1

一、首要是解决创新理念导向问题 / 1

二、现行体制机制的束缚必须突破 / 2

三、尽快弥补上海的企业家短板现况 / 3

四、想方设法克服上海“创新成本陷阱” / 4

五、抓重大工程与项目要打破传统俗套 / 5

六、创新主体“错配劣势”要转化为“互补优势” / 7

七、从科技创新中心角度思考上海城市空间布局 / 8

八、要为创新创业人才来沪留沪创造条件 / 9

总报告1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与对策研究

一、关于内涵与目标 / 4

(一)内涵: 三大影响力 / 4

(二)五大功能中心 / 5

(三)指标体系 / 8

二、重大战略部署 / 13

(一)实施五大战略 / 13

(二)构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 19

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与项目建议 / 23

(一)重大工程与项目遴选原则 / 23

(二)重大工程与项目遴选基准 / 24

(三)重大工程与项目遴选内容 / 25

四、把握现实与目标的差距 / 36

(一)城市功能与创新配套 / 37

(二)研发与企业集聚水平 / 41

(三)产业转化与市场配置 / 42

五、必须突破的瓶颈制约 / 46

(一)思想认识瓶颈 / 47

(二)商务成本高企瓶颈 / 48

(三)主体创新动力不足瓶颈 / 49

(四)创新创业人才紧缺瓶颈 / 50

(五)创业投资不足瓶颈 / 52

(六)政府管理体制机制瓶颈 / 52

六、对“十三五”时期推进工作的若干建议 / 53

(一)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瞄准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 / 53

(二)构建科技创新战略特区,与上海自贸区形成双轮

驱动格局 / 54

(三)积极谋划世界级实验室建设计划,打造重大工程和项目的

有力载体 / 56

(四)大力引进第三代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打造面向全球的

科技创新基地 / 57

(五)释放“四个中心”能量,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发展 / 58

(六)努力降低商务成本,造就创新创业区域竞争优势 / 60

(七)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增强引进聚才竞争力 / 62

(八)加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激发大学和科研院所创新活力 / 63

(九)改进政府推进方式,有效组织社会资源 / 64

专题报告一67

关于内涵与目标研究

一、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界定及其内涵 / 69

(一)创新中心概念提出的经济社会背景 / 69

(二)创新集群的概念界定 / 70

(三) 国内外机构和学者提出的科技创新中心相关概念 / 73

(四)科技创新中心的要素构成 / 75

(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 / 77

二、科技创新中心的评价标准与发展格局 / 78

(一)技术创新中心的评价标准与地区分布 / 78

(二)知识竞争力领先地区的评价标准与地区分布 / 82

(三)全球创新城市的评价标准与地区分布 / 83

(四)“机遇之都”的评价指标与国际排名 / 84

(五)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趋势 / 87

(六)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发展模式 / 88

三、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与方向 / 89

(一)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水平与国际对比的主要特点 / 89

(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方向 / 91

(三)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二十大核心指标 / 95

附件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典型案例及其发展特征 / 99

专题报告二131

关于科技创新重大工程与项目建议研究

一、重大工程与项目的内涵与特征 / 133

(一)重大工程与项目的概念与内涵 / 133

(二)重大工程与项目的一般特征 / 135

二、重大工程与项目的体系与标准 / 136

(一)建设目标: 形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136

(二)建设任务: 创新生态工程和创新实力项目 / 137

(三)建设要求: 科技制高点、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关节点 / 137

(四)建设标准: 达到全球影响力、符合国家战略、促进

上海发展、具有优势条件 / 137

三、重大工程与项目的遴选 / 138

(一)遴选依据 / 138

(二)前期开展的工作 / 138

四、科技创新发展: 聚焦五大领域 / 141

(一)生命健康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 142

(二)信息化发展与信息技术领域 / 144

(三)环境生态与新能源技术领域 / 147

(四)装备产业与高端制造技术领域 / 151

(五)新材料技术领域 / 152

五、重大工程与项目建议 / 153

(一)大数据重大创新工程 / 154

(二)上海微电子创新中心 / 156

(三)医疗器械重大创新工程 / 159

(四)药物创新中心 / 161

(五)脑科技创新中心 / 165

(六)合成生物学上海国家科学中心 / 168

(七)智能制造重大创新工程 / 170

(八)海洋装备重大创新工程 / 174

(九)燃气轮机重大创新项目 / 177

(十)材料基因组创新中心 / 180

(十一)其他 / 182

专题报告三183

关于重大瓶颈、体制机制创新和配套政策研究

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类型与主要特征 / 185

(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类型 / 185

(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特征 / 190

二、上海科技创新面临的重大瓶颈 / 191

(一)上海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 191

(二)上海科技创新重大瓶颈 / 195

三、上海科技管理的机制创新 / 199

(一)架构全新的组织管理体系 / 200

(二)建立市场运作科研要素交易平台和评估中心 / 201

(三)设立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 / 204

(四)改变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模式 / 205

四、科技创新政策配套 / 207

(一)科技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 / 207

(二)尽快启动科技创新数据库建设 / 207

(三)实现交易平台主体多元化和市场化运作 / 208

(四)通过市场化设计实现可持续的金融保障 / 208

(五)制定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计划 / 209

五、国际主要科技创新成功案例 / 211

(一)硅谷: 全球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211

(二)伦敦: 世界创意经济的开拓者 /213

(三)汉诺威: 德国“工业4.0”的风向标 / 215

(四)川崎: 日本绿色产业的领跑者 /217

(五)中关村: 孵化科技创新经济的活力园 / 220

专题报告四225

关于科技创新中心服务体系和软环境建设研究

一、创新服务体系和软环境建设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战略任务 / 228

(一)创新服务体系是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能力的重要支撑 / 228

(二)科技创新软环境是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动力支撑 / 231

二、上海创新服务体系和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2

(一)创新链有效对接方面存在的问题 / 232

(二)创新资源配置服务体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 236

(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足 / 241

(四)软环境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 / 242

三、上海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软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 243

(一)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 243

(二)加强产学研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信息交流,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 / 244

(三)推动科技管理机制创新 / 245

(四)强化风险投资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 245

(五)进一步优化科技创业服务 / 246

(六)发挥科技中介机构作用推动一站式集成服务 / 246

(七)加大创新人才培育力度 / 247

(八)营造良好创新文化氛围 / 248附件国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软环境建设的基本经验 / 250

专题报告五269

关于人才新战略与政策创新研究

一、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与人才战略新定位 / 271

二、构建人才全球战略 / 272

(一)全球一流 / 273

(二)全球引进 / 274

(三)全球配置 / 275

(四)全球接轨 / 276

三、需要破解的瓶颈问题 / 278

(一)思想认识瓶颈 / 278

(二)人才队伍结构性瓶颈 / 279

(三)创新创业生态链瓶颈 / 281

(四)人才政策创新力瓶颈 / 283

(五)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瓶颈 / 285

四、构建更加积极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 286

(一)着力提升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 287

(二)打造高科技先锋企业集群 / 288

(三)促进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全面开放 / 290

(四)大力集聚和壮大创业资本和风险投资家队伍 / 292

(五)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孵化器 / 293

(六)造就多元融合的创新创业文化 / 295

五、构建更加积极的创新创业人才政策 / 296

(一)进一步深化海外高端人才引进政策 / 296

(二)进一步创新高科技创业人才引进政策 / 299

(三)实施更加积极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 / 302

(四)构建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政策体系 / 303

(五)推行积极的理工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 / 306

参考文献 / 308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