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梁启超轶事

梁启超轶事

作者:陈晨 著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1-29
开本: 16开 页数: 313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20.6(4.3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梁启超轶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523983
  • 条形码:9787511523983 ; 978-7-5115-2398-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梁启超轶事 内容简介

  《梁启超轶事(1873-1929)》内容包括:书院应课、会试被黜、还君明珠双泪垂、争欲一见、以先生为颜渊、妻以女弟、任公夫人、扶鸾之戏、闲时爱谈鬼、慷慨发愤、声誉巍然冠其曹、设强学会于京师、报馆生涯自兹始等。

梁启超轶事 目录

梁任公先生传(代序一)
梁启超(代序二)
卷一
 家世
 远大之器
 此公辅器也
 “看我上云梯”
 “写字狗扒田”
 “策马人长安”
 读书贵守约
 才人之笔
 性聪颖
 敏锐冠群伦
 曾经说谎
 人康有为门下
 一生学问之得力在此
 万木草堂“四怪”
卷一
 书院应课
 会试被黜
 还君明珠双泪垂
 争欲一见
 以先生为颜渊
 妻以女弟
 任公夫人
 扶鸾之戏
 闲时爱谈鬼
 慷慨发愤
 声誉巍然冠其曹
 设强学会于京师
 报馆生涯自兹始
 与马相伯、马眉叔兄弟往还
 主长沙时务学堂
 结交谭嗣同
 与夏曾佑、谭嗣同互相影响
 时时发“民权论”
 全湘大哗
 湖南新旧派大哄
 菊花砚佳话
 得意门生蔡锷
 有功圣道
卷二
 欲试行其改革之志
 鼓吹变法
 播种之功
 骏骏将大用
 颇称其善
 主张君主立宪
 我辈有目无珠
 去留之一说
 机会使然
 ……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附录
展开全部

梁启超轶事 节选

播种之功先生讲学,必称师说,发大同之义,民主之治。
  湘中旧绅群起哗攻,王先谦、叶德辉等致函巡抚陈宝箴,谓“康、梁主张民权,无父无君”,可见当时先生言论之激越。后来湘省民气之盛,实由先生播种之功也。
  (伍庄:《梁任公先生行状》)骎骎将大用盖宝箴素同情康、梁,其子三立尝以强国必变法为辞。学政徐仁铸亦维新之士,既获启超,往往讨论国事至深夜始散,密缄其父致靖,以启超才胜大任,乞荐诸朝。致靖时为礼部侍郎,一日德宗召见,问新政人材,致靖以启超对,得旨赏六品衔,任印书局编译事,骎骎将大用。
  (《睇向斋逞臆谈》)颇称其善后因袁世凯告密,致有戊戌之政变。当其与汪康年等主编上海《时务报》时,即鼓吹倡行新政,著《中西新书提要》,纂修《泰西新史揽要》,德宗颇称其善。
  (王森然:《梁启超先生评传》)主张君主立宪至八月政变,先生得脱此难,遁往天津,继赴沪,折至日本,后与康有为共组织保皇党于东京。发行《清议报》,《新民丛报》,《政论》,《国风报》等杂志,主张君主立宪。
  (王森然:《梁启超先生评传》)我辈有目无珠世凯为人机巧多诈,会中人亦识其奸,然初不信其卒不可恃也。变法之始,谭复生自上海北上,晤世凯于小站,言极激烈。难之初作,世凯入京,先生访之于报子街宅中,世凯与徐世昌出见,言颇慷爽,惟云:“诸君能脱上(指光绪)于难,则事无不可为者。”未几外交事起,世凯赴小站,荣禄人京,祸遂以作。当时世凯倾向新党,已为人所侧目,其偾事之因,则终真相不明。林暾谷旭致复生诗讥之云:“我为君歌千里草,本初健者莫轻言。”(林暾谷早识袁世凯之奸,故有斯讥)盖有为而发者。先生云:“吾党思袁世凯可与共事,则可谓有目无珠;然以识人论之,毕竟袁世凯成一代枭雄,则又不可不自豪者也。”(谢国桢:《梁任公先生遗事:少年时代》)去留之一说戊戌政变之事,私家记载特多,即在六十年后之今日,亦有不少记事登诸报章,其情多有出入,未必尽确。氏在当时,亦有《戊戌政变记》之作,而事后语其弟启勋者,另有一段,为其他记载所无。其言曰:“戊戌八月事变起,捕康南海急;初未及我,及四军机。其时康氏已出天津,往沪办官报局(系奉旨前往)。我闻讯,即往日本使馆,图营救之策。
  日使言力所能为,必当尽力。谈次,谭嗣同继至,与我同一意见。商议之后,日使坚留我及嗣同,两人均未有恋。日使言祸变即起,非留使馆不可。嗣同言:‘海外华侨甚多,皆闽粤人,任公将来前往,可资运用。嗣同湖南人,言语不通,往海外毫无用处。
  又嗣同亲父,身为巡抚,嗣同若偷生,益重吾父之过;且嗣同已人军机,虽属小官,义当身殉。以此三者,嗣同决不可留。’日使知嗣同意,遂坚留我。不三日,连捕四军机、御史杨深秀及康弟广仁。我则留日使馆后,杂日本军中,借换防为名,秘出天津,转往日本。在舟中无事,日人以柴四郎署名东海散士所著之《佳人之奇遇》一书(小说)为我遣闷,我遂援笔译之。”外国人记载斯事者,有日人林权助所著《语我七十年》一书中,有叙述当时情形甚详尽,与梁氏所述一切,亦甚吻合(其书出版在昭和十年前后,即民廿三年前后,著者于书成约仅三年,即已去世),惜行箧未有此书,未能多举。据该书所言,林在当时为驻我国公使馆一等书记官,公使为矢野文雄,告假归国,林代使职。其时适伊藤博文来游,临行语林曰:“中国变乱在即,救国志士,如有危难,可相机拯之。”故林虽躬与于拯救之役,实则奉命而行。又据笔者回忆日俄战役之翌年冬天,林任朝鲜公使,归国述职,梁氏一夕赴东京访之,笔者随行任翻译:见其高踞不甚为礼,且戏谓能有勇气偕往见中国公使否?笔者异之,询梁氏何故?梁氏唯叹喟,旋谓当时,一片侠肠,未可湮没,今则气焰偾张,战胜国外交官,自是另有一番气象。缘在当时,林对鲜人极凌厉,鲜人对之,殊极畏惮,殆以恶魔视之,时距吞并朝鲜不远。
  (超观:《记梁任公先生轶事》)P54-59
  ……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