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哪里都是杏坛-一个人文教育践行者的足迹

哪里都是杏坛-一个人文教育践行者的足迹

作者:樊阳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12.0(2.7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23.9(5.3折)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哪里都是杏坛-一个人文教育践行者的足迹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0864279
  • 条形码:9787540864279 ; 978-7-5408-642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哪里都是杏坛-一个人文教育践行者的足迹 本书特色

面对众声喧哗的中学语文教改困局,我们需要高屋建瓴的理论剖析,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躬身践行。自1991年11月在陕西建立 “语文小组”,到如今上海的“樊阳人文公益讲坛”,悠悠二十余载,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人文教育践行者坚定指向远方的足迹。   本书是樊阳老师对自己二十余载人文教育实践的全方位总结。全书分为“人文讲座”、“人文行走”、“人文课堂”、“人文阅读”四个部分。   “人文讲坛”借鉴传统书院教育的优势,在无形当中打破现代课堂流水线式的教学方式给师生交流带来的障碍,构成师生共同体验成长的情感氛围。在此氛围中努力以“人类文明文化视野”,引导学生形成“跨学段多年延续”的人文阅读。本书精选了樊阳人文讲座的一些片段,配以师生各自感受,极具启发意义。   “人文行走”带领学生走出去,在行走中的课堂上形成师生、生生、环境与人,书籍与现场,人与书籍之间的系列对话,在立体多重的对话实践中实现“知行合一”的人文教育。“人文行走”是古人“万卷书万里路”修身理想的当代版。本书节选八个行走实录,从中我们可以一窥樊阳式人文教育的妙道。   “人文课堂”、“人文阅读”为樊阳“夫子自道”,对自己的人文教育实践进行了多角度反思和理论总结。其中我们能读到樊阳老师力图将他的“人文讲座”“人文行走”等与现行教育体制相勾连的苦心和努力,于目前莫衷一是的中学语文课改带来一些启示和希望。   introduction: written by fan yang, days on cultivation of humanities collects teaching cases, speeches and assays of fan’s experiences in cultivation of humanities. fan yang, the founder of fan yang’s public platform in humanities, has been giving his students literary and cultural lectures after class for over 20 years. from the feedbacks of his students, a conclusion can easily be made that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culture can cultivate young minds. in his 20 years’ practice of public platform, he insists that humanities reading definitely makes one’s character complete.

哪里都是杏坛-一个人文教育践行者的足迹 内容简介

中学教师只有用人类文化***的部分滋养成长中的心灵,才不致教出文化侏儒。人文教育应该在共同阅读中促进心灵的成长,形成彼此自主批判性的阅读世界,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推进社会的进步……也只有这样,教育生活才会达到自由的境界!由樊阳所著的《哪里都是杏坛(一个人文教育践行者的足迹)》供教育工作者们阅读学习。

哪里都是杏坛-一个人文教育践行者的足迹 目录

人文讲座
中学语文可持续性课外实践活动的途径探索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讲座实录选(一)史家绝唱——《左传》与《史记》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讲座实录选(二)魏晋风度(片段)
感受魏晋风度——阅读《世说新语》阮籍、嵇康的故事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讲座实录选(三)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讲座实录选(四)落花风雨更伤春——宋婉约词
西方文学与文化讲座实录选(一)但丁《神曲》
西方文学与文化讲座实录选(二)庸碌现实中非现实的梦《堂吉诃德》
西方文学与文化讲座实录选(三)浮士德——现代人的圣经(片段)
西方文学与文化讲座实录选(四)普希金与《上尉的女儿》
“人文讲座”,通向何方——史金霞对话樊阳

人文行走
行走中的课堂——谈谈中学教育中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
人文行走(一)博物馆行走——一本人文教育的大书
人文行走(二)上海鲁迅旧地立体阅读——走进鲁迅的情感世界
人文行走(三)上海文庙——寻找失落的根
人文行走(四)苏州河——一条都市的长河
人文行走(五)外滩——上海梦—中国梦
人文行走(六)北京天坛——寻找曾经的圣殿(片段)
人文行走(七)成都武侯祠——士者的圣地
人文行走(八)西安乐游原——长安怀古,交融传承

人文课堂
语文课程观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浅谈语文教学内容的开发
登一座怎样的山——从《登泰山记》文本解读的历程看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桃花源的失落与永恒——陶渊明《桃花源记》课文研读
挑战——《扁鹊见蔡桓公》中心讨论课案例分析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王子
永恒的月光——我带学生慢慢走近诗人乡愁的世界
文言文与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沟通
——谈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策略
注重“导说”,讲求实效
人生识字忧患始——对语文新课标变化的一点想法
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读者
——从应用现代文学史料学探究现代中学语文教学观一例:《落花生》
共撑起心中的蓝天——教师现代职业意识的必要

人文阅读
读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读书的故事
读书传信的人生问候
引导学生多读一点书
热闹中的落寞——莫言获奖热中看中学生当代文学书籍阅读
语文教师的角色之思——《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读书笔记
让名著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名著进课堂,进生活的阅读教改尝试
应试不应成为我们远离阅读的理由

众人眼中的樊阳人文讲坛
《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影响中国”年度人物——樊阳
《中国教育报》2011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樊阳:师生共享人文之旅
这些上海的人,上海的事(片段)
与“慈善”相比,我更喜欢“公益”(片段)
以人文得自由——中年人的少年情怀(片段)
每个孩子都应与名著约会(片段)
公益人文课堂:不出走的对抗
跟功利主义教育拔河(片段)
漫步时间缝隙
依然可以

后记——只要根还在
展开全部

哪里都是杏坛-一个人文教育践行者的足迹 相关资料

要用名著来滋养年轻的心灵
  日期:2014-08-25 作者:钱钰 来源:文汇报
  “最近一两年来,讲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发稀少,发言的质量整体下滑。讲坛里初三、高二的学生人数很少,最后一次人文行走,初三学生整体缺席。”在日前举行的樊阳人文讲坛首届峰会上,坚持20余年开设公益人文讲座的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高级教师樊阳感叹,面对功利主义盛行的教育现状,理想主义教育的努力是如此艰辛!不过,他始终坚信,中学教师必须拿人类文化最顶尖的部分——文学文化名著来滋养年轻的心灵,才不致于教出文化的侏儒。

  应试压力让初三学生缺席讲坛
  从1991年开始至今,樊阳公益人文讲坛走过了23年历程。每周六,他和学生一起阅读经典,交流思想,不同年龄的学生相互促进。讲座涉及到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45节中国古典文学课,从先秦文化讲到《红楼梦》;25节西方文学课,从古希腊神话讲到托尔斯泰。
  他还带着学生在双休日进行“文化行走”。每月一次,通过参观博物馆、游览山川名胜等形式,实践“知行合一”、“行万里路”的理想。他带领学生到上博雕塑馆看中国文化的变迁;到福州路、外滩看上海近代风云;到山阴路感受鲁迅精神;到天蟾舞台看昆曲,感受古典戏剧的魅力;到文庙讲孔子的一生和科举制度……十几年来,他精心设计40条人文行走线路,行程近千公里。
  不过最近一两年来,讲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主要原因似乎谁都清楚,又都无可奈何——应试的压力有增无减并向低年级压来。”樊阳坦言,目前,讲坛里初三、高二的学生人数很少,不少高一、初二的学生往往只能在讲座前一两个小时匆匆浏览一下阅读篇目。
  “面对功利主义盛行的教育现状,理想主义教育的努力是如此艰辛!正如一篇报道所言,这场和功利主义教育拔河的历程,还很漫长。”樊阳说。媒体自2011年开始关注坚持了20余年的人文讲坛,但樊阳坦言,反观身边的老师,他们依然艰辛地为学生的成绩废寝忘食,能读书者却凤毛麟角。“值得尊敬,但不会模仿。”这是大家对樊阳所坚持的人文讲坛的普遍态度。

  播撒读书的种子总有一些会发芽
  但人文讲坛点燃的理想之光,毕竟照亮了很多学生前行之路。
  第一届学员杨琳,就因为人文讲坛上的但丁《神曲》而结缘意大利文学,成为美国芝加哥大学首个来自中国的意大利语言文学博士。学员陈天天说,人文讲坛培养了她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的勇气,并让她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不那么焦虑。
  在与会专家看来,中国的教育改革,需要更多的实践者。人文讲坛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更是对学生思想的启蒙,也是社会重建的一部分。“樊阳老师是语文界躬行理想的实干家,他的实践证明,丰富有效的经典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能滋养心智、激发好奇心、促进想象力,应付语文考试也只是谈笑间轻松干掉。”作家叶开说。
  这两年,人文讲坛吸引了更多有识之士的参与,学者、导演、企业家、作家、古琴师和媒体人,为讲坛发展搭设平台、推荐书目,不少亲临讲坛开设讲座。李英强的立人乡村图书馆、郭初阳的越读馆、蔡朝阳的甲骨文假日学校,都昭示着民间人文教育的力量。
  樊阳说,“播撒读书的种子,一定不会马上郁郁葱葱,但总有一些会发芽。播撒不易,春风难唤——可如果根还在,看似沉默的泥土下,漫长的等待其实是潜移默化的孕育!”
  本报记者 钱钰

哪里都是杏坛-一个人文教育践行者的足迹 作者简介

  樊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樊阳人文公益讲坛”创立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科研室主任、上海市杨浦区语文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中语会会员、上海教师学研究会会员、华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会员;教育部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中国教育报》2011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影响中国年度人物提名;杨浦区终生学习形象大使、杨浦区2011年度“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