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1931-1945

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1931-1945

作者:孙继强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6-01
开本: 24cm 页数: 356
读者评分:4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2.5(7.0折) 定价  ¥7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1931-1945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721556
  • 条形码:9787511721556 ; 978-7-5117-215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1931-1945 本书特色

《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是我国首部以战时日本报界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它尝试从新闻与传播学的角度来考察日本的侵华战争,从而进一步剖析传媒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战时日本报界经历了几次大的转折,*终沦落为军国主义的宣传工具,为侵略战争摇旗呐喊。可以说,这个过程是日本报界参与战争、宣传战争、推动战争发展的过程,是日本报界对政治屈服、迎合和协力的过程,它对塑造全民精神总动员、构筑战时精神、统一国民思想、推动战时体制的建立发挥了难以取代的作用。本书从传媒与战争的关系角度出发,厘清了战时日本报界的发展脉络,勾勒了日本报界由抗争到妥协、*终沦落为军国主义宣传机器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并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考察了战时日本媒体“转向”的原因。同时,从政府、民众和媒体的互动中考察了战时日本传播网络的构建过程,指出战时报界话语权的构筑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同时进行的。

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1931-1945 内容简介

《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虽然是后期资助项目,但是有一定的可读性和推广价值,**,明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日本的态度现在又不好,这本书是一个冷静反思战争的立场,语言上没有过分的挞伐、没有太多情绪的宣泄,以冷静的事实揭露日本内部的思想伤疤,引人深思之处很多。   第二,媒介和各种社会客体的关系研究目前也较热,比如媒介与女性、媒介与市民社会……这本书是关于媒介与战争。作者非常详尽地摘引、归纳战时的日本舆论,展示了周旋于官方、军界、平民读者之间的新闻报道,在媒介研究的同时也属于话语分析,揭示作为侵略者的一个民族其自身内部的种种情态。比如战前和战时都有不少充满了良知的声音但是*终被埋没,比如因为参加侵华战争而失去儿子的母亲、失去丈夫的寡妇在报纸上发出其他民族看来不可理喻言辞,比如政府对报人、学者的纷争、迫害……这些都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我们作为那场战争中受侵略的国家,在70年后深入认识战时日本舆论和社会的内部,不失为一个有益的观察角度。

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1931-1945 目录

序章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章 战前日本报界发展概况 
 **节 日本近代报业诞生的背景 
  一、外来文化的影响 
  二、社会条件的促进 
  三、政治发展的推动 
 第二节 日本近代报业报道方针的演变 
  一、时政性报道方针的确立 
  二、“小报”的产生与发展 
  三、社会主义者创办的报纸 
 第三节 日本近代报业经营方针的变革 
  一、报道本位主义的确立 
  二、营利主义路线的确立 
  三、报业经营方针的完善 
 第四节 日本报界的生存环境 
  一、“明治维新”时期宽松的办报环境 
  二、“自由民权运动”时期报业的统制政策 
  三、“政党政治”时期的两面政策 
  四、战前报纸的反体制运动 
第二章 战时日本报界的发展(1931-1945) 
 **节 战时传播网络的构建 
  一、言论立法构建战时传播的生存环境 
  二、机构设置催生战时传播的管理主体 
  三、报界参与完善战时传播的结构内涵 
 第二节 战时日本报界的“转向” 
  一、“九一八事变”之前的报界 
  二、“九一八事变”后报界的“转向” 
  三、难能可贵的反战言论——《赤旗》 
  四、报界战时体制的确立 
 第三节 战时体制下的新闻团体 
  一、同盟通信社 
  二、日本新闻联盟 
  三、“满洲国通信社”与“满洲弘报协会” 
第三章 战时日本报界的政策传播 
 **节 报界的“满蒙政策”报道及实践 
  一、“九一八事变”前后报界的“满蒙政策观” 
  二、对“满洲国建国”的报道 
  三、对“满洲移民”的报道 
  四、对国际联盟“满蒙决议”的报道 
 第二节 报界与战时思想统治 
  一、对思想统治事件的报道 
  二、对法西斯恐怖事件的报道 
  三、战时报界言论镇压事件 
 第三节 报界的“大政翼赞体制”报道 
  一、赞“大政翼赞体制”的发端 
  二、助“大政翼赞体制”成长 
  三、挽“大政翼赞体制”败局 
第四章 战时日本报界的战争宣传 
 **节 “九一八事变”时期的战争宣传 
  一、歪曲报道事变原因 
  二、大肆渲染“爆弹三勇士” 
  三、不遗余力的宣传攻势 
 第二节 全面战争时期的宣传活动 
  一、颠倒黑白的“卢沟桥事变”报道 
  二、南京沦陷前后的新闻报道 
  三、支持缔结德意日三国同盟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报道 
  一、战略进攻时期的陶醉式报道 
  二、战略防守时期的欺骗性报道 
  三、战略溃败时期的虚假性报道 
第五章 战时日本报界的后方动员 
 **节 国家总动员体制 
  一、国家总动员计划 
  二、国民精神总动员的展开 
  三、国家总动员的作用 
 第二节 国家总动员的急先锋 
  一、粉饰《国家总动员法》 
  二、大力宣传“精动” 
  三、全力落实“物动” 
 第三节 致力于后方国民动员 
  一、国民征用 
  二、女子挺身队 
  三、学生动员 
 第四节 无所不至的新闻触角 
  一、极端的“奉公”报道 
  二、派遣“笔部队”,塑造战争文学 
  三、力倡结婚报国和生育报国 
第六章 战时日本新闻人物研究 
 **节 战时情报组织的主宰者——绪方竹虎 
  一、报社记者时期 
  二、《朝日新闻》“笔政”时期 
  三、情报局总裁时代 
 第二节 德富苏峰与大日本言论报国会 
  一、德富苏峰的报业实践 
  二、大日本言论报国会 
  三、德富苏峰的“言论报国” 
 第三节 战时报界的反抗者 
  一、菊竹淳 
  二、桐生悠悠 
  三、其他 
终章 
  一、战时日本传播网络的构建 
  二、战时日本报界的作用 
  三、战时日本报界的特征 
  四、日本报界纳入战时体制的原因 
  五、新闻专业主义与政治的冲突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1931-1945 相关资料

本书是我国首部以战时日本报界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它尝试从新闻与传播学的角度来考察日本的侵华战争,从而进一步剖析传媒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传媒在国际关系中的因素显得日益重要。大众传媒不但是认知国际关系的风向标,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因此对传媒的引导和利用也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在此背景下对战时日本报界进行研究,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前院长 李卓

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1931-1945 作者简介

孙继强,200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2008年获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日语系副教授,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日本侵华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日本传媒史、日本侵华史等领域的研究,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日本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很好的历史书

    从日本的战时新闻控制看,哪里都没有完全自由的新闻,即使现在的美国的新闻也是为了美国政府政客们的政治服务的。

    2017/4/19 15:39:59
    读者:mzh***(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