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藏学年鉴:2010

中国藏学年鉴:2010

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8-01
开本: 26cm 页数: 48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5.9(8.2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藏学年鉴:2010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2535312
  • 条形码:9787802535312 ; 978-7-80253-53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藏学年鉴:2010 本书特色

廉湘民主编的《中国藏学年鉴(2010)(精)》全面、准确、及时记录和反映藏学研究发展状况,是藏学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藏学专家学者的要求。藏学界一直企盼编撰出版《中国藏学年鉴》。2010年,乘着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东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知难而上,启动这项有利于藏学学科发展的工程,开始编撰《中国藏学年鉴》。本书分特稿、研究综述、论著索引、后记等部分对2010年中国藏学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整理。

中国藏学年鉴:2010 内容简介

本年鉴设特稿、研究综述、论著索引三个栏目,具体内容包括:为发展中国藏学研究而努力——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次干事(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哲学宗教;梵文研究;政治、法律、军事等。

中国藏学年鉴:2010 目录

特稿
为发展中国藏学研究而努力
——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次干事(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努力推进我区社会科学研究
工作的新发展
20世纪的藏传佛教历史研究综述
20世纪西藏密教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哲学宗教
汉文部分
一 、现实问题的研究
二、学术问题研究
(一)藏传佛教研究
(二)苯教及藏族民间信仰研究
(三)多元文化交流

藏文部分
一、藏传佛教研究
(一)藏传佛教文献的出版
(二)藏传佛教的社会现实意义研究
(三)藏传因明学研究
(四)教派及其教义研究
(五)藏传佛教寺院研究
(六)宗教艺术
二、苯教和民间宗教研究

梵文研究
一、写本校勘研究
(一)新疆出土的梵文写本研究
(二)吉尔吉特出土梵文写本研究
(三)保存在西藏的梵文写本研究
二、经典文献研究
(一)密教研究
(二)哲学典籍研究
(三)佛传研究
(四)律部文献研究
(五)医典研究
三、梵汉对勘研究
四、梵文经典译注

政治、法律、军事
一、政治研究
(一)政治制度研究
(二)涉藏政策研究
(三)反分裂与社会稳定研究
(四)涉藏外事研究
(五)军事研究
……
论著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藏学年鉴:2010 节选

  刘红旭的《社会工作与西藏和谐社会建设》(《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从西藏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角度,剖析了社会工作在建设西藏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认为社会工作有助于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社会问题;调整社会结构、体现公平正义;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增强民族认同。文章认为,现阶段西藏的社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也有相当的改进空间,应当加大社会工作在西藏的宣传,探索一套符合西藏社会工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自觉对接藏传佛教社会福利思想与社会工作价值观。总之,应当在西藏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把具备社会行动能力的社会工作融入社会发展,致力于构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和谐西藏。  潘建生的《维护西藏社会稳定面临的问题及依法治理对策思考》(《西藏发展论坛》第2期)认为,目前,西藏反分裂斗争进入新的尖锐复杂时期,达赖集团日益加剧的分裂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的安全和西藏社会的稳定。要把依法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放在维护西藏稳定工作的首位,健全法制,依法打击,严密防范,主动治理。新世纪新阶段西藏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依靠群众、全面防控,坚持执法为民,统筹兼顾,依法妥善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现阶段宗教问题日益特殊复杂,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国家管理宗教事务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藏传佛教正常秩序,依法抵制达赖集团利用宗教进行的分裂渗透,促进西藏宗教关系和谐及宗教与社会的和谐。  方晓玲的《维护西藏社会稳定中的社会化问题》(《西藏研究》第3期)从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架构出发,论述了社会化因素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化使个体的主观意志服从于规则和价值体系,使社会的规范因素成为一种“道德权威”,社会秩序因而得以建立。文章进一步将社会化与社会稳定之间关系的理论思考运用到对西藏社会稳定问题的研究中,认为西藏社会中的社会化首先指的是形成民族意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西藏社会成员对中华民族整体形成认同的过程,并具体阐述了家庭社会化、学校社会化、宗教社会化、大众传媒社会化等因素各自对西藏社会稳定的影响。(四)涉藏外事研究随着中西方围绕“西藏问题”的交流甚至交锋日渐深入,中国学术界对于“西藏问题”如何影响中国外交大局和国际形象有了持续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与往年不同的是,2010年中国学人对于西方如何看待西藏和“西藏问题”及其背后成因的研究有了较大幅度深化,一定程度上成为2010年涉藏外事研究领域的主流。  李希光的《对话西藏:神话与现实》(法律出版社)汇集了中国与西方学者对国际上关于“西藏神话”的产生和动因、西藏的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保护之间的张力、达赖现象、达赖集团与西方媒体合作进行国际传播等问题的研究心得,对西方人的西藏观和中西方对西藏认识上的差异进行了深入探讨,对西方关于西藏的歪曲报道和达赖集团借助西方媒体的宣传进行了批判,有助于人们了解真实的西藏和中西方在认识西藏方面差异的根源。  沈卫荣的《寻找香格里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近年来作者对国学研究中所涉及到“西藏问题”所发表文章的汇编,其中,对国际领域的“西藏问题”和西方人对西藏的认识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结合自己长达十六年的海外游学经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对国际视野中的“西藏问题”做了非常透彻和独到的分析,以东方主义的视角研究了西方人对西藏的种种误读和偏见。通过对一个西方后现代的乌托邦神话——“虚拟的西藏”(即香格里拉)的解构,为世人理解西藏、西藏文化和所谓“西藏问题”提供了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  刘康的《西方视角中的西藏形象与话语》(《中国藏学》第1期)从2008年“3·14”事件后暴露的西方主流舆论对西藏的误读和偏见出发,论述了西方媒体、知识界、政界、大众文化中普遍形成的对西藏形象的“刻板印象”,包括在种种涉及“西藏问题”上的误解和歧义。文章对西方视角中的西藏形象和西藏话语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认为这种认识首先源于西方的普世价值观与达赖喇嘛精心包装的藏传佛教伦理的结合,即佛教中有关和平、慈善的因素被有意与西方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念联系起来;其次源于西方国家从现实政治的角度对中国崛起的不安。对此,中国应一方面坚持自身长期形成的话语,同时积极吸纳西方社会的一些观念,提高公共外交效果;另一方面也应看到中西之间价值观念的差异不可能完全消除,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才是根本对策。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