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世界现代史-下册

世界现代史-下册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370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26.6(7.0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世界现代史-下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040377965
  • 条形码:9787040377965 ; 978-7-04-03779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世界现代史-下册 本书特色

《世界现代史(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作者世界现代史编写组)包括了:雅尔塔体系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冷战的开始与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初期至50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冷战与两极格局的演变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世界现代史-下册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现代史(下册)》主要内容包括:雅尔塔体系与冷战的开始、二战后初期至50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初期至5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与第三世界的兴起、冷战与两极格局的演变、20世纪60-9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独立后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20世纪中后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挫折、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与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20世纪下半期的科技与文化等。

世界现代史-下册 目录

第十一章 雅尔塔体系与冷战的开始
**节 雅尔塔体系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一、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建立
三、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
第二节 冷战的开始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的开始
二、两大阵营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十二章 二战后初期至50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国家
**节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和政治
一、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战后初期苏联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
第二节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一、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波、捷、匈、保、罗民主政权的建立
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三、社会主义改造与国家工业化的开展
第四节 蒙古、越南、朝鲜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古巴革命
一、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
二、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与抗法战争
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与抗美战争
四、古巴革命

第十三章 二战后初期至5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节 美国
一、美国社会经济政策的调整
二、反共、反工人运动立法和麦卡锡主义
三、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
第二节 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一、战后英国的政治经济改革
二、法兰西从第四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
三、联邦德国的民主化改革和“社会市场经济”
四、意大利共和国的成立及经济复苏
五、北欧诸国的福利国家建设
第三节 日本
一、美国军事占领下的民主改革
二、经济恢复与政党政治的重建
三、《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旧金山体制的建立

第十四章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节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一、东南亚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二、印巴分治与三次印巴战争
三、西亚民族解放运动与巴勒斯坦分治
第二节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一、埃及七月革命和苏伊士运河战争
二、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三、加纳、几内亚、刚果(利)独立
第三节 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一、拉美人民的反美斗争
……
第十五章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演变
第十六章 20世纪60-9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十七章 独立后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第十八章 20世纪中后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挫折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与当代社会主义发展
第二十章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第二十一章 20世纪下半期的科技与文化
阅读文献
人名译名对照表
后记
展开全部

世界现代史-下册 节选

  第四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对苏联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也要看到,某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并没有完成五年计划的任务,这也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在战后初期,斯大林一方面认为资本主义体系已陷入全面危机,同时又认为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十分完善,因而故步自封,对任何主张变革的人都予以打击。针对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中存在的种种弊病,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副主席和国家计委主席沃兹涅辛斯基和列宁格勒党政领导人库兹涅佐夫为首的一部分党政干部和经济学家,积极主张要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利用20年代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某些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但就是这种主张,也被视为离经叛道。沃兹涅辛斯基和库兹涅佐夫等人被打成“列宁格勒反党集团”,沃兹涅辛斯基本人在1950年9月30日被枪决,一大批有创见的理论工作者受到株连。  在农村,针对当时库尔斯克州所进行的“包产到组”的改革试验也进行了批判,因为它违背了30年代以来所形成的集体化理论。按照这个理论的观点,社会主义农业集体经济不仅要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且劳动组织和分配单位越大越好,凡是违背这一理论的就是破坏集体化。1950年2月19日,《真理报》发表文章点名批判了支持“包产到组”措施的当时负责领导农业工作的政治局委员安德烈耶夫。联共(布)中央撤去了安德烈耶夫的职务,任命赫鲁晓夫领导全国农业工作。赫鲁晓夫上任后,按照僵化的集体化理论,于1950年在全国掀起集体农庄合并运动。到1952年,原有的25.2万个集体农庄合并成9.7万个。同时大搞所谓的“集体农庄镇”和农业城,宣称以此缩小城乡差别,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批判包产到组和合并集体农庄,使农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以失败告终。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