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故宫博物院八十五华诞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二册)

故宫博物院八十五华诞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二册)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637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33.0(7.0折) 定价  ¥19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故宫博物院八十五华诞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二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402934
  • 条形码:9787513402934 ; 978-7-5134-029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故宫博物院八十五华诞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二册) 本书特色

《故宫博物院八十五华诞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作者吕成龙、王光尧)遴选了14件明代仿宋官窑及27件清代仿宋官窑瓷器一同展出,以反映宋代官窑对后世的影响。同时,还向浙江省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及杭州市历史博物馆等兄弟单位借来窑址和遗址出土的南宋官窑瓷器标本一同展出。在古器物部陶瓷组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对院藏40件原定为宋代官窑的瓷器、6件明代仿宋官窑瓷器、12件清代仿宋官窑瓷器及向上述单位借来的20件郊坛下官窑遗址出土的瓷片标本、80件老虎洞窑遗址出土的瓷片标本及26件杭州卷烟厂出土的瓷片标本进行了无损检测分析研究。

故宫博物院八十五华诞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二册) 内容简介

《故宫博物院八十五华诞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套装上下册)》遴选了14件明代仿宋官窑及27件清代仿宋官窑瓷器一同展出,以反映宋代官窑对后世的影响。同时,还向浙江省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及杭州市历史博物馆等兄弟单位借来窑址和遗址出土的南宋官窑瓷器标本一同展出。在古器物部陶瓷组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对院藏40件原定为宋代官窑的瓷器、6件明代仿宋官窑瓷器、12件清代仿宋官窑瓷器及向上述单位借来的20件郊坛下官窑遗址出土的瓷片标本、80件老虎洞窑遗址出土的瓷片标本及26件杭州卷烟厂出土的瓷片标本进行了无损检测分析研究。应该说,举办这样的展览和开展这样的研究工作,目前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故宫博物院八十五华诞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二册) 目录

在“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再议宋官窑青瓷
“官窑”试论
北宋官窑的谱系——关于汝州张公巷窑的诸多问题
宋代官窑瓷器研究思路
北宋官窑的思考
传世宋代官窑瓷器特征——兼谈北宋官窑
官窑相关问题再议
“官窑”三题
略谈宋代官窑瓷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北宋官窑与“京师”及“惟用汝器——北宋官窑研究序说
关于汝窑性质问题的探讨
汝窑与南宋官窑——烧造技术和器种的比较
“澄泥为范”说汝窑
汝窑和老虎洞窑瓷器的比较研究
汝窑、张公巷窑与南宋官窑的比较研究——兼论张公巷窑的时代及性质
放大镜下汝窑与南宋官窑青瓷新视野——由鸿禧美术馆藏青瓷标本谈起
试论“青瓷与素烧
官窑所烧造的瓷器内容
官窑青瓷开片中的审美价值
考古随笔:南宋修内司官窑的考古发现
曾被认定为修内司窑作品的青瓷瓶
静嘉堂收藏的修内司官窑青瓷鼎形香炉
南宋官窑”宝用“铭瓷及相关问题
杭州中河南段出土南宋官窑型器物及其相关问题
近年发现南宋官窑陶质祭器的初步整理
内窑、续窑和哥哥洞窑续论
试论宋代龙泉窑和官府的关系
英国所藏的宋代官窑瓷器
谈明御厂遗址出土的仿宋官窑瓷器及相关问题
故宫博物院藏明清仿官釉瓷器的比较研究
明代仿官釉瓷器研究——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中心
清代仿官釉瓷器研究——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中心
清代御窑厂的仿汝瓷器
仿古与创新——雍正时期仿南宋官窑瓷器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析记载宋官窑的古文献
清代宫廷对宋官窑瓷器的收集及影响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瓷器的显微特征
EDXRF对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官窑瓷器的无损分析
对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官窑青瓷的拉曼光谱无损分析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官窑瓷器釉的颜色无损测定
南宋官窑瓷器标本的无损研究
故宫博物院藏明清仿官窑青瓷的初步研究
“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展开全部

故宫博物院八十五华诞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二册) 节选

本文拟从分析北宋官窑设置的理由出发,探讨将汝州张公巷窑认定为北宋官窑的可能性是否存在,进而论述汝州张公巷窑在陶瓷史上的意义。 二北宋官窑的设置 被命名为北宋官窑的官窑存在于北宋末期,但此事仅能从古文献记载中得以证实。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九“窑器条”引用的宋代叶真《坦斋笔衡》中有“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日官窑”,陶宗仪《说郛》卷一八引用的宋代顾文荐《负暄杂录》中有“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日官窑”,共14字的记载。所有关于北宋官窑的信息均源于这两处记载。本文对北宋官窑的考察也拟从对这两句话的解释出发。 这短短的14个文字的记载所传达的内容有如下两项: **,所谓政和(1111~1117年)或宣和(1119~1125年)年间,相当于徽宗统治后半期,以*长时间来算,也不过短短14年。北宋官窑无疑是经历了一段极其短暂的作业时间于靖康之变(1127年)之后熄灭了窑烟。为了探寻北宋官窑的真实情况,有必要事先说明这一点。 第二,对于文字记载的理解,第二个关键点在于对“京师自置窑烧造”的“京师”的解释。其解释至今有二:一是京师即汴京的别称,也就是朝廷直接在都城修建筑窑的汴京官窑说。如果取这个解释的话,那么想从掩埋于地下8米、10米的汴京城发现北宋官窑窑址,除了等待机会以外别无他法。这样,想了解北宋官窑的实况是几近不可能的。第二种解释是,“京师”或许并非指代烧造地点,而是起管理作用的朝廷的代名词。浙江省博物馆李刚就这一解释进行了论述,为今日北宋官窑研究打开了新局面。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