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下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

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下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

作者:冯建军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6.5(5.5折) 定价  ¥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下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0853129
  • 条形码:9787540853129 ; 978-7-5408-5312-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下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 本书特色

《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下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是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下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 内容简介

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中国社会的转型,我们走进了多元文化时代,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域、主流与非主流、精英与大众等各种文化并存、交互激荡,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本书以多元文化为背景,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揭示了当代中小学生学习、交往、消费、闲暇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实然状态,探讨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新发展、新问题,提出了合理引领多元生活方式和多元价值观的教育策略。
本书对关心中小学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展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下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 目录

**章 多元文化与生活方式
第二章 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
第三章 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小学生的交往生活方式
第四章 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小学生的消费生活方式
第五章 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小学生的闲暇生活方式
第六章 从生活方式到价值观
第七章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核心价值观
第八章 金元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教育的路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下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 节选

《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下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内容简介: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中国社会的转型。我们走进了多元文化时代,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域、主流与非主流、精英与大众等各种文化并存、交互激荡,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下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以多元文化为背景,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揭示了当代中小学生学习、交往、消费、闲暇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实然状态,探讨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新发展、新问题,提出了合理引领多元生活方式和多元价值观的教育策略《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下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对关心中小学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展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下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 相关资料

插图:这两种多元文化现象在当代,前一种基本消失,后一种仍然是多民族国家和地区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多元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转化为一种公共政策,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的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一直坚持以盎格鲁一撒克逊的文化为核心的传统观念,将族群的文化差异“熔”人单一的“炉”之中而成为一个综合体。“实际上,美国化熔炉概念的结果是,种族性的差异全部熔于一炉,并且又再次转变成盎格鲁一撒克逊式。事实上,熔炉的混合成分,被同化成为一种理想化的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高涨的族群意识和民权运动互为因果,批评美国主流文化的自我中心与排他性,呼吁美国社会重视弱势群体的文化,并以“沙拉吧”(saladbar)的隐喻取代“熔炉”的主张。60年代以后的多元文化是发生在美国内部的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反抗,非主流文化来自于少数的种族、非中产阶级白人以及女性等。此时的多元文化是指不同的种族、民族、阶层、性别、宗教、信仰之间的文化差异,认为社会不能只认可盎格鲁一撒克逊的文化,并以此来排斥其他种族、阶层、性别、群体的文化。多元文化的到来,是对“熔炉论”的挑战。其实,不仅在美国,其他西方国家,尤其是移民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世纪60年代以后,都出现了多元文化对单一文化的质疑和批判,通过民主的运动,改变了国家同质化的文化政策,开始重视弱势族群的文化。从关注原住民的文化到关注弱势族群的文化,多元文化概念所指的变化,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发展的需要。当前在中国语境下所谈的“多元文化”,在社会背景上不同于殖民地国家,也不同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虽然我们也存在着民族传统的差异,存在着阶层的差异,存在着性别和地域的差异等,需要关注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性别、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地域的文化,但这不构成我们所谈的多元文化的主要对象。

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下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 作者简介

冯建军教育学博士、哲学博士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的方向带头人,兼任全国教育基本硼泠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青年教育王早论研究者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和道德教育的研究。出版《当代主_体教育论》《生命与教育》《教育公正:政治哲学的视角》《教育的人学视野》《当代教育原理》等专著;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现代教育学基础》。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曾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华东地区教育类图书—等奖、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二等奖等。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当代中国学生的生活方式

    本书从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角度,对当下中国学生的生活方式作了研究,值得一读!

    2015/11/26 14:37:03
    读者:932***(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