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9)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9)

作者:叶朗主编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9-01
开本: 16 页数: 548 页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25.8(4.3折) 定价  ¥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9) 版权信息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9) 目录

导读总论1.宏观环境2.产业概貌3.年度特征行业报告1.新闻出版业年度发展报告2.广播业年度发展报告3.音像业年度发展报告4.电视业年度发展报告5.电影业年度发展报告6.动漫业年度发展报告7.网络文化业年度发展报告8.广告业年度发展报告9.会展业年度发展报告10.文化旅游业年度发展报告11.演出业年度发展报告12.艺术品经营业年度发展报告13.教育培训业年度发展报告14.体育业年度发展报告区域报告1.北京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东北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3.华北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4.华东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5.华中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6.华南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7.西北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8.西南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9.台湾、香港、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年度报告专题报告1.文化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为2.金融危机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报告3.2008文化消费:面对国内物价与国际金融夹击4.中国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规模经济的实证研究5.中国文化产业十年6.中国文化产业近年研究方法述评7.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实证分析附录1.2008年文化产业年度大事记2.2008年文化产业年度关键词3.2008年文化企业年度五十强4.2008年文化产业年度人物5.参考文献与网络资源
展开全部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9) 节选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9)》(以下简称本年度报告)是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为主发起人,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众多知名学者和企业家共同编撰而成的年度报告。2009年度报告秉承以往年度报告的编撰原则,继续以文化产业领域内的微观企业主体为重点分析对象,全力考察那些充满创新精神与进取意识的文化企业和企业家们的经营行为。此外,为了全面反映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还将在报告中重点探讨我国文化产业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创新行为和商业模式。同时,我们也将在报告中对相关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由于本年度报告是产业的年度发展报告,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报告中体现出对我国的文化产业进行年度盘点的特色,还体现出对我国的文化产业进行跟踪研究的特点。为此,本年度报告不仅可以反映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文化产业和相关政策的发展轨迹。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9) 相关资料

总论一、宏观环境2008年是重大事件密集发生且普遍具有深远影响的年份,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奥运会、金融危机、十七届三中全会与新农村建设、网络技术推进与网络文化影响力、“三鹿事件”媒介公信力、胡锦涛与网民网上交流、政治粉丝的出现、“山寨”文化等等,这些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件都对中国文化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分析框架的“机会”因素,我们将其融入其他要素的分析之中。(一)政策环境中国文化产业经过十年的初期发展,从政府角度讲,国家在积极倡导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对于这一新兴产业形态的理解与宏观统领能力。从既定的发展蓝图讲,200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开创中国文化产业新局面的一年。实现增长方式、体制机构和政府职能“三大转变”,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推进文化产业的核心所在。其中,奥运会的中国文化国际推广、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推进电影数字化是具体工作部署中的重中之重。从年度的特殊性来讲,2008年是中国政府经历考验、特别需要认真总结的一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政府需要具有“权变形”(Ad—hocracy)策略能力来应对复杂环境中的诸多变数,具备应对时代复杂性的能力。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指向与主要特征,概括如下:1.“新农村建设”盛大出台,三十年经济建设后国家政策反哺农村,为本土文化产业发展打开更宽广的视界;应对金融风暴,中国政府致力于拉动内需民生投入4万亿,重点仍在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文化政策始终倾向基础民生,政府决策在指导文化产业实践过程中始终强调国家责任。2008年政府以“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等重点工程为载体,加快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在2008年初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加快由工程建设向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转变,使广播影视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党和国家在多次重大会议中反复强调,在2009年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三农”将是中央重点投资与政策倾斜对象。具体到依托于农业、服务于农业的文化产业类型,如农业景观策划、设计,农业产品包装、开发,以及以农村为依托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主要集中于城市的各文化产业行业门类、优秀企业对于农村市场的探索、正确把握与有效开拓,必将打通通向中国文化产业最灿烂丰厚“蓝海”的路径。11月5日,中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9) 作者简介

叶朗,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1938年生,浙江衢州人,1993年至2001年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1997年至2001年同时兼任宗教学系、艺术学系主任。同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高校美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哲学会会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学原理、中国美学、中国艺术。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化读本》、《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现代美学体系》、《胸中之竹》和《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等。1990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