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心交神往知与识-序文前言卷

心交神往知与识-序文前言卷

作者:张曙光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414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27.5(5.5折) 定价  ¥5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心交神往知与识-序文前言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1786152
  • 条形码:9787501786152 ; 978-7-5017-861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心交神往知与识-序文前言卷 本书特色

人常说,文如其人。从这些文章中,不仅可以了解我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态度,而且可以了解我的脾气禀性,为人处事。总之,可以对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当然,是非功过,任由大家评说。
  古语云,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读书、思才、写作就成了我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浸沉在这样的氛围中,整天忙忙碌碌,干自己所想和所好的事情,我的确感受到莫大的幸福和快乐。

心交神往知与识-序文前言卷 内容简介

在学术性书评中,批评者不见得是对的,只是从自己角度的一种观察和思考,其所以愿意和能够提出不同意见,首先是出于对作者的尊重,把作者当做一个能够和值得与之平等对话和理性交往的对象。其次是作者讨论的是个重要问题,它引起了评论者的兴趣和思考,因而有共同的论题可以讨论,有不同的思想需要交流。再次是这样的讨论和交流绝不是要分个青红皂白,谁是谁非,仅仅是相互切磋和思想交流而已,有些问题甚至还要一直讨论下去,因此,批评和反批评都很正常,各自都有坚持自己观点的自由。*后也许*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这样的讨论,才能激发进一步的思考,把研究引向深入,从而达到促进知识生产、增加知识积累和繁荣学术创作的目的。因此,不论是作者,还是评者,千万不可纠缠于人际关系之中,把学术批评的圣洁事业庸俗化,也不可把学术批评与政治批判和道德评判混在一起,用政治批判和道德评判来简约、代替和抵制学术批评,这会把学术批评引入歧途。笔者的这些议论绝非无病呻吟,而是亲身经历,深有所感。
 《前言序文卷》共收入了40篇评论文章。其中11篇是原《书评集》、《讲演集》和《随笔集》中收入的,其余29篇中,有25篇是21世纪以来撰写的。分为三个部分编排,自序7篇,主编前言13篇,论著序文20篇。

心交神往知与识-序文前言卷 目录

自序
一、作者告白
 作者其人——《个人权利和国家权力》自序
 读书和书评——《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自序
 抱负与雅量——《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自序
 积累和探索——《制度·主体·行为》后记
 读书乐,思考亦乐——寄语《中华读书报》“经济书廊”创刊(代序)
 理念和追求——《思想自由和经济自由》自序
 耕耘和收获——《中国转型中的制度结构与变迁》自序
二、主编前言
 制度变迁与案例研究——《中国制度变迁案例研究》前言
 案例研究和案例教学——《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2集)》前言
 演进社会中的制度设计与实施——《中国制度变迁案例研究(第3辑)》前言
 直面现实深度挖掘 ——《中国制度变迁案例研究(第4集)》前言
 民营经济发展与中国制度变迁——兼论知识生产与案例研究
 内外开放与制度变迁 ——《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前言
 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发展——《中国经济学——1994》前言
 立足本土走向世界——《中国经济学——1998》前言
 中国经济学研究:当年评介和30年反思——《中国经济学》(2006)前言
 市场化与宏观稳定——《市场化和宏观经济稳定》前言
 系统观察认真分析创造特色——《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第1集)前言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第4集)》前言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第5集)》前言
 《天则双周学术讲演系列》前言
三、论著序文
附录:张曙光主要著述
展开全部

心交神往知与识-序文前言卷 节选

《心交神往知与识:序文前言卷》讲述了:在学术性书评中,批评者不见得是对的,只是从自己角度的一种观察和思考,其所以愿意和能够提出不同意见,首先是出于对作者的尊重,把作者当做一个能够和值得与之平等对话和理性交往的对象。其次是作者讨论的是个重要问题,它引起了评论者的兴趣和思考,因而有共同的论题可以讨论,有不同的思想需要交流。再次是这样的讨论和交流绝不是要分个青红皂白,谁是谁非,仅仅是相互切磋和思想交流而已,有些问题甚至还要一直讨论下去,因此,批评和反批评都很正常,各自都有坚持自己观点的自由。*后也许*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这样的讨论,才能激发进一步的思考,把研究引向深入,从而达到促进知识生产、增加知识积累和繁荣学术创作的目的。因此,不论是作者,还是评者,千万不可纠缠于人际关系之中,把学术批评的圣洁事业庸俗化,也不可把学术批评与政治批判和道德评判混在一起,用政治批判和道德评判来简约、代替和抵制学术批评,这会把学术批评引入歧途。笔者的这些议论绝非无病呻吟,而是亲身经历,深有所感。
 《前言序文卷》共收入了40篇评论文章。其中11篇是原《书评集》、《讲演集》和《随笔集》中收入的,其余29篇中,有25篇是21世纪以来撰写的。分为三个部分编排,自序7篇,主编前言13篇,论著序文20篇。

心交神往知与识-序文前言卷 作者简介

张曙光,经济学教授。1939年9月8日生,陕西长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和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法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 1959~1963年,在西北大学经济系学习;1963~1966年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1979年被评定为助理研究员,1983~1984年借调至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工作,1985年晋升副研究员,1988年破格晋升研究员,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聘为博士生导师。曾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和著作奖,一次获国家科技进步软科学一等奖,三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获第二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特别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曾参与“六五”经验总结、“七五”国力预测、“八五”改革大思路、2000年的中国、中国以及深圳和海南发展战略、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亲自主持了体制变革中的宏观经济稳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学科、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测算、中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中国土地问题等重大课题。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著作20多部,英俄文译著5部(篇)。 主要著作有:《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1982),《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副主笔,1990),Measuring the Costs of Protection in China,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Unirule Institute Of Economics,Washington,DC 20036—1207(《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测算》,合著,1998),《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1999),《制度主体‘行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反思》(1999),《经济自由与思想自由》(2004),《中国转型中的制度结构与变迁》(2005),《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主编,共6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主笔,共6集)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