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力扬集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1-01
开本: 大32开 页数: 531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16.8(3.9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33.5(7.8折)定价  ¥43.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力扬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474319
  • 条形码:9787500474319 ; 978-7-5004-743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力扬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根据李铁映院长的倡议和院务会议的决定,由科研局组织编选的大型学术性丛书。旨在积累本院学者的重要学术成果,展示他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就。书中所收学术论文,以作者在社科院工作期间的作品为主,同时也兼顾了作者在院外工作期间的代表作,具体内容包括《贫农的女儿吴秀贞》《唱着马赛歌前进!》《致伊拉克人民》《伤兵吴有贵和他的诗》《毛主席诗词的艺术感染力》等。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力扬集 内容简介

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是根据李铁映院长的倡议和院务会议的决定,由科研局组织编选的大型学术性丛书。它的出版,旨在积累本院学者的重要学术成果,展示他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就。
二、《文选》的作者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资深专家、学者。他们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文选》中所收学术论文,以作者在社科院工作期间的作品为主,同时也兼顾了作者在院外工作期间的代表作;对少数在建国前成名的学者,文章选收的时间范围更宽。

力扬集 目录

序言
**部分 诗作
 诗集《给诗人》前记
 诗集《美好的想像》前记
 诗作

给高丽m君
听歌
我在守望着
污浊的湖
我底制服
风暴
太阳照耀着中国的春天
台儿庄
玛克沁高尔基呀,我们为你复仇!
  五月
  同志,再见!
  “白面包与肉类是有毒的
  朝鲜义勇队
  黎明
  北行杂诗两首
  山城
  把强盗们撵出去
  原野
  归来二章
  七月颂歌
  慰劳
  仇恨
  他们战斗在西班牙
  迎着新的岁月而战斗
  播种
  收获
  张伯伦底破伞
  轭
  吕丽
  雾的冬天
  雾季诗抄
  我底竖琴
  冬天的道路
  造桥
  希望的窗子
  给诗人
  ……
第二部分 诗论
力扬年表
编后记
展开全部

力扬集 节选

力扬自幼喜爱美术,于1929年考入国立西湖艺术院。受当时兴起的无产阶级文艺浪潮影响,他和友人组织了后来受到鲁迅深情称赞的中国**个提倡无产阶级美术的团体——“一八艺社”,1931年又在上海设分社并举行展览。这些活动很快为学院当局所不容。“九一八”事变后,作为学生自治会主席、又是“一八艺社”负责人之一的力扬,因组织抗日救国活动被开除学籍、强制离院。力扬离杭赴沪,参与上海分社活动。党领导的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成立时,他任执行委员。很快,更大的风浪改变了力扬的生活和命运,他一连两次遭逮捕。

力扬集 相关资料

这是一绺线和一支针——
曾经被你们缝过无数的寒衣,
英勇的战士呵!现在寄给你;
当你勇敢地刺倒了敌人,
而被那最后挣扎着的强盗
撕破了你溅满血迹的军装,
那么,你快乐地织补起你的衣裳吧,
好像我们到战场上替你修补一样。
这是一条我做的手帕,
现在也装在信里寄给你;
当你在这大热天,跑过山岭
袭击那敌人,吁吁地喘着气,
那么你揩一揩汗水再鼓勇前进吧;
或当你追赶着那溃逃的强盗,
不小心被流弹擦伤了臂膊,
那么,你就用这手帕裹好伤口,
再寻着他们,给以致命的一击吧。
这是一片泪写成的信词,
英勇的战士呵!愿你们牢牢的记取:
为什么我们——全中国的民众
会这样的尊敬你们,仰慕你们的英名?
因为那日本强盗占领了我们的
用劳力所开垦的田地和美丽的家园,
而又用刺刀戳死我们的父母和妻子;


后记

在我的父亲——中国现代诗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力扬诞辰百年之际,《力扬集》能够付梓出版,我作为先父的独子真是百感交集!
父亲去世后,把父亲的遗作特别是诗歌、诗论整理编辑成集并出版,一直是母亲牟怀真的强烈愿望。母亲在父亲去世后不久即着手做这件事,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把凡能收集到的父亲发表或未发表的各种文稿,在当时没有打字机、电脑的情况下,几乎手抄了一遍。我想,当时母亲以如此毅力这样做,一则是为了完成父亲生前的遗愿,再则也是想把自己对父亲深深的感情、眷恋和怀念,通过这种方式作些排解。但不久,接二连三的“运动”就来了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