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艺术产业化的历程反思与理论诠释

艺术产业化的历程反思与理论诠释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1.2(4.3折) 定价  ¥2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艺术产业化的历程反思与理论诠释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468813
  • 条形码:9787500468813 ; 978-7-5004-6881-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艺术产业化的历程反思与理论诠释 本书特色

该书从经济学角度入手,运用艺术与经济学理论,深入分析了我国艺术产业化发展及其问题,分析了我国艺术产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阐述了我国艺术生产的产业化发展过程及其特征,提出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艺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构想及政策建议。主要内容有艺术产业化的现实观照及理论基础、艺术的市场化生存、艺术产业化的组织构建与发展逻辑、艺术产业域技术问题的理论阐述、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艺术产业等。

艺术产业化的历程反思与理论诠释 内容简介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直面现实的精神。近几年来,在报刊上、在会议上,大家都在计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另人经,但又很少认真地系统地去研究现实的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要做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根本的就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美学原理去研究中心当前的文艺实际,离开对当前文艺实践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二,在论述艺术生产和产业化的艺术生产及其相关问题时,该书始终强调科学的历史的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科学都是历史的科学。实践、历史优先于理论、逻辑。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任何问题时,都要从实际出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把握和分析。
  第三,艺术生产产业化表明艺术生产不仅是这早美的艺术创造,它同时还是一种经济行为,是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产业化的艺术生产不仅要服从审美艺术创造的规律,同时要服从经济规律。如果违反了经济规律,就无法进行产业化的艺术生产和再生产。

艺术产业化的历程反思与理论诠释 目录


引言
一、本书的相关概念剖析
二、本书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三、主要研究方法
**章 艺术产业化的现实观照及理论基础
**节 艺术产业化的现实观照
一、西方国家艺术产业化的历程描述
二、当代中国艺术产业的历史性出场
第二节 艺术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一、作为一般生产劳动的艺术生产
二、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
三、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
四、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艺术的市场化生存
**节 艺术生产:从传统到现代
一、传统社会中的艺术生存语境
二、现代市场体制与艺术的“自主”呈现
第二节 艺术产品的社会形式
一、对“商品”的一种解析
二、艺术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第三节 艺术价值的现实形态
一、“艺术品”价格确定的难度
二、影响艺术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艺术市场化的别种意义
第三章 艺术产业的组织构建和发展逻辑
**节 “合作”的艺术世界
一、合作语境中的艺术天才
二、文化策划的启动及意义
第二节 艺术与企业的“联姻”
一、企业化:艺术产业的活力之源
二、个案考察:电影业的产业化进程
第三节 艺术产业的运作模式
一、工业化的生产模式
二、大众化的消费模式
三、个案研究:作者资源与文学畅销书
第四节 艺术产业的发展逻辑
一、以艺术为主体的产业发展平台
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四章 艺术产业域技术问题的理论阐述
**节 艺术产业化与技术的逻辑联系
一、复制一传播:从技术层面解析艺术产业的关键
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技术复制
第二节 当代科技语境中的艺术生产
一、技术的介入与艺术时空的重置
二、艺术生产的技术化态势
第三节 技术悖论:在“艺术”的产业域中
一、技术理性与诗意创造 
 ……
第五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艺术产业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艺术产业化的历程反思与理论诠释 节选

**章 艺术产业化的现实观照及理论基础
  **节 艺术产业化的现实观照
艺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20世纪以来人类精神生产史上的一场革命,使它成为各国政府、文化界学者、经济界人士深切关注的对象之一。“艺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域一种特殊而又具有主导性的组成部分(审美文化产业),不但反映出这一领域特有的生产、传播和消费的机制,同时还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总体性的文化产业的基本面貌。
有关文化产业概念的外延和分类有不同的划分。在这方面,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前国际文化经济学会主席大卫•索斯比的观点较具有代表性。在《经济与文化》一书中,他用一个同心圆对此进行了多层次的形象说明。按照他的看法,音乐、舞蹈、戏剧、文学、视觉艺术、手工艺等创造性艺术是*里面的一环,处于这一同心圆的核心,并向外辐射;环绕这一核心的是那些在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带有文化产业特征的、生产其他非文化性商品与服务的文化艺术行业,如电影、影视、广播、报刊和书籍等;处于这一同心圆之外的则是那些带有文化内容的其他行业,包括建筑、广告、旅游观光等。在操作层面上,大卫•索斯比的文化产业分类体系被人们广泛地借鉴和利用。艺术产业通常被看作“文化产业”所构建的诸多圆圈之一的一个圆心或者广泛定义的艺术和文化产业。由于当代艺术内涵的文化导向,艺术产业通常被涵纳在文化产业发展当中,无论是音乐、美术和文学作品,还是影视艺术以及各种娱乐服务的提供,都综合在“文化”的意涵之下,因此,本书在论述的相关部分也用文化产业这个范畴来指称或描述艺术产业。
  一、西方国家艺术产业化的历程描述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