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

作者:柴岩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405 页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33.0(5.5折) 定价  ¥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2333383
  • 条形码:9787802333383 ; 978-7-80233-338-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 本书特色

本书是反映我国小杂粮产业发展的专著。全书共分为三部分:上篇主要介绍了荞麦、谷子、高粱、糜子、燕麦、青稞、芸豆、绿豆、小豆、蚕豆、豌豆等作物的产业发展动态;中篇主要介绍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江苏等小杂粮主产省区的生产、科研和加工贸易状况;下篇主要介绍了荞麦、谷子、高粱、糜子、绿豆、小豆、蚕豆、豌豆、鹰嘴豆等作物重点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在附录中介绍了我国主要小杂粮科研机构、主要育种成果、重大科研活动及国外豆类生产状况,本书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近年来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和进展。可供农业管理部门、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贸易加工企业及食品营养医药卫生等领域的人员参考。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 目录

上篇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小杂粮出口现状与对策
中国小宗粮豆品种鉴定与推广
中国荞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中国苦荞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谷子生产与产业发展方向
中国高粱生产与前景展望
中国糜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中国燕麦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青稞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芸豆生产现状与对策
中国绿豆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中国小豆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蚕豆产业经济贡献力的潜力分析
中国豌豆生产与发展
中篇 中国小杂粮省区发展报告
黑龙江省杂粮产业现状与措施
吉林省小杂粮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
辽宁省杂粮产业化发展状况
内蒙古自治区杂粮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河北省小杂粮产业现状与发展方向
山西省小杂粮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陕西省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甘肃省小杂粮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宁夏回族自治区小杂粮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
青海省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杂粮生产与科研情况
西藏自治区小杂粮生产、加工及科研现状
云南省杂粮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贵州省小杂粮现状与发展对策
四川省小杂粮现状与发展对策
江苏省蚕豌豆生产及产业化发展
下篇 中国小杂粮专题研究报告
荞麦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荞麦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功能活性研究
谷子育种15年回顾
高梁品种改良发展历程与展望
糜子育种成就及发展趋势
绿豆科研现状与研究进展
小豆育种成就及发展方向
蚕豆育种研究前景展望
豌豆育种研究进展及方向
鹰嘴豆研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附 录
附录1 历史回顾
附录2 小杂粮主要育种单位
附录3 1993冒2006国家、省审(鉴)定小杂粮品种目录
附录4 加拿大豆类生产
展开全部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 节选

nbsp;   言
    小杂粮是我国具有极大开发潜力的作物,也是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
组成部分。
    我国小杂粮常年种植面积约1 000×10hm2,占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9%左右,
产量约900×104—1 200×104t,占全国粮食作物总产量的4%左右。芸豆、绿豆、小
豆、豌豆、蚕豆、荞麦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年出口量80×10一90×10t,占我
国粮食出口量的10%,年创汇3亿~4亿美元,占我国粮食出口创汇总额的
20%~30%。
    小杂粮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高寒山区和少
数民族聚集地区,既是这些地区的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也是这些地区2 300多万贫困
农民的重要食物源和经济源。小杂粮具有很好的抗旱避灾保收能力,是耕作制度改革和
种植业调整中极好的茬口,在实现地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社会稳定等方
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荞麦、糜子、燕麦、青稞等小杂粮集食用与药用于一身,是重要的营养保健食品资
源,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含量高、比例
合理。其产地土壤和空气尚未受到污染,生产过程纯净安全,为天然绿色食品资源。因
此,长期食用小杂粮,能够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调节血糖、解毒抗
癌、防胆结石、健美减肥,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增加食用
量,对于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部十分重视小杂粮产业的发展,原农业部农业司1982年在辽宁沈阳召开了全
  国三小作物会议,1986年在山西忻州召开了**次全国小杂粮研讨会,1994年在陕西
  榆林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小杂粮研讨会。全国农技推广中心1998年以来在全国24个省区
  组织开展了荞麦、糜子、燕麦、青稞、绿豆、小豆、豌豆、蚕豆等13种小杂粮品种区
  域试验,审(鉴)定了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优质小杂粮品种,大幅度提高了小杂粮的
  生产水平和商品率;2004年起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
  甘肃、宁夏、北京建立了12个国家小宗粮豆品种科技示范园,创建了小杂粮科技成果
  展示和宣传平台;2003年农业部农垦局、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在黑龙江哈尔滨共同组织召开了全国芸豆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
  2006年杂粮列人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我国小杂
  粮产业发展步入新的阶段。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是在农业部小宗粮油作物产业发展跟踪研究及各省
(市)区小杂粮研究、推广和利用的基础上,从2005年开始,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
织全国长期从事小杂粮科研、推广、加工、贸易的专家、教授和长期关注小杂粮产业发
展的领导共同编纂完成的。《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是迄今为止**部全面、系统
<节选内容>=反映我国小杂粮生产、科研、加工、贸易发展现状的专著。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的出版,将有利于继续促进我国小杂粮科研、生产、
加工、贸易的发展,同时对进一步发展我国旱作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以及现代农业建设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编者
2007年5月18日

陕西省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I南地訾尸妻羞:易:姜詈:妻;产:盂二枉笔于昙::芒广妻盖芸妻二等岩萼萼蜚羞萼
}样等特点,在当地的农业生产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l小杂粮生产现状
1.1  小杂粮种类
    陕西省小杂粮分布范围广,品种种类繁多,主要有荞麦、糜子、谷子、高梁、燕
麦、绿豆、小豆、豌豆、蚕豆、芸豆、扁豆、豇豆、黑豆、籽粒苋等。
1.2小杂粮生产
    陕西省小杂粮常年播种面积达65×10。~70×10。hm。,总产量100×10。t左右,是
全国小杂粮三大主产区之一。面积较大的几种主要小杂粮包括谷子、荞麦、糜子、绿豆
及小豆等,年播种面积56×10。~60×10‘hm2,产量约85×104t。其中,谷子栽培面积
约10×104hm2,年产量23×104~30×104t,平均单产2 250~3 750kg/hm2;荞麦栽培
面积约14×10。hm。,年产量14×104t左右,平均单产750~1 500k旷hm2;糜子栽培面
积约10×104hm。,年产量10×104t左右;绿豆栽培面积约5×10。hm2,年产量5×104~
7×10。t,平均单产1 000~1 500kg/hm2;小豆栽培面积约4×10。hm。,年产量
3.6×10。~5×104t,平均单产800~1 500kg/hm2。其他种类小杂粮种植面积均较小,产
量低而不稳。
1.3  小杂粮分布
    陕西省小杂粮主要分布于陕北的榆林市、延安市及渭北旱塬地区,陕南秦巴山区以
荞麦和芸豆为主,关中平原有少量杂粮分布。
1.3.1谷子
    陕西省谷子主要分布于榆林市和延安市各县区以及渭北旱塬地区。其中,榆林市常年
播种面积5×104hm2多,全市各县区分布比较均匀。延安市谷子常年播种面积3×104hm2,
主要分布于宝塔区、安塞、志丹、子长、延长、延川等县,占全市谷子总面积的85.4%。
1.3.2荞麦
    陕西省荞麦栽培面积约14×10。hm2,是我国荞麦主产区之一。其中陕北及渭北旱
塬为甜荞产区,陕南为甜、苦荞区。陕北主要栽培红花甜荞,总面积近10×104hm2,
是世界上栽培面积*大的红花荞麦产区,面积较大的有定边约2.0×10。hm2,靖边
0.5×104hm2,横山0.3×104hm2,吴起、志丹各O.5×10。hm。。
1.3.3糜子
陕西省是我国糜子主产区之一,栽培面积约10×104hm2,主要分布于榆林、延安

两市,其中面积较大的有定边、靖边、神木、府谷、横山、榆阳、吴起、志丹、安塞、
子长、宝塔等县区,占全省总面积的60%以上。
1.3.4绿豆
    陕西全省各地均有绿豆栽培,常年播种面积约3.2×104hm2。面积较集中且有一定
  生产规模的为榆林的横山、佳县、府谷、神木、榆阳、子洲、米脂等县区以及延安市的
  洛川、官川两县。
1.3.5小豆
    陕西省是我国小豆的主要产区之一,栽培面积约4.O×104hm2,其中面积较大的为
  榆林市的横山、子洲、佳县、米脂,延安市的甘泉、志丹、安塞、宝塔等县区,占全省
  总面积的80%以上。
1.3.6豌豆
    陕西省各地均有豌豆栽培,但面积较小,分布零散,未形成生产规模。面积较大的
地区为榆林的北部风沙滩区和陕南山区。
1.3.7蚕豆
    陕西省各地均有蚕豆栽培,面积约3×104hm2。陕南及关中地区栽培面积比较大,
约占总面积的80%以上。
1.3.8芸豆
    陕西省各地均有芸豆栽培,面积约3×104hm2,主要分布于榆林市的神木、榆阳、横
  山、子洲和延安市的延川、延长、宝塔等县区及陕南山区,占全省总面积的80%左右。
1.3.9豇豆
    陕西省豇豆主要分布于榆林市和延安市各县区,面积约2.0×104hm2。其中,栽培
面积较大的有榆林市的神木、榆阳、横山、子洲、绥德、米脂及延安市的吴起、志丹、
安塞、延川等县区。
1.3.10高粱
    陕西省高粱常年播种面积不足5×104hm2,主要分布于陕北的榆林、延安两市,其
  中,栽培较为集中的有榆林市的靖边、横山、绥德、子洲、佳县、清涧以及延安市的宝
  塔、志丹、延长、延川等县区,占全省总面积的78%左右。此外,在咸阳北部、宝鸡
  地区也有一定分布。
    另外,其他种类如扁豆、燕麦、籽粒苋等则因面积小,分布零散,一直缺乏系统的
统计资料。
1.4  小杂粮在陕西省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陕西省地域狭长,地形复杂多样。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风沙滩区和丘陵沟壑区,中
部为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南部为陕南山地。在地貌类型上高原占45%,
山地占36%,平原占19%。陕西省气候处于我国东南湿润区向西北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从南到北形成三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即陕南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
候、关中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和陕北暖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13.5 cE,
南高北低,东西也有差异;全省年平均降水量547mm,其地域分布的总趋势是由北向
南递增。降水量在年内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冬春少雨,夏季多雨问有伏旱,大体十年一

旱,两年一小旱,年年有干旱。总体而言,陕北和陕南的农业生产条件比较差。而小
杂粮生育期短,适应范围广,耐旱耐瘠,可在高海拔冷凉山区和山旱薄地种植,是这些
地区不可替代的粮食作物,在种植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中是不可缺少的优选作物。据统
计,全省小杂粮年播种面积60×104~70×10‘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0%左右,产量
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0%。而在陕北和渭北旱塬地区,小杂粮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则更
加突出,越往北种植面积越大,平均占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40%以上,*高的榆林
市可达80%以上。可见,小杂粮在全省种植业结构布局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2小杂粮加3-与利用现状
2.1特色食品加工
    陕西省是全国著名的小杂粮产区,盛产谷子、荞麦、糜子、各种杂豆,尤以榆林大
明绿豆、榆林荞麦、延安红小豆、陕北小米等产品久负盛名,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极高
的声誉。但由于小杂粮加工业起步较晚,陕西省小杂粮多为原粮贸易或初加工产品包装
销售,多层次深加工产品极少。近年来,随着杂粮产品和食品的走俏,涌现出许多杂粮
加工和开发利用企业。目前,全省从事小杂粮加工、销售、开发的企业有近百家,可分
为几个类型:一是原粮贸易企业,起步较早,实力较为雄厚,主要从事原粮精选分级对
外贸易,年销售杂粮产品约10×104t;二是初加工企业,这部分都为中小企业,受资
金、技术、设备等因素限制,只从事精选和简单加工,多以小包装制成礼盒投入市场;
三是精加下企业,这些企业技术设备力量较为雄厚,推出了杂粮挂面、方便面、罐头、
香醋等系列精加工产品,受到市场认可。
2.2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产品短缺,在生产方面以追求数量为**目标,以满足温饱
为**需求。少量的农产品加工仅仅是农业的拾遗补缺,严重滞后。
2.2.1  缺乏龙头企业,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尽管陕西小杂粮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多数企业由于实力较弱而处于小规模分散
经营的状态,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牌小、弱、杂,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难以创建知名品
牌和形成市场优势。
2.2.2加工档次低.深加工、精加工不足,产品结构单一
    目前全省小杂粮加工企业多数只经过简单加工就把产品投入市场,产品基本属于同
一类型,进一步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所占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为数就更少,难以适
应快速发展的市场要求。
2.2.3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