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土地制度与土地文化-武汉市黄陂区油岗村的田野调查

土地制度与土地文化-武汉市黄陂区油岗村的田野调查

作者:朱炳祥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29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13.8(4.3折) 定价  ¥3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土地制度与土地文化-武汉市黄陂区油岗村的田野调查 版权信息

  • ISBN:7105079398
  • 条形码:9787105079391 ; 978-7-105-0793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土地制度与土地文化-武汉市黄陂区油岗村的田野调查 本书特色

本书以人类学研究的视角和人类学研究的方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个案——武汉市黄陂区油岗村解放前后至现阶段土地制度的变化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农村土地制度及相应的生产经营方式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土地文化情结的变化。书中除了讨论自解放前后至今几个阶段的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和土地经营方式外,对基于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土地经营方式变化的农村家庭结构形式的变化、农村妇女生活状态的自我体验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探讨当今中国农村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农村社区建设有现实意义。

土地制度与土地文化-武汉市黄陂区油岗村的田野调查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人类学研究的视角和人类学研究的方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个案——武汉市黄陂区油岗村解放前后至现阶段土地制度的变化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农村土地制度及相应的生产经营方式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土地文化情结的变化。书中除了讨论自解放前后至今几个阶段的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和土地经营方式外,对基于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土地经营方式变化的农村家庭结构形式的变化、农村妇女生活状态的自我体验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探讨当今中国农村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农村社区建设有现实意义。

土地制度与土地文化-武汉市黄陂区油岗村的田野调查 目录

第1章 社区基础
1.1 油岗村概貌
1.2 油岗村村庄的形成
1.3 油岗村的建制、权威与精英
1.4 油岗村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
1.5 油岗市寸的初级群体
第2章 油岗村土地所有制及其变迁
2.1 1949年前的土地地主私有制
2.2 1949年下半年至1954年的农民个体所有制
2.3 1955年至1980年大集体经营方式下的集怖所有制
2.4 1981年至今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下的集体所有制
2.5 流动的集体、流动的土地
第3章 当代农地非农化进程中油岗村的家庭变迁
3.1 油岗村农地非农化概况
3.2 当代农地非农化进程中油岗村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迁
3.3 农地非农化进程中油岗村家庭经济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变化
第4章 油岗村的土地经营方式与技术文化
4.1 1949年以来油岗市寸农村技带文化的变化
4.2 油岗市寸家庭经营方式下技术文化的两个个案
4.3 对油岗村技术文化转型的初步评价
第5章 土地情结:地壳深处的岩浆
5.1 土地情结形成的风俗:土地庙、舞龙灯、坟
5.2 村民日常生活与土地情结
5.3 结语
第6章 国家土地政策变迁过程中油岗村妇女的个体经验
6.1 集体劳动时期的“走出家庭”:双重压力下的妇女个体
6.2 家庭联产承包初期的计划生育:三重压力下的妇女经历
6.3 城镇化过程中的外嫁女:“我们到底属于哪里?”
6.4 结论
第7章 财产 油岗村四川移民的文化适应
7.1 土地制度变迁:四川移民迁移的主要因素
7.2 新土地上的文化适适应:从物质基础到精神核心
7.3 征地补偿:重大事件的冲突与结果
7.4 结语
附录1 1949年以来我国土地所有制的变迁
附录2 典型国家土地制度介绍
附录3 关于“后土”文化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