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精)中华艺术通史12:清代卷·上编

(精)中华艺术通史12:清代卷·上编

作者:孟繁树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06-01
开本: 16 页数: 494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85.1(4.3折) 定价  ¥1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精)中华艺术通史12:清代卷·上编 版权信息

  • ISBN:7303077057
  • 条形码:9787303077052 ; 978-7-303-07705-2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精)中华艺术通史12:清代卷·上编 目录

导言
**节清初民主思潮
一、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二、弘扬经世致用的实学精神
三、反对宋明理学
四、清初民主思潮在艺术上的反映
第二节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和中华民族大文化的形成
一、尊孔和提倡理学
二、大兴文字狱
三、图书事业的兴盛
四、学术文化的高度发展
五、多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六、清廷的崇雅抑俗政策
第三节帝国主义侵略和晚清文化艺术思潮的演变
一、道、成年间经世实学
二、戊戌变法前后文学艺术的变革精神
第四节清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一、文学领域的成就
二、清代表演艺术的高度发展和成熟
三、清代美术的繁茂兴盛
**章清代戏曲概貌及清初传奇创作的繁荣
**节清代戏曲艺术概述
一、清初传奇创作的再度繁荣
二、清中叶地方戏曲的勃兴
三、宫廷戏曲和清末戏曲改良运动
第二节李玉和苏州作家群
一、李玉作品的表现内容
二、李玉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洪昇及其《长生殿》
一、洪昇的生平和思想
二、《长生殿》的主题和思想内容
三、《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孔尚任和《桃花扇》
一、孔尚任的生平活动
二、《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三、《桃花扇》的艺术特点
第二章清代地方戏曲的崛起和四大声腔并存格局的形成
**节梆子腔的源流及其发展衍变
一、梆子腔的源流
二、梆子腔的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
三、两个演出中心的形成
四、梆子腔在长江流域的发展和流变
五、梆子腔的音乐、表演和舞台美术
六、各路梆子戏的形成
第二节皮黄腔的形成和发展
一、西皮腔和二黄腔的源流
二、皮黄腔的形成和繁荣l
三、京剧的形成和繁荣
第三节昆山腔和弋阳腔在清代的发展和衍变
第四节弦索腔和柳子戏
第五节清代的宗教化戏剧
一、目连戏
二、傩戏
三、迎神赛社
第六节清代的少数民族戏曲
一、藏戏
二、白族的吹吹腔
第三章清代地方戏曲作品的创作成就
**节昆山腔和弋阳腔剧目
第二节《缀白裘》中地方戏曲剧目
第三节梆子腔剧目
第四节皮黄腔剧目
第五节清代地方戏曲文学形式的变革
第四章清代地方戏曲的表演和舞台美术的成就
**节清代地方戏曲的表演
一、演唱和朗诵艺术的戏剧化
二、角色分工的细致化和多种角色体制的完备
三、表演风格的形成与武术、杂技的进一步戏剧化
第二节清代地方戏曲的舞台美术
一、人物造型手段由粗到精
二、景物造型手段的逐步丰富
第五章清代的杂技、木偶戏、皮影戏
**节清代杂技的表演形式与特色
一、清代杂技的表演形式
二、在戏曲演出中穿插或融会的杂技艺术
三、各民族民俗活动中的杂技内容
第二节清代杂技的艺术成就和国际交流
一、清代杂技的艺术成就
二、清代杂技的国际交流
第三节遍布各地的清代木偶戏
一、清代木偶戏概述
二、清代各地木偶戏类述
第四节空前繁盛的清代皮影戏
一、中华影戏的源流及其在清代的发展脉络
二、清代皮影戏的特色
第六章清代曲艺概貌及说书类曲艺的传衍
**节清代曲艺发展概述l
一、清代社会政治对曲艺发展的影响l
二、清代曲艺的流变及其特征
三、清代曲艺与其他文艺形式间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评话和评书的分流与勃兴
一、南方评话的崛起与发展
二、北方评书的形成与流传
第三节弹词的繁荣与鼓书的兴盛
一、姿采各异的南方弹词
二、广泛繁衍的北方鼓书
三、渔鼓道情的传播和演化
四、琴书的形成与鼓书的蜕变
第七章清代的唱曲、韵诵类曲艺及相声和兄弟民族曲艺
**节清代唱曲的分化与整合
一、俗曲的兴盛及刊本的涌现
二、清代形成的唱曲曲种
第二节相声的形成与韵诵类曲艺的崛起
一、相声的形成
二、韵诵类曲艺的崛起
第三节清代少数民族曲艺
一、满族曲艺及其子弟书和八角鼓
二、其他兄弟民族曲艺
第八章清代的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
**节清代宫廷音乐
一、清代宫廷音乐的演进
二、宫廷礼仪音乐
三、宫廷娱乐音乐
第二节清代宗教音乐
一、佛教音乐
二、道教音乐
三、保留在宫廷中的萨满教音乐
第九章清代的民间音乐和文人音乐
**节民间音乐
一、清代的民歌
二、清代的戏曲音乐
三、民间器乐合奏形式的兴旺发达
第二节文人音乐
一、清代的古琴艺术
二、琵琶演奏的流派及传谱
三、合奏音乐“弦索十三套”
第十章清代中西音乐的交流及新音乐的萌芽
**节中西音乐的交流
一、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
二、中国音乐在西方和日本的传播
第二节新音乐的萌芽——学堂乐歌
一、学堂乐歌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学堂乐歌的出现及发展
三、学堂乐歌的主要编创者沈心工、李叔同、曾志态
第十一章进入过渡期的清代舞蹈
**节日薄西山的雅舞和“避俗趋雅”的宴飨舞蹈
一、雅舞
二、宴飨舞蹈
第二节戏曲舞蹈的发展和民间歌舞的戏剧化
一、戏曲舞蹈
二、民间歌舞的戏剧化
第三节伎乐舞蹈的衰落
第四节欧陆舞风东渐
第十二章清代民族民间舞蹈的兴盛
**节节令习俗歌舞
一、灯节和灯舞
二、民族节日歌舞
第二节宗教习俗舞蹈
一、神秘的“堂子”
二、羌姆、查玛、跳布扎
三、乍休浴佛会,更结赛神缘
第三节生产、生活习俗歌舞
一、生产习俗舞蹈
二、婚俗舞蹈
三、丧俗舞蹈
四、喜庆聚会中的社交舞蹈
第四节秧歌忽被金吾革
第十三章清代的表演艺术理论
**节清代戏曲理论
一、李渔的《李笠翁曲话》
二、《梨园原》
三、《花部农谭》
四、《藤花亭曲话》
第二节清代音乐理论
一、演唱理论
二、清儒对音乐史料的梳理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