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插图珍藏本--贝多芬传

插图珍藏本--贝多芬传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0-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213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0.9(7.0折) 定价  ¥2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插图珍藏本--贝多芬传 版权信息

  • ISBN:7505716646
  • 条形码:9787505716643 ; 978-7-5057-1664-3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插图珍藏本--贝多芬传 本书特色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读到本书时所得的教训。

插图珍藏本--贝多芬传 内容简介

贝多芬传存世已无虑几百种之多。流传*广的要数罗曼·罗兰所撰的这薄薄一本,为其别出诸家而自成一书,不溺于繁枝细节而以宏显传主精神取胜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质的丰富,人类的生存状况渐趋舒适:“扼住命运的咽喉”,以反抗苦难作为真生存方式的贝多芬精神,时下己稍显疏阔,但是,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忧患还是需要我们直面的人生课题,故贝多芬的榜样于我们仍能有所感悟。
  文史学家朱东润先生推许罗曼·罗兰《贝多芬传》为世界三大传记之一,不失为值得一读的好书。
  译者傅雷先生所作《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自称是“一件越俎的工作”,实与罗曼·罗兰的贝多芬本传相得益彰,当可相并进入二十一世纪。

插图珍藏本--贝多芬传 目录




原序
初版序
贝多芬传
贝多芬遗嘱
书信集
思想录
附录: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傅雷作)
贝多芬与力
贝多芬的音乐建树
重要作品浅释
插图珍藏本编后记
图版目录

展开全部

插图珍藏本--贝多芬传 节选

贝多芬传
  爱情把他遗弃了。一八一○年他重又变成孤独;但光荣已经来到,他也显然感到自己的威力。他正当盛年。(按贝多芬此时四十岁。)他完全放纵他的暴烈与粗犷的性情,对于社会,对于习俗,对于旁人的意见,对一切都不顾虑。他还有什么需要畏惧,需要敷衍?爱情,没有了,野心,没有了。所剩下的只有力,力的欢乐,需要应用它,甚至滥用它。“力,这才是和寻常人不同的人的精神!”他重复不修边幅,举止也愈加放肆。他知道他有权可以言所欲言,即对世间*大的人物亦然如此。“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这是他一八一二年七月十七日所写的说话。(他写给G·D·李里奥的信中又道:“心是一切伟大的起点”。书信集一○八。)贝蒂娜·布伦诺塔(按系歌德的青年女友,贝母曾与歌德相爱。故贝成年后竭力追求歌德。贝对贝多芬备极崇拜,且对贝多芬音乐极有了解。贝兄克莱门斯(1778—1892)为德国浪漫派领袖之一。贝丈夫阿宁亦为有名诗人。)那时看见他,说“没有一个帝皇对于自己的力有他这样坚强的意识”。她被他的威力慑伏了,写信给歌德时说道:“当我初次看见他时,整个世界在我面前消失了,贝多芬使我忘记了世界,甚至忘记了你,噢歌德!……我敢断言这个人物远远地走在现代文明之前,而我相信我这句话是不错的。”*按贝蒂娜写此信时,约为一八○八年,尚未满二十九岁。此时贝多芬未满四十岁,歌德年*长,已有六十岁左右。

贝多芬故居
  歌德设法要认识贝多芬。一八一二年,终于他们在波希米的浴场托帕列兹地方相遇,结果却不很投机。贝多芬热烈佩服着歌德的天才;(一八一一年二月十九日他写给贝蒂娜的信中说:“歌德的诗使我幸福。”一八○九年八月八日他在旁的书信中也说:“歌德与席勒,是我在莪相与荷马之外*心爱的诗人。”——值得注意的是,贝多芬幼年的教育虽不完全,但他的文学口味极高。在他认为“伟大,庄严,D小调式的”歌德以外而看做高于歌德的,只有荷马、普卢塔克、莎士比亚三人。在荷马作品中,他*爱《奥德赛》。莎士比亚的德译本是常在他手头的,我们也知道莎士比亚的《科里奥兰》和《暴风雨》被他多么悲壮地在音乐上表现出来。至于普卢塔克,他和大革命时代的一般人一样,受有很深的影响。古罗马英雄布鲁图是他的英雄,这一点他和米开朗淇罗相似。他爱柏拉图,梦想在全世界上能有柏拉图式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一八一九——二○年间的谈话册内,他曾言:“苏格拉底与耶稣是我的模范。”)但他过于自由和过于暴烈的性格,不能和歌德的性格融和,而不免于伤害它。他曾叙述他们一同散步的情景,当时这位骄傲的共和党人,把魏玛大公的枢密参赞(按此系歌德官衔。)教训了一顿,使歌德永远不能原谅。
  “君王与公卿尽可造成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能造成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胄应当感到我们的伟大。——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按系指奥国王室,特普利茨为当时避暑胜地,中欧各国的亲王贵族麇集。)我们远远里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子,背着手,往*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夫*按系贝多芬的钢琴学生。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为了好玩起计,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以上见贝多芬致贝蒂娜书。这些书信的真实性虽有人怀疑,但大体是准确的。)
  而歌德也没有忘记。[歌德写信给策尔特说:“贝多芬不幸是一个倔强之极的人;他认为世界可憎,无疑是对的;但这并不能使世界对他和对旁人变得愉快些。我们应当原谅他,替他惋惜,因为他是聋子。”——歌德一生不曾做什么事反对贝多芬,但也不曾做什么事拥护贝多芬;对他的作品,甚至对他的姓氏,抱着绝对的缄默。——骨子里他是钦佩而且惧怕他的音乐:它使他骚乱;他怕它会使他丧失心灵的平衡,那是歌德以多少痛苦换来的。——年青的门德尔松,于一八三○年经过魏玛,曾经留下一封信,表示他确曾参透歌德自称为“骚乱而热烈的灵魂”深处,那颗灵魂是被歌德用强有力的智慧镇压着的。门德尔松在信中说:“他先是不愿听人提及贝多芬;但这是无可避免的,(*按门德尔松那次是奉歌德之命替他弹全部音乐史上的大作品。)他听了《第五交响曲》的**乐章后大为骚动。他竭力装着镇静,和我说:‘这毫不动人,不过令人惊异而已’。过了一忽,他又道:‘这是巨大的,狂妄的,竟可说屋宇为之震动。’(*按歌德原词是Grandiose,含有伟大或夸大的模棱两可的意义,令人猜不透他这里到底是颂赞——假如他的意思是“伟大”的话,还是贬抑——一假如他的意思是“夸大”的话。)接着是晚膳,其间他神思恍惚,若有所思,直到我们再次提起贝多芬时,他开始询问我,考问我。我明明看到贝多芬的音乐已经发生了效果……”(*按策尔特为一平庸的音乐家,早年反对贝多芬甚烈,直到后来他遇见贝多芬时,为他的人格大为感动,对他的音乐也一变往昔的谩骂口吻,转而为热烈的颂扬。策氏为歌德一生至友,歌德早期对贝多芬的印象,大半受策氏误解之影响,关于贝多芬与歌德,近人颇多擅文讨论。罗曼罗兰亦有《歌德与贝多芬》一书,一九三○版)。
  《第七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便是这时代的作品,就是说一八一二年在特普利茨写的:前者是节奏的大祭乐,后者是谐谑的交响曲,他在这两件作品内也许*是自在,像他自己所说的,*是“尽量”,那种快乐与狂乱的激动,出其不意的对比,使人错愕的夸大的机智,巨人式的、使歌德与策尔特惶骇的爆发,(见策尔特一八一二年九月二日致歌德书,“同年九月十四日歌德致策尔特书:“是的,我也是用着惊愕的心情钦佩他。”一八一九年策尔特给歌德信中说:“人家说他疯了。”使德国北部流行着一种说数,说《第七交响曲》是一个酒徒的作品。——不错,是一个沉醉的人的作品,但也是力和天才的产物。)
  他自己也说:“我是替人类酿制醇醪的酒神。是我给人以精神上至高的热狂。”
  我不知他是否真如瓦格纳所说的,想在《第七交响曲》的终曲内描写一个酒神的庆祝会。(这至少是贝多芬曾经想过的题目,因为他在笔记内曾经说到,尤其他在《第十交响曲》的计划内提及。)在这阕豪放的乡村节会音乐中,我特别看到他弗拉芒族的遗传;同样,在以纪律和服从为尚的国家,他的肆无忌惮的举止谈吐,也是渊源于他自身的血统。不论在哪一件作品里,都没有《第七交响曲》那么坦白,那么自由的力。这是无目的地,单为了娱乐而浪费着超人的精力,宛如一条洋溢泛滥的河的欢乐。在《第八交响曲》内,力量固没有这样的夸大,但更加奇特,更表现出作者的特点,交融着悲剧与滑稽,力士般的刚强和儿童般的任性。(和写作这些作品同时,他在一八一一至一八一三年间在特普利茨认识一个柏林的青年女歌唱家,和她有着相当温柔的友谊,也许对这些作品不无影响。)
  一八一四年是贝多芬幸运的顶点。在维也纳会议中,人家把他看做欧罗巴的光荣。他在庆祝会中非常活跃,亲王们向他致敬;像他自己高傲地向申德勒所说的,他听任他们追逐。
  他受着独立战争的鼓动。(在这种事故上和贝多芬大异的,是舒柏特的父亲,在一八○七年时写了一阕应时的音乐,《献给拿破仑大帝》,且在拿破仑御前亲自指挥。*按拿破仑于一八一二年征俄败归后,一八一三年奥国兴师讨法,不久普鲁士亦接踵而起,是即史家所谓独立战争,亦称解放战争。)一八一三年,他写了一阕《威灵顿之胜利交响曲》;一八一四年初,写了一阕战士的合唱:《德意志的再生》;一八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他在许多君王前面指挥一支爱国歌曲:《光荣的时节》;一八一五年,他为攻陷巴黎*按系指一八一四年三月奥德各邦联军攻入巴黎。写一曲合唱:《大功告成》。这些应时的作品,比他一切旁的音乐更能增加他的声名。布莱修斯·赫弗尔依着弗朗索瓦·勒特龙的素描所作的木刻,和一八一三年弗兰茨·克莱因的脸型(Masque),活泼泼地表显出贝多芬在维也纳会议时的面貌。狮子般的脸上,牙床紧咬着,刻划着愤怒与苦恼的皱痕,但表现得*明显的性格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仑式的意志:“可惜我在战争里不像在音乐中那么内行!否则我将战败他!”
  但是他的王国不在此世,像他写信给弗朗索瓦·特·布伦瑞克时所说的:“我的王国是在天空。”(他在维也纳会议时写信给考卡说:“我不和你谈我们的君王和王国,在我看来,思想之国是一切国家中*可爱的:那是此世和彼世的一切王国中的**个。”)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