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越境·身份·文学——《铜锣》及其主要同人研究

越境·身份·文学——《铜锣》及其主要同人研究

作者:杨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16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9.6(7.0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越境·身份·文学——《铜锣》及其主要同人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834320
  • 条形码:9787522834320 ; 978-7-5228-3432-0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越境·身份·文学——《铜锣》及其主要同人研究 内容简介

如果把“中日现代文学关系”一语中的“现代”作为时间概念,限定在民国初年至1945年之间,就不难发现,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两国的文学发生了广泛、直接而又密切的关联,呈现为一种高密度的交织状态。而作为日语同人诗刊的《铜锣》于1925年诞生在中国广州,继而移至日本继续发行,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现代主义诗歌杂志,就不妨视为体现了中日两国文学交织状态的跨国性文学事件。以《铜锣》为纽带,中国诗人黄瀛与日本诗人草野心平、宫泽贤治等的亲密交往和深层互动既印证了中日诗人间确曾有过“可以彼此畅谈文学的幸福时代”,也成了这种“幸福”在国家和战争的坚壁前像鸡蛋般脆弱易碎的鲜活案例,凸显出“越境体验”、“身份认同”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复杂机制。

越境·身份·文学——《铜锣》及其主要同人研究 目录

绪论 作为中日现代文学关系之镜面的《铜锣》/1**编 《铜锣》与中国**章 《铜锣》创刊号与中国/13  **节 《铜锣》创刊的动机与背景/13  第二节 作为中国符号的“铜锣”/16  第三节 《铜锣》创刊号的“另类性”/18  第四节 日本“现代主义诗歌”谱系中的《铜锣》与《亚》/20第二章 “日本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视域下的《铜锣》与《亚》/24  **节 安西冬卫的《亚》与大连/24  第二节 诞生在广州的《铜锣》及其在日本现代诗史上的地位/28  第三节 大连之于安西冬卫与广州之于草野心平/32第二编 草野心平与黄瀛:越境·身份·文学第三章 黄瀛和草野心平的越境体验及其诗歌的生成机制/47  **节 作为终生诗友的黄瀛与草野心平/47  第二节 黄瀛与草野心平的越境体验/55  第三节 草野心平诗歌的“蛙语”和“天”/57  第四节 黄瀛诗歌的异国情调和语言的混合性/73  第五节 草野心平和黄瀛的世界主义/81第四章 草野心平的中国体验及其亚洲意识的生成与变迁/84  **节 “昭和诗人”草野心平与近代日本的“亚洲主义”谱系/84  第二节 “岭南时期”与亚洲意识的生成/86  第三节 曲折心理剧的开端与“思想转向”/89  第四节 “南京时期”与中国观的多重构造/97  第五节 战时意识形态阴影下的《绝景》和《富士山》/100  第六节 “大东亚战争”的爆发与“断然战斗”的草野心平/106  第七节 草野心平战后的“亚细亚幻想”/113第三编 黄瀛与宫泽贤治:边界·解域·心象第五章 “少数文学”视域下的黄瀛诗歌与宫泽贤治诗歌/123  **节 作为“单独者”的草野心平、宫泽贤治和黄瀛/123  第二节 从日本文学的新趋势看“少数文学”的兴盛/125  第三节 作为“少数文学”的黄瀛诗歌/128  第四节 作为“少数文学”的宫泽贤治诗歌/140第六章 黄瀛与宫泽贤治以“心象素描”为介质的回声/150  **节 以《铜锣》为中心的交流/150  第二节 弥足珍贵的唯一一次见面/154  第三节 以宫泽贤治为潜对话者的黄瀛/157  第四节 黄瀛对宫泽贤治“心象素描”的仿效/159  第五节 黄瀛与宫泽贤治的“妹妹情结”/167  第六节 宿命似的连带感和超越时空的回声/172第四编 黄瀛:口吃·混血·中介第七章 黄瀛:作为诗歌策略与身份建构的“口吃”/179  **节 作为“口吃者”的黄瀛形象/179  第二节 “口吃”的精神机制与作为身体性抵抗的策略/181  第三节 私人空间的建构与对“口吃”的消解/186  第四节 作为身份建构的“口吃”/190  第五节 黄瀛:口吃的日语与蹩脚的中文/195  第六节 作为政治隐喻与身份隐喻的“口吃”/196  第七节 黄瀛:临终的“口吃”与抉择/200第八章 日本文学中作为混血儿的黄瀛形象/203  **节 高村光太郎的“黄瀛头像”/203  第二节 木山捷平《七月的热情》中的黄瀛形象/205  第三节 木山捷平《第三国人》中的黄瀛形象/209  第四节 富泽有为男《东洋》中的黄瀛形象/211第九章 作为中日两国诗坛中介者的黄瀛/220  **节 黄瀛的中国新诗译介活动概观/220  第二节 黄瀛新诗译介活动的时代背景/222  第三节 黄瀛新诗译介活动的特点/227  第四节 黄瀛对中国新诗的评述/233  第五节 黄瀛的新诗译介对其诗风的影响/238第十章 文学史重构视域下的黄瀛再评价/242  **节 被遗忘的黄瀛及其被多重定位的可能性/242  第二节 从中国新文学留日学生作家群看黄瀛的独特性/246  第三节 黄瀛诗歌中的身份认同困惑与“个人本位”立场/248  第四节 对被国民化的逃逸与“畅谈文学的幸福时代”/253附录一 黄瀛家世考/257附录二 黄瀛1984年访日始末考/261附录三 黄瀛生平年表/271附录四 黄瀛作品年表/276参考文献/296后记/308
展开全部

越境·身份·文学——《铜锣》及其主要同人研究 作者简介

杨伟,1963年生,重庆人。文学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所所长,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日本东京大学、法政大学、奈良教育大学共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中日比较文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1项。其中“《铜锣》同人草野心平、黄瀛与宫泽贤治研究”结项等级为“优秀”。已出版学术著作6部,在《外国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并出版译著《人间失格》等300多万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