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万年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万年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作者:冯时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时间:2023-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320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42.2(6.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万年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7322468
  • 条形码:9787547322468 ; 978-7-5473-2246-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万年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 何谓中国?何以万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文明的长河发端于何时何地? 我们中国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何谓中国?何以万年! 让我们一起来读《万年中国》,

万年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凝练概括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列于首位的就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他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本书即以近年来坚实的考古发现为基础,从万年上山到夏商二里头,生动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通过对中国大地上诸多考古成果的深入分析,本书具体而生动地说明了商、周以前数千年间,也就是差不多距今一万年这段时间中,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各族群的先民,如何以人的自觉共同缔造了具有鲜明独特性格的中华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以及山林农牧文明,为中华文明在新的历史阶段的生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部著作,对于我们进一步清楚认识中华文明悠久的优秀传统,并准确和充分地理解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这一重大论断有着较大的帮助。 全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一卷在手,读懂万年中国。本书已经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为“中华文明新探索丛书”中的**部作品。

万年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目录

目录 序 篇 由中国考古人自己揭示,中华文明如何“相变” 陈胜前 气候环境和农耕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未断基础 吕厚远 韩建业:8000年前古人观象授时,中华文明起源迈出**步 李念 采写 附录1:国人哪些文化基因在中华文明起源之初已孕育? 附录2:相距千里,5500年前凌家滩人和红山人谁赴了谁的晚宴? 80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 从天文学起源论证中华文明有8000年历史 冯时 中华礼乐文明的因素已在9000年前的贾湖萌芽 张居中 万年上山,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 蒋乐平 附录3:8500年前曾共时存在的上山和贾湖,稻作来自山还是海? 5000年:中华文明的形成 5000年前后,良渚古城内外的惬意江南生活 刘斌 南佐都邑性聚落,5000年前*大中轴线布局宫殿 韩建业 5500年前,牛河梁祭祀礼仪完成史前首次制度创新 贾笑冰 附录4:良渚南佐牛河梁三地各异,但显“中心”“堆高”共性 附录5:谜团?牛河梁遗址大墓唯玉为葬,但墓主生活在何处 4000年:早期的国家与*初的王朝 4300年前的陶寺,“*初中国”从此走来并成长 高江涛 石峁,陕北高原上*早形成的早期国家 邸楠 二里头开创广域王权国家模式,并引领后世 赵海涛 附录6:北方强国石峁被谁消灭了?陶寺的盘龙真是龙吗? 附录7:为何“满天星斗”变成了“中心引领”?
展开全部

万年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相关资料

当代名家倾情作序推荐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姜义华 中国考古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所研究员 王巍 何谓中国?何以万年!——《万年中国》的时间线 从文明起源的距今10000-8000年前后,到文明加速形成的距今6000-5000年前后,再到文明形成并特点凸显的距今4000年前后,止步于三星堆文明诞生的商朝之前 万年奠基 距今一万年,华北驯化了粟和黍,浙江上山开始栽培稻,制作陶器和石器。 八千年起源 距今8000年,全球气候温暖,稻作农业北传淮河下游,粟作农业在黄河中下游及燕山南北普及,贾湖出现有玉器和绿松石器随葬的大型墓葬,社会开始分化,文明起源开启。 六千年加速 水稻耕作向长江流域传播,北传汉水和黄河流域,手工业显著进步,出现精致坚实的陶器。 五千多年进入(文明社会) 手工业专业化、礼器开始出现,礼制基本形成。良渚古国诞生,长江中下游进入文明阶段。 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 山西陶寺和陕西石峁两座巨型都邑相继出现,黄河中游的力量开始崛起。 四千年王朝建立 二里头开创了广域王权国家模式,夏王朝建立,中华文明进入了以中原为中心的新阶段。

万年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作者简介

主要作者 冯时,男,1958年10月生于北京市。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文字学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字学与天文考古学,开创性地建立了中国天文考古学体系。发表《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天文学研究》《殷历岁首研究》《殷历月首研究》《中国早期星象图研究》《中国天文考古学》《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文明以止》等论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