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策略与实践

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策略与实践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00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43.5(7.5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策略与实践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2281510
  • 条形码:9787112281510 ; 978-7-112-2815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策略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笔者参与的社区实践,探讨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1~3章对社区公共空间进行更新分类,包括道路、小微空间、建筑界面、城市家具等,进行了问题分析、更新关键点提出与国内外优秀案例解析,总结了社区治理的相关理论、管理模式、公众参与开展的活动形式,提出了当前存在的治理瓶颈。第4~7章介绍了作者团队参与的4个实践案例,包括北京朝阳安贞街区更新规划、北京海淀文慧园路街道更新、学院南路32号院社区与蓟门里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详细阐述了在更新过程中思考、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这4个实践案例,各有特点,有的是寻求激活方式,有的是解决实际的空间界面更新问题,有的是在疫情过程中对健康社区环境的升级。在本书的*后,结合笔者团队作为北京市海淀区责任规划师高校合伙人的工作经验,从担任的社会角色角度,对社区的治理提出了思考,包括管理平台的搭建、更新策略的引入、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居民自治能力的提升。

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策略与实践 目录

1 城市在迭代发展 1.1 城市问题推动城市迭代 1.2 中国城市迅速迭代发展 1.2.1 城市扩张时期 1.2.2 旧城保护更新时期 1.2.3 建成片区更新时期 1.2.4 畅想——未来的城市更新 1.3 北京城市更新历程 1.3.1 六朝古都 1.3.2 新中国成立后的更新迭代 1.4 责任规划师助力街区更新迭代 1.4.1 探索 1.4.2 先锋 1.4.3 高潮 2 社区公共空间的组成与更新 2.1 社区与社区公共空间 2.1.1 社区 2.1.2 社区公共空间 2.1.3 典型社区公共空间案例 2.1.4 共性与特质 2.2 道路空间更新 2.2.1 车道 2.2.2 交叉路口 2.2.3 人行道 2.2.4 停车区域 2.2.5 道路绿化 2.2.6 案例研究 2.3 小微公共空间更新 2.3.1 安全型小微公共空间 2.3.2 开放型小微公共空间 2.3.3 生态型小微公共空间 2.3.4 人文型小微公共空间 2.3.5 宜人型小微公共空间 2.3.6 活力型小微公共空间 2.4 建筑公共空间更新 2.4.1 界面风貌控制 2.4.2 围护结构 2.4.3 附属设施 2.4.4 商业外摆 2.4.5 案例研究 2.5 城市家具更新 2.5.1 信息设施 2.5.2 照明设施 2.5.3 交通设施 2.5.4 公共卫生设施 2.5.5 娱乐服务设施 2.5.6 艺术景观设施 2.5.7 无障碍设施 2.5.8 案例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社区治理与挑战 3.1 相关概念与理论 3.1.1 社区治理 3.1.2 有机更新 3.1.3 新公共管理 3.2 社区治理的组织机构 3.2.1 政府机构 3.2.2 社区居委会 3.2.3 物业管理公司 3.2.4 物业管理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 3.2.5 责任规划师 3.2.6 志愿者团体 3.3 资金来源 3.3.1 政府扶持 3.3.2 社会资本 3.4 社区治理模式 3.4.1 政府主导型 3.4.2 居民自治型 3.4.3 混合型 3.4.4 对比总结 3.5 社区公众参与 3.5.1 公众参与 3.5.2 公共参与活动形式 3.6 面临的挑战 3.6.1 社区治理机制不够灵活 3.6.2 公共意志与资金投入存在矛盾 3.6.3 居民的社区公共事务参与程度有待提升 4 安贞街区焕活更新规划实践 4.1 历史的沉默 4.2 社区的沉闷 4.3 慢行空间的沉疴 4.4 公共空间的沉寂 4.5 场地背景及目标 4.5.1 背景 4.5.2 目标 4.6 街区的激活与焕新 4.6.1 整体结构规划 4.6.2 慢行系统规划:提高人行舒适性与安全性 4.6.3 广场及绿地空间有机更新:整合零散空间织密绿网,提质增量 4.6.4 街道其他空间的有机更新:消极空间环境改善与利用 5 历史与现代的碰撞融合——文慧园路街道更新设计 5.1 小西天 5.2 电影——时代印象 5.3 生活气息 5.4 寻找突破口 5.5 循序更新 5.5.1 重塑风貌——集约整合多重要素,展现城市街道风貌 5.5.2 文脉延续——传承历史文化,融合时代特色 5.5.3 功能复合——形成多元共生的空间界面,促进周边社区邻里交往 5.5.4 生态宜居——突出景观生态效益,创造舒适宜人的空间 5.5.5 智慧科技——智能便捷的城市家具,科技唤醒场所记忆 6 公共参与为导向的社区更新——学院南路32号院社区公共空间改造 6.1 印象初探 6.2 精准把脉 6.2.1 底界面空间 6.2.2 立面空间 6.2.3 节点空间 6.3 多方参与 6.3.1 提出“共筑北太”公众参与活动理念 6.3.2 开设社区知识讲堂 6.3.3 邀请居民共同设计 6.4 对症开方 6.4.1 底界面空间 6.4.2 立面空间 6.4.3 细部设计 6.5 针灸式更新 6.5.1 入口空间——识别功能,增加居民归属感的空间 6.5.2 轴线更新——形象与风貌展示功能 6.5.3 议事广场 6.5.4 健身广场 6.5.5 原廊架区域——晾晒、休憩功能 6.5.6 停车空间——非机动车停车、充电功能 6.6 公共空间维护与管理 7 疫情时代下的健康社区探索——蓟门里社区复兴 7.1 疫情时代下的健康环境思考 7.2 一次改造契机 7.2.1 社区基本情况 7.2.2 面对疫情的挑战 7.3 叠加健康活力社区公共空间体系 7.4 健康主题公共空间营建 7.4.1 多功能大门空间 7.4.2 健康步道 7.4.3 文化宣传 7.4.4 标识系统 7.4.5 营建主题花园 7.5 融入公众参与的建设过程 7.5.1 方案设计阶段的公众参与活动 7.5.2 施工过程中的意见征集 7.5.3 “蓟门里社区花园”摄影大赛 8 思考与期待 8.1 团队成员 8.2 对于责任规划师——高校合伙人的角色思考 8.2.1 作为沟通员 8.2.2 作为智囊团 8.2.3 作为科研人 8.2.4 作
展开全部

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策略与实践 作者简介

王思元 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国土景观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市实验室研究员,城乡园林景观建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北京市海淀区责任规划师-高校合伙人。研究方向为城乡生态网络规划、城市公共空间更新、当代风景园林发展与理论。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等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城市绿色边界-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国内外科研设计奖项如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IFLA APR)景观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等10余项。 王向荣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五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国土景观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第五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协聘任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住建部科技委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委员,自然资源部国土景观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镇建设发展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园林》主编,《风景园林》创刊主编,北京市海淀区责任规划师-高校合伙人。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近30部。曾获中央和国家六部委授予的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设计奖、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IFLA APR)景观奖、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专业奖、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LI)设计奖、英国景观行业协会(BALI)等60余项奖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