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刘泽华先生纪念文集(追忆卷)

中国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刘泽华先生纪念文集(追忆卷)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390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10.9(5.6折) 定价  ¥1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刘泽华先生纪念文集(追忆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310062737
  • 条形码:9787310062737 ; 978-7-310-06273-7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刘泽华先生纪念文集(追忆卷) 本书特色

 《中国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刘泽华先生纪念文集》分为“学术卷”和“追忆卷”两卷。
  学术卷包含了对刘泽华先生学术等各方面的分析文章,并附有学术年谱,全面立体地展现老一辈学人的学术风貌;追忆卷则汇集了刘泽华先生的故交、学生、家人等回忆文章,从刘泽华先生的生活、交游、学术、人格等各个方面,较全面地追忆了刘泽华的生平往事,充满温情与敬意地为读者展现一个有血有肉、可敬可爱的史学大家。

中国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刘泽华先生纪念文集(追忆卷)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刘泽华先生的故交、学生等近百篇回忆文章,从刘泽华先生的生活、交游、学术、人格等各个方面,较全面地追忆了刘泽华的生平往事,并附有学术年谱,全面立体地展现老一辈学人的风采风貌。两册书内容各有特色,角度各有不同,能够充满温情与敬意地为读者展现一个有血有肉、可敬可爱的史学大家。刘泽华(1935—2018),1958年起在南开大学历史系从教,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兼任先秦史研究会等10余个研究会理事,多年来着力于中国政治思想史和政治文化、知识分子史、政治史的研究,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在学界有着巨大影响。本书由刘泽华先生后人编选,视角独特,将首次较全面地收录纪念刘泽华先生的回忆文章及照片,是一次全景呈现,兼具可读性和收藏性。本书汇集了刘泽华先生的故交、学生、家人等回忆文章,从刘泽华先生的生活、交游、学术、人格等各个方面,较全面地追忆了刘泽华的生平往事,全面立体地展现老一辈学人的风采风貌,能够充满温情与敬意地为读者展现一个有血有肉、可敬可爱的史学大家。刘泽华(1935—2018),1958年起在南开大学历史系从教,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兼任先秦史研究会等10余个研究会理事,多年来着力于中国政治思想史和政治文化、知识分子史、政治史的研究,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在学界有着巨大影响。

中国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刘泽华先生纪念文集(追忆卷)中国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刘泽华先生纪念文集(追忆卷) 前言

 我常想,我这个人为什么难成大器?从年轻时到了当下已处于暮年的我,始终是一个心里搁不住事儿的人。这是不是性格使然?我自己也给不出准确的答案。对于泽华的纪念文集出版一事,我一直等待等待再等待,直到泽华仙逝三年了,我才听到了准确的消息。经刘琰、刘珞和他诸多弟子的努力,今年这部有重量的纪念文集可望出版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阎老师和琰、珞两位闺女的提醒,该是我这个与泽华堪称莫逆之交的老哥写上几句话的时候了。于是,我这个心里搁不住事的人,又有了一番新的压力。几次提笔总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几起几落都难以成文;直到今天,我再也不能拖后腿时,才决定截取我和泽华多年前在南开大中路上、马蹄湖边的故事,因为所有的过去都不会离去。当时我们的交谈,他的话语,至今都沉淀在我心灵深处,难以忘怀,而且影响着我后半生的人生走向。
  其实,一提起泽华的史学思想和他的人生哲思,不知为什么,黑格尔的几句烂熟我心的名言就会跳了出来:“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一个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于是我就很自然地把这些话语和泽华联系起来。
  是的,作为知识分子,一名教师无疑*应该是仰望星空的人。他们必定是社会不合理现象的发现者和批判者。他们给予人民以勇气和决心。因为,他们的天职、他们的文化使命就是求真。而这一切正是泽华具备的学术良知,这也是他受到学界的尊重、信任乃至被视之为社会良心的原因。正是这一点竟让我领会到一位哲人的名言:荣誉,只是外在的良心,而真正的良知,才是内在的荣誉。泽华大半生获得的荣誉正与此紧紧地吻合。因为真正称得上学人、知识人和教师的人,必须是净化了心灵的人,这当然不是外在的一切形式,而是内在的、心灵的、精神思想的。正是在这一点,马蹄湖边的我俩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人文学科的教育与研究,*终必体现在对人的终极关怀上。
  我们称道泽华是一位思想家,这绝非一顶空泛的桂冠之称。南开北村、大中路上、马蹄湖边也见证着泽华的做人与为学。作为思想者的泽华身心*富质感的就是他一以贯之的批判性思维,也可以说,他的批判性思维对我心灵渗透得是*深*深的。因为我深知批判性思维的视界是他思维中*核心也是*高级的能力,他的批判性思维在史学领域完全是建立在丰富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展开的。批判性思维在英语中就是Critical Thinking,它善于对广泛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而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专家和权威的意见。同时,批判性思维又不是对一切命题的简单否定,而是用思辨性、创造性、建设性的方式对疑问和挑战提出新解释,做出新判断。虽然我和泽华分别治史与治文,但面对的都是传统文化;他肯定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精神流动体”的认知,却多次提醒我学人中不少具有扎实功底者缺失的正是批判性的思维模式。我们曾交流过陈寅恪先生对史学研究中“发现”意识的重要性。泽华认为,好奇之心是一个人思维的驱动力,推动我们去探寻。史家并非不依靠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进而探寻,才能超越现实的局限性。批判性思维能让我们挑战已有的知识,永远去探寻新的更好的答案。
  我们一次一次的短时间的交流,让我一步一步发现和触摸到了泽华的学术智慧。我深知,学问确实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是毫无生气的枯死的学问。从我们文史两家来观照,有不少人从事研究,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但往往穷年找不到问题的核心,得不到任何结果。纵然有了些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就是没有学术智慧。而有智慧的学人,他纵然研究一个小问题,也可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之所在。是的,我看到了,更体会到了泽华的学术智慧既表现在学术上也表现在对人生的认知深度上。他的智慧往往是一种透视,一种反观,更是一种远瞻。因此这种智慧就含蕴了一种“放射性”。他能从学术与人生的结合点上,映射出更大的空间,于是他的学术格局才使我们感到了一种灵动的超越性,而不是缺乏生命力,仅凝固在一个点上。

中国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刘泽华先生纪念文集(追忆卷) 目录

在刘泽华先生追思会上的致辞/龚克
我的生命里有你(代序)/宁宗
始终走在思考的路上——深深地想念刘泽华教授/宁宗
深情怀念故友泽华/冯尔康
怀念老友泽华兄/方克立
毕生的回忆——我与泽华兄/曹月堂
深切怀念巩绍英、刘泽华两位先师/张荣芳
沉痛哀悼史学界大师刘泽华先生/常耀信 王蕴茹
“一身土气,坐井观天”——刘泽华师侧影/高世瑜
追念刘泽华先生/朱凤瀚
先生解惑——纪念刘泽华先生/陈志强
我与刘泽华先生的*后两次见面及其他/侯建新
玉壶存冰心,着笔铭师魂——回忆与刘泽华先生的合作/李瑞兰
怀思刘泽华先生的大师风范/乔治忠
刘泽华先生与我关联的若干往事/乔治忠
用史学的方法回应现实——怀念刘泽华先生/孟宪实
永远不能忘记的刘泽华先生/李连江
土埋玉树情何已!——痛悼刘泽华先生/宁稼雨
思想者的刚与柔——缅怀刘泽华先生/邓丽兰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怀念刘泽华先生/陈益民
刘泽华先生别传(文言版)/陈益民
几度风雨冰心犹在——追忆刘泽华先生/潘宇
忆刘泽华先生二三事/王晓欣
幸有斯人慰寂寥——悼恩师刘泽华/熊培云
一位普通学生眼里的刘泽华先生/印永清
一生不受古人欺——怀念刘泽华先生/张垚
与刘泽华先生的“学术结缘”/张宏敏
哲人其萎山高水长——怀念刘泽华先生/张国骥
永远的怀念/侯林莉
可敬可爱的思想者/陈鑫
永怀您,“老头刘”——写在《刘泽华全集》出版之际/陈杰
回忆刘泽华先生二三事/孙卫国
享受历史:1984到2021碎片/黄耀柏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刘武
给刘泽华先生做学生当编辑/韩玉霞
走在思考的路上/王洪波
怀念刘泽华先生/李少龙
美史如盐,其味方醇/尚永琪
君子不器——刘泽华先生的收藏情怀/刘阳
可敬可爱的“老头刘”——怀念刘泽华先生/梁金鹏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纪念刘泽华先生/李春生
……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刘泽华先生纪念文集(追忆卷) 节选

《中国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刘泽华先生纪念文集(追忆卷)》:
  毕业留校任教后,在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于可主任的大力劝说下,我准备按照国家教委(即现在的教育部)和学校的安排去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进修学习。当时我心中忐忑不安,因为1983年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刚刚打开,这种做梦都想不到的机会竟然落到了我这个刚刚毕业留校的青年教师头上,我如何才能利用好这次机会,如何才能完成好学习任务,心里没底。我知道前一年出国前往希腊进修学习的王敦书老师学养深厚、英文精道,进修学习自是锦上添花,我这刚刚毕业尚未入学术殿堂大门的后生如何应对,不辜负老师和组织上的信任,确实需要心中有数。除了请教其他老师外,我特别登门请教了已经担任历史系系主任的刘泽华先生。师母阎老师恰好在家,听说我要出国进修,显得比刘先生更高兴,连连说:“你得去,机会难得。”并提醒我注意办理出国手续的许多细节。刘先生则像在课堂上讲课时不时陷入沉思一样,思考片刻说,你要注意外语的学习,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把外语搞上去。我们这一代人外语的亏吃大了,你们年轻人,特别是从事外国史研究的更应该在外语上有个突破,你年龄虽然大了点,但是还来得及,要不畏艰难,充分利用这段有限的时间和良好的外语环境,争取外语过关。至于专业嘛,多收集些图书资料自学也可以。联想到刘先生多次在全系老师大会上,一再号召大家加强外语学习,我更明确了此次出国进修学习的目标。后来我在国外多次学习的经历,证明了刘先生的“先见之明”,包括希腊语在内外语能力的提高不仅扫清了我与外国学者交流的障碍,而且增强了我教学科研的能力。刘先生的第二次解惑使我受益终生。
  1994年底,我学成回国,重新加入历史系的教学科研大潮中。当时我已过“不惑”之年,但是作为南开大学文科院系回校任教的**个“洋博士”,我深知如何尽快投身国内的学术海洋、融入国内的学术环境、发挥自身优势、弥补不足、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是亟待想清楚的问题。为此我又向刘先生请教,好在我们两家当时都住在北村同一楼房,来往非常方便,可以随时登门拜访。刘先生的外孙女“一一”对我不认生还特别有亲和感,师母都感到奇怪。但我顾不上和她玩耍,仔细地向先生汇报了自己的想法,请教在学术上还没有想清楚的问题。关于学术方向定位的问题,刘先生认为虽然可以涉及的领域很多,但是要考虑自身的长处和短处,结合自身的“国情”慎重做出*后决定。基督教研究固然很新,但是比较拜占廷研究,我的长处更多,不仅工作语言和资料占有具备了优势,而且对国外学术发展状况比较清楚,教学研究有连续性。特别是国家派出学习拜占廷史,说明国家发展有所需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个人价值更能得到体现。先生一席话说到我的心坎上,更坚定了我从事拜占廷研究的决心。如今年近七旬的我目睹历史学百花园中盛开的拜占廷学新卉,眼见我国拜占廷研究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新人辈出的喜人景象,不由得对在天之灵的刘先生会心一笑。我心中更大的难点在学术上,即对拜占廷“军区制改革”的思考。我当时确定的**大科研主题是拜占廷军区制研究,认为此项改革意义重大,是拜占廷帝国军事化的关键步骤,由于军区制改革的成功和在帝国全境的推行,拜占廷史进入长达数百年的上升期。因此应该将军区制在整个帝国的逐步推行看做是解开拜占廷帝国历史曲折发展的一把钥匙,即军区制搞得好帝国就强盛,反之就陷入衰落。我拿不准的是,这样的看法与国外学者的意见不同,特别是与相关权威学者的看法有别,是否会被指责过高估计了军区制的历史作用。刘先生听罢微微一笑说,听起来还蛮合乎逻辑的,如果你自信有理就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即便是权威学者在学术上也与你地位平等,我支持你就此深入研究,拿出系列成果。先生的鼓励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嗣后几年集中研究这一问题,并在《历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系列成果,还以此作为拜占廷帝国通史学术专著和教材的核心观点。出乎意外的是,国际同行也认可我的观点,为表彰我在拜占廷史研究中的贡献,希腊共和国特别向我颁发了金质勋章。刘先生为我第三次解惑帮助我在学术发展上首开胜绩。
  ……

中国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刘泽华先生纪念文集(追忆卷) 作者简介

刘泽华(1935—2018),1958年起在南开大学历史系从教,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兼任先秦史研究会等10余个研究会理事,多年来着力于中国政治思想史和政治文化、知识分子史、政治史的研究,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在学界有着巨大影响。《中国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刘泽华先生纪念集》由刘泽华先生后人编选,视角独特,将首次较全面地收录纪念刘泽华先生的回忆文章及照片,是一次全景呈现,兼具可读性和收藏性。 刘琰,籍贯河北石家庄,1964年出生于天津。1987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后任职南开大学校医院;1989年赴美,2001年就读美国南卡莱罗那州Clemson大学营养学专业,获得营养学硕士;其后曾在美国及挪威食品公司任职;2011年组建自己的公司并经营至今。 刘珞,籍贯河北石家庄市,1968年3月7日出生于天津。199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1994年赴美,后于芝加哥艺术学院攻读视觉传播专业,并获艺术硕士学位。曾任美大型广告公司的艺术指导,并设计南开大学八十念校庆纪念雕塑,先为独立设计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