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西部城市民生变迁研究

西部城市民生变迁研究

作者:付蓓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30.6(3.6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61.2(7.2折)定价  ¥8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西部城市民生变迁研究 版权信息

西部城市民生变迁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部地区城市少数民族民生问题研究》(课题编号:15XMZ078)的*终成果。本书以西部城市为切入点,紧紧扣住西部城市少数民族众多、民族特点鲜明的实际,强调通过调研客观公正地评价西部城市民生现状,直击西部地区民生治理核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加强和创新西部城市管理体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本书将西部十二个省会城市少数民族群体作为调研对象主体,是我国民生领域的一个新尝试。

西部城市民生变迁研究 内容简介

城市民生问题是城市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其中,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民生问题是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的核心, 只有地方政府充分领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保障少数民族权益的各种政策设计,才能真正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在当下新型城镇化浪潮冲击下,本书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民生测评体系,兼顾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个方面,既从宏观的视角测评西部城市民生治理水平,又从微观的视角探寻生活重压之下复杂多变的个人心态,透析“有形”问题背后的“无形”问题。测评体系把模糊抽象的民生问题数字化,确保西部城市民生状况真实、直观,以利于破解西部城市的民生问题。

西部城市民生变迁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1

**节 国内外民生问题研究综述......................... 1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 19

第四节 研究思路...................................... 23

第五节 研究创新...................................... 25

第二章 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理论基础..................... 27

**节 西方社会中与民生有关的思想..................... 27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生思想 ...................... 41

第三节 新吋代党对民生问题的理论阐述................... 47

第三章 西部城市民生调研概述........................... 52

**节 民生调研设计.................................. 52

第二节 调研问卷内容.................................. 63

第三节 民生问卷样本基本情况 .......................... 65

第四节 西部城市少数民族民生测评对比分析....................... 73

第四章 西部城市客观民生问题............................. 83

**节 西部城市少数民族“居民生活” ........................... 83

第二节 西部城市少数民族“公共服务” 101

第三节 西部城市少数民族“公共安全” ................. 123

第四节 西部城市少数民族“生态文明” 140

第五章 西部城市主观民生问题............................ 148

**节 西部城市少数民族的“幸福感” 148

第二节 西部城市少数民族的“信心度” 155

第六章 加快西部城市少数民族民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68

**节 西部城市少数民族“居民生活”对策建议 .................... 168

第二节 西部城市少数民族“公共服务”对策建议 .................... 172

第三节 西部城市少数民族“公共安全”对策建议 .................... 178

第四节 西部城市少数民族“生态文明”对策建议 .................... 181

第五节 西部城市少数民族“民意感知”对策建议 .................... 184

参考文献 186


展开全部

西部城市民生变迁研究 节选

**章 绪论
“民生”内涵广泛,涉及人们生存和发展各个领域,具体体现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环境、治安、政府治理等事关人民福祉的各个层面。因此,从本质上讲,“民生问题”就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全面社会基础设施时遇到的难题。下面介绍国内外民生问题研究概况。 **节 国内外民生问题研究综述
本部分主要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总结民生问题的研究轨迹,从前人的研究脉络中搜寻民生问题的演变规律与发展方向,以开拓我们的研究思路与思维方法。首先,按时间顺序追踪国外关干民生问题的研究历程;其次,国内民生问题的研究与我国政府治国理政相关政策紧密联系,政府实施民生政策的力度与国内理论界民生问题的研究同频共振;*后,摸清城市少数民族民生问题研究状况,指出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民生问题。 一、国外民生理论研究和应用
中文"民生"一词对应的英文翻译是“the people's livelihood”,中外词义相近,但学术研究视角迥异。我国民生研究视野宏观,多从公共政策、社会治理等国家管理层面考虑问题。与之相反,国外大多数研究机构强调从微观层面研究民生。他们选取“快乐”“福祉”“主观幸福”“客观幸福”和“居民生活质量”等这一类更直白易懂的生活词汇,来研究居民在物质、生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满足程度。
生活质量的研究于20世纪50—60年代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并于20世纪70年代风行世界。其社会背景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开始反思,对其模式目标仅以经济增长为核心产生了犹疑。国外“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经历三个阶段。**阶段是早期生活质量的研究。第二阶段“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视角出发,判定生活是否幸福不看外部其他条件,全凭自己对生活的情绪体验。如果自己的情绪是正向的,积极向上的,就认为自己生活是幸福的,这个观点对世人影响*为深远。1990年以后,部分经济学家把幸福感与经济密切联系起来研究,透过经济反馈民众幸福感,即第三阶段“经济与幸福感”的研究。这三个研究阶段是循序渐进推进的。在理论应用层面上,国外学界主推“幸福指数”量化研究方法。不丹是南亚小国,但其国王旺楚却在世界上大名鼎鼎,主要源于他*早提出“幸福指数”一词。1970年他把“幸福指数”概念扩展为“国民幸福总值”(GNH)测量系统,用数字量化评估政府政绩、关注国民幸福和完善治国政策,取代之前对幸福的模糊判断状况,这就是“不丹模式”。从此,幸福指数开始引起各国政要、经济学家关注。2002 年,英国政府提出“国民消费指数”(MDP),从消费视角衡量国民幸福程度,这更贴近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状况。与此同时,幸福指数研究也开始在日本流行起来。日本重视民族文化,认为民族文化与个体幸福息息相关,提出用“国民快乐指数”(GNC)衡量国民幸福与否。
民意调查是深入了解民生现状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对研究者的学术基础和专业技能均要求较高。通常研务者既需要任借科学的调香方法讯速抓取社会重点热点问题的民意动态,也需要通过专业的研究路径来对调查数据进行准确无误的解读。由于研究门槛较高,许多隶属于媒体和商业机构的调查公司无法胜任民意调查工作,被挡在了民意调查领域之外。于是在全球范围内民调研究的领跑者和规范制定者始终由高等院校建立的民意调查机构来担当,如美国校际社会科学数据共享联盟(ICPSR)和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调查中心(NORC)这两个典型的民意调查机构,不仅收纳有价值极高的民意调查数据,而且研究成果在全球也颇具影响力。
二、国内民生问题研究概况
(一)国内民生政策演进
民生思想在中国千年历史时光里穿越流传,各种改善民生的理念层出不穷。1905年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被认为是国内*早改善民生的官方方案,虽然*终实践失败,但为后人做出了思想指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 20世纪中国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华民族进入发展的新纪元。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社会生活领域逐渐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以前一直被忽视的民生问题突然显现成为全民广泛关注的热点。国内民生问题研究历程是从书斋逐步走向社会实践的过程。首先是学者从纯学术角度研究民众的生活质量,然后随着政府民生政策的不断出台落实而逐步被大众熟悉、接受和重视。国内民生问题研究态势和党的代表大会同步,得到政府支持与推动。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专门用一个篇幅重点阐述民生,堪称我党改革开放以来改善民生宣言书,点燃了全国人民探索民生改善的信心与勇气,国内民生建设开始摸索起步。真正加速国内改善民生实施的是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这一阶段后学术研究成果超越了前一阶段,研究民生理论基础的文章多了起来,理论研究为民生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郑功成,2004;胡鞍钢,2008;柳礼泉,2009;孙学玉,2010;李培林,2010)。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出不应把GDP作为地方政府政绩唯一考核标准,出台了许多具体实在的民生保障措施,进一步推动了民生研究向深度进展。李小宁(2015)对古今中外民生思想做了客观的梳理。
2017年,党的十九大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提出民生"七有"目标,并将"平安中国""精准脱贫""健康中国""生态文明"和"法治民生"等方面列入民生建设的领域,提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要通过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不应只看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单一指标,民生研究进入更大发展空间阶段。随着政府民生政策不断清晰与完善,国内民生应用研究成为显学。

西部城市民生变迁研究 作者简介

付蓓,女,1968年生,满族,黑龙江哈尔滨市人。广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民生问题研究。出版专著2部,曾在《广西社会科学》《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和《人民论坛》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参与研究的教改课题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