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监视居住制度研究

监视居住制度研究

作者:陈岩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2-01
开本: 24cm 页数: 187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2.5(5.5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监视居住制度研究 版权信息

监视居住制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阐释了现行法律上对被执行人监视居住的基本范畴,包括法律上监视居住及其相关的概念辨析、监视居住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以及监视居住制度的法律渊源。分析了法律监视居住制度的法律性质及其功能。介绍了域外类似监视居住制度的羁押替代性措施,主要包括美国的审前软禁制度、德国的延期执行逮捕令制度以及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的停止执行羁押制度。阐释了法律上被监视居住人的权利体系。讨论了法律上监视居住的程序规则。

监视居住制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阐释了现行法律上对被执行人监视居住的基本范畴, 包括法律上监视居住及其相关的概念辨析、监视居住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以及监视居住制度的法律渊源。分析了法律监视居住制度的法律性质及其功能。

监视居住制度研究 目录

绪论 第1章 监视居住基本范畴概述 1.1 监视居住的概念 1.1.1 监视居住的内涵 1.1.2 监视居住的外延 1.2 监视居住的相关概念辨析 1.2.1 未决羁押 1.2.2 羁押替代性措施 1.2.3 单独监禁 1.3 监视居住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 1.3.1 监视居住制度在我国确立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1.3.2 监视居住存废之争 1.4 监视居住制度的法律渊源 1.4.1 法律 1.4.2 法律解释 1.4.3 部门规章 1.4.4 司法解释性质的文件 第2章 监视居住制度的基础理论 2.1 监视居住的法律性质 2.1.1 一种措施,两种性质 2.1.2 监视居住的人道主义属性 2.1.3 监视居住的独立性与附属性 2.1.4 权力本位的制度属性 2.2 监视居住的功能分析 2.2.1 当前关于强制措施的功能分析 2.2.2 监视居住的内部功能 2.2.3 监视居住的外部功能 第3章 域外类似监视居住制度及启示 3.1 软禁制度及其启示——以美国为例 3.1.1 软禁制度及其特点 3.1.2 审前软禁的程序规则 3.1.3 电子监视——科技手段在软禁中的运用 3.2 延期执行逮捕令及停止执行羁押 3.2.1 延期执行逮捕令 3.2.2 停止执行羁押 第4章 被监视居住人的权利体系 4.1 干预人身自由强制措施下被追诉人的权利体系概观 4.1.1 看守所在押人员的权利体系 4.1.2 被监视居住人权利保护状况 4.2 被监视居住人的实体性权利 4.2.1 平等权 4.2.2 人身权利 4.2.3 人格权利 4.2.4 政治权利及自由 4.2.5 社会经济权利 4.2.6 精神自由权 4.2.7 基本生活待遇 4.3 被监视居住人的程序性权利 4.3.1 程序基本权 4.3.2 与外界联系的权利 第5章 监视居住的程序规则 5.1 监视居住的决定程序 5.1.1 监视居住动议的提出方式 5.1.2 监视居住的决定权 5.1.3 决定程序中的诉讼主体及其作用 5.2 监视居住的执行程序 5.2.1 监视居住的执行主体 5.2.2 决定权与执行权的分离 5.2.3 执行程序中决定机关与执行机关的关系 5.3 监视居住的救济程序 5.3.1 程序性救济 5.3.2 实体性救济 5.4 监视居住期间侦查讯问程序规则 5.4.1 讯问地点 5.4.2 讯问时间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监视居住制度研究 作者简介

陈岩(1987—),男,山东邹平人,法学博士,公安海警学院讲师,现役文职六级,技术九级,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司法制度。在《证据科学》、《犯罪研究》、《法制日报》、《中国监狱学刊》、《人民法治》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大理论课题,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中欧遏制酷刑”、“公民参与司法”、“侦查权平衡”等课题,中国海警局“海上突发事件处置”等课题数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