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作者:章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548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2.6(7.0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139038
  • 条形码:9787520139038 ; 978-7-5201-3903-8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本书特色

学科知识的成长,这一涉及全方位文化迁移的现象,近些年一直引发世界各国从事相关学科研究的学者浓厚的兴趣。近代中国历史的研究者,自不例外。“变”乃近代中国历史的基调所在,其中极为显著且影响至今的,无疑即是以分科为标志的近代学科知识的成长。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包括物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一系列今日统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的近代学科知识体系,即逐渐为中国社会所接纳,并摈弃了以“六艺”为核心、以“四科”为基本框架的“中学”分类体系。影响所及,中国社会有关现实世界及社会理念合法性论证的基础,也渐次脱离传统中国的“学术资源”,转而采纳近代学科知识所提供的“知识资源”。故此,基于近代学科知识成长的视野审视近代中国的历史,也自有其必要性。章清著的《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的中心旨趣,即是以中外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学”与“西学”的会通为切入点,试图揭示影响近代中国学科知识成长的诸多因素,并借此把握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内容简介

“变”乃近代中国历史的基调所在,其中极为显著且影响至今的,无疑即是以分科为标识的近代学科知识的成长。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包括物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一系列今日统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的近代学科知识体系,即逐渐为中国社会所接纳,并摈弃了以“六艺”为核心、以“四科”为基本框架的“中学”分类体系。影响所及,中国社会有关现实世界及社会理念合法性论证的基础,也渐次脱离传统中国的“学术资源”,转而采纳近代学科知识所提供的“知识资源”。故此,基于近代学科知识成长的视野审视近代中国的历史,也自有其必要性。本书的中心旨趣,即是以中外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学”与“西学”的会通为切入点,并藉此把握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目录

自序/i

引论 近代中国学科知识的成长:历史的维度/001

  一 “西学东渐”历史图景的塑造/004

  二 并非“已知”的西方学科知识形成的背景/030

  三 “日本因素”的呈现及其意义/036

  四 近代学科知识的成长:本土的作用/051

  五 塑造近代历史的物质因素、技术背景/058

章 “西学门径”的探讨:学科次第之论辩及其意义/069

  一 “穷理学为百学之门”/071

  二 学科论述的转向:格致之学的内涵/082

  三 “采西学”:学科次第问题的浮现/093

  四 学科次第与“西学门径”/113

第二章 “中西学门径”:“体用”之辨的学科史意义/129

  一 中西初识时围绕知识“本原”的辨析/131

  二 新教传教士“援西入中”之策略/142

  三 “中学”与“西学”:“中体西用”论浮现的背景/150

  四 近代学科知识的“普世性”与“现代性”/162

  五 学科规划与体用论/174

第三章 学、政、教:中学、西学之分与合/192

  一 “西政”“西学”无关“西教”/194

  二 “政”与“艺”:接引西学的变奏/220

  三 “学”与“术”:由分到合/238

  四 无法替代“政”与“教”的“学”/251

第四章 西学、东学书籍的“汇编”及“知识再生产”/258

  一 西学“汇编”:知识的编辑与复制/265

  二 西学“汇编”资料的多种形态/274

  三 “经世文编”中的西学/306

  四 报章媒介作为西学的载体/317

  五 西学知识编纂:形式与内容/330

第五章 科举改制与“策问”:接引西学的特殊机制/340

  一 科举改革与“策问”/342

  二 “策论”:对新式知识之接引/356

  三 “策问”资料的编辑与出版/373

  四 “策问”资料所呈现的西学/390

第六章 质疑“现代性”:晚清中国士人“阅读世界”之一瞥/408

  一 “睁眼看世界”:阅读西书之肇端/411

  二 接受西学:“纵向”与“横向”的限制/419

  三 引导下的“阅读”:课艺提供的例证/429

  四 日记:私人的阅读/448

  五 理解“现代性”的屏障/465

结语/472

征引文献/495

索引/520
展开全部

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作者简介

章清 1964年生于四川。1998年于复旦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重点研究基地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兼常务副主任,2013年入选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为学科评议组中国史组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科组副主任委员,上海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自1989年任教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以来,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初主要集中于研究胡适的学术思想,先后出版《胡适评传》、《“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获“第八届上海市社科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等专著。以后研究领域逐渐拓展,致力于发掘新的史料、从新的视野揭示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杂志发表10余篇论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等项目,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德国学术基金会共同资助项目“The Formation of Modern Scientific Disciplines in China”中方负责人。2009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外文化交流与近代中国的知识转型”,并担任台湾中研院主题计划“近代中国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1600-1949”子课题负责人。主讲的课程《史学导论》2008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教学名师”,2005年列入“新世纪人才交流计划”,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