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上海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风险评估模型与实证

上海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风险评估模型与实证

作者:郭秀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9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17.6(2.7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35.1(5.4折)定价  ¥6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上海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风险评估模型与实证 版权信息

上海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风险评估模型与实证 内容简介

  《上海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风险评估:模型与实证》是一部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演变及其风险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的著作。养老金替代率是反映养老保障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关键参数,影响着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全局。近期内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低替代率基本已成定局,但其水平必须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对于抑制老年贫困、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上海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风险评估:模型与实证》基于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的视角,主要研究上海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问题。  《上海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风险评估:模型与实证》的基本判断是:宏观政策对我国未来养老金替代率具有全局性和决定性的影响,未来养老金替代率的调节将主要依靠外部资金特别是财政资金的投入,经济发展及财政对养老保险的支撑能力极为关键。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风险管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积极推动延迟退休政策、改善制度赡养结构、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以及控制制度设计和制度运行的风险因素等多个方面入手。

上海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风险评估模型与实证 目录

**章 研究缘起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关于养老金替代率的概念与内涵界定
2.关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替代率的测算分析
3.关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水平合理区间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研究思路
2.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与风险评估的相关理论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概念界定
2.理论基础
二、养老保险模式及运行机理
1.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2.养老保险制度各融资模式的运行机理
三、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确定的理念和原则
1.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确定的理念:从“福利救济观”到
“贡献或权利观
2.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确定的原则

第三章 上海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和替代率演变
一、上海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
1.1991年以前
2.1991-1999年
3.2000-2009年
4.2010年至今
二、上海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现状
1.基金收支状况受人口结构、制度转轨等多个因素影响
2.转轨成本由谁承担未得到合理解决
3.基金投资渠道狭窄,保值增值目标难以实现
三、影响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主要因素分析
1.影响当年基金积存量的因素
2.影响养老金发放水平的因素
四、上海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演变分析

第四章 上海人口老龄化态势及其对养老保障的影响
一、上海人口老龄化影响因子的基本判断
1.政策性因子
2.非政策性因子
二、上海人口老龄化中长期预测(2018-2030年)
1.模型的选取
2.预测参数的假定
3.上海老年人口规模的变动趋势分析
4.上海老年人口结构的变动趋势分析
三、上海常住人口老龄化态势对公共服务和养老保障的影响

第五章 上海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警戒值与满意度分析
一、上海市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警戒值的测算
1.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警戒值的内涵
2.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警戒值模型构建与测度标准
3.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计量经济分析
4.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警戒水平的测定
二、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研究设计
2.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3.影响因素与政府养老金发放标准满意度的交叉分析
4.政府养老金发放标准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5.养老金满意度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及结果分析
6.研究结论

第六章 上海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风险测度与评估
一、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风险的孕育与形成
1.转轨成本问题未能合理解决构成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下降的风险要素
2.部分积累制下养老金替代率与相关指标的逻辑关系
3.从制度设计看替代率下降的内在机理
二、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1.制度设计风险
2.制度运行风险
三、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风险评估
1.构造判断矩阵
2.求解特征向量
3.一致性检验
4.计算第二层次的权重集
5.层次总排序
6.结果说明

第七章 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风险的化解策略
一、延迟退休与基础养老金替代率风险化解
1.延迟退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
2.延迟退休对基础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因素及风险化解
1.模型的建立
2.基准情景的参数设定
3.各因素对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与趋势判断
1.主要研究结论
2.我国未来调节养老金替代率的基本趋势
二、控制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风险的对策建议
1.继续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挥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作用
2.加大政府工作决心和力度,积极推动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
3.建立城镇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动态调整机制
4.以养老金入市为契机,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
5.推进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实,缓解人口老龄化、改善制度赡养结构
6.明确各级政府在制度转轨成本和做实个人账户方面的责任
7.严格控制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养老金计发办法等风险因素
8.引导劳动者做好个人养老规划,强化自身和家庭养老责任

附录1 1993-2018年上海市养老保险相关政策文本
附录2 上海市基本养老保险状况及满意度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上海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风险评估模型与实证 节选

  《上海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风险评估:模型与实证》:  1.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在现代社会,虽然制度完整性和保障程度不同,但世界各国大都建立了自己的养老保险体系。由于各个国家面临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其养老保险体系也各不相同,在制度、实施方式和管理体系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1)按融资模式划分  从当前各国的现状看,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模式可以划分为基金积累制和现收现付制两种。基金积累制,顾名思义,以缴费形成的养老保险基金以及对基金进行投资运营得到的回报作为制度的资金来源:而现收现付制则以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的当期收入作为支付养老金的资金来源。现收现付制度以不同代际之间的转移支付作为其运行基础,即现收现付制度预设年轻人有供养上一代人(老年人)的义务,根据世代交替模型,当代年轻人退休以后,则由下一代人进行供养,其本质上是一种代际的转移支付。基金积累制则不同于现收现付制,它使用退休者个人账户中预先缴费积累的养老基金支付退休者的养老金,即在劳动者退休以前,养老基金将他们的部分收入进行收缴并存在个人账户中,在劳动者退休后再将这笔基金作为养老金发放。从本质上讲,基金积累制是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延期支付,是劳动者本人收入的跨期转移。  现收现付制的筹资原则是实现短期的横向收支平衡,因此需要对当年所需支付费用进行预算,然后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当年提取当年支付,一般不留余额。但实际执行时会有余额或亏空。优点表现为:**,管理成本低,操作简单;第二,需要根据需求变动及时调整征税比例或缴费额度;第三,强调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体现社会共济原则;第四,没有过多的资金积累,没有基金保值增值压力;第五,可以避免长期积累基金所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风险。缺点较为明显:**,基金没有储备积累,基金筹集的抗风险能力弱;第二,收入替代具有刚性。基金给付一般采用待遇确定型,在雇员工作期间,制度预先做出给付承诺,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发展,为保证退休后生活水平,给付水平不断提高,制度支付负担加重;第三,人口老龄化水平提高,使缴费率不断上升,存在代际转移矛盾。现收现付制表现为劳动者代际间的收入再分配,这使得制度建立时*早享受待遇的**代受益,不同代人的赡养率不同,养老负担不同,在老龄化不断提高情况下,年轻一代负担不断加重。  基金积累制又可以分为完全基金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在完全积累制中,个人的养老金收入完全基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累计额及其投资收益,而部分积累制中,资金来源除个人账户外,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现收现付的统筹基金的转移支付。基金积累制的筹资原则是实现长周期内的纵向平衡,具体到养老保险而言,体现“同代自养”,属于生命周期内的收入再分配。优点表现为:**,能够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第二,缴费与待遇关联,提高缴费积极性;第三,积累的基金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缺点表现在:**,缺乏互助共济性;第二,无法应对长寿风险,对于寿命长于预期测算寿命的老人,账户积累资金难以满足其一生支出所需;第三,难以有效应对通货膨胀风险。完全积累制采用个人账户,基金积累时间跨度达几十年,基金容易受到通货膨胀影响,有可能贬值;第四,对基金管理水平要求高。一方面,为了保证基金不贬值,要保值增值,对基金投资运营方面的要求高;另一方面,基金跨度时间长,对缴费测算要求有很强的专业性。  ……

上海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风险评估模型与实证 作者简介

  郭秀云,女,山东德州人,经济学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后,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公共政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