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西南民族地区土地制度变革与乡村社会重构研究(1949-1957)

西南民族地区土地制度变革与乡村社会重构研究(1949-1957)

作者:范连生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5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3.5(7.5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西南民族地区土地制度变革与乡村社会重构研究(1949-1957) 版权信息

西南民族地区土地制度变革与乡村社会重构研究(1949-1957) 本书特色

该书为探索在民族地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道路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书的研究,首先可以深化建国初期土地制度变革与乡村社会重构关系问题研究,其次可以深化中央土地政策、民族政策推行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发展之间关系研究,这些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同时,本研究将运用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跨学科研究,以深化建国初期乡村史研究,弥补由于学科划分而导致的相关研究的不足。 本书研究可以为处理当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历史鉴戒和启迪,因此该项研究对于制定现阶段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和发展,对于目前探索在民族地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道路均有重要借鉴意义。

西南民族地区土地制度变革与乡村社会重构研究(1949-1957)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西南地区结合民族地区实际,贯彻和灵活运用中央土地制度和民族政策,开展了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西南民族地区的土地制度变革推动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民族关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嬗变,加速了乡村社会的重构,反之,乡村社会的重构也加速了西南民族地区土地制度的变革。

西南民族地区土地制度变革与乡村社会重构研究(1949-1957)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概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资料运用与研究框架 五、主要创新点 **章 土改前西南民族地区的土地分配与经济关系 一、地权的占有与分配 二、租佃剥削 三、高利贷剥削 四、雇工剥削 小结 第二章 耕者有其田——西南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 一、中央与西南关于土改的方针政策 二、内地汉区、民族杂居区的土地改革 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土地改革 小结 第三章 农业合作化——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土地公有制的建立 一、合作化的内在需求与外在强制 二、农业合作化的历程 小结 第四章 解体与重构——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政治 一、基层政权建设 二、封建宗族制度的解体 小结 第五章 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制度与经济生活的变迁 一、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制度的变化 二、西南民族地区土地制度变革的经济绩效 第六章 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秩序的社会建构 一、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二、社会风气的变化 三、社会心理的变迁 四、卫生事业的进步 第七章 社会主义教育: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思想文化的重构 一、对农民的思想教育与改造 二、意识形态的重建 三、扫盲运动与文化翻身 第八章 西南地区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一、民族政策的宣传 二、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 三、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成立 四、民族团结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结束语 一、西南民族地区土地制度的变革 二、西南地区灵活运用和推行中央政策 三、土地制度变革和乡村社会重构关系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西南民族地区土地制度变革与乡村社会重构研究(1949-1957) 作者简介

范连生,1970年12月生,教授,历史学博士,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思政课教学名师,黔东南州州管专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贵州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课题等17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2006年以来在《当代中国史研究》《党的文献》《党史研究与教学》《历史教学问题》《贵州社会科学》等省级及核心刊物发表论文70篇,2009年以来获得省级、厅级、校级表彰或荣誉32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